第13章 夢回大遼
書名: 穿越同城作者名: 王志平本章字數: 1969字更新時間: 2020-12-09 17:23:35
盛夏時節,道路兩邊是綠油油的青紗帳,我們乘小客車在遼北法庫縣的鄉間公路上行駛,去尋訪一千多年前契丹人的生活故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曾密集地居住著先人契丹民族。目前,僅法庫縣境內就已發現20余處他們的城池、村落遺址,另有20余處墓穴、墓群等。當地的老百姓和我們講,他們見到過一些城墻殘跡,還有古井和散落的磚瓦等。而我們去現場看到的卻多是一片片的玉米地和近幾年立起來的文物保護的石碑,標明此地的名稱,如八虎山城址、僧格林沁碑、蕭袍魯墓等等。我問陪同我們的縣文物局考古隊趙隊長南城子山山城的情況,他說現在也沒有痕跡了,原來能看到殘破的城墻和一些器物殘片。
據史料記載,南城子山山城位于法庫縣城南24公里馮貝堡鄉周家溝村東南,其北3公里是調兵山市調兵山鎮泉眼溝村。南城子山山城與北城子山山城相距3公里,一南一北,因此稱為南城子山山城、北城子山山城。
南城子山山城修筑在山頂上,地勢較高,坡度很大,與東南面的山頭相接。山城南側是陡坡。城址所在的山頭較平。城墻隨山勢形成大半個圓形,西壁較直,長為111米,東、南、北三壁外突成弧形。城外東側修有三道城壕,間距15米。北側由南向北延伸有一道土壕,長200米,較為特殊。壕深0.5~2米。城內遺物很少,考古人員僅采集到石錛、夾砂紅陶鬲襠,還有粗白瓷碗底殘片等。南城子山山城和北城子山山城一樣,因面積較小,又筑在山頂險要處,應是軍事用城。而其他城則為民居或軍民共同居住。
據了解,山城建立的時間是1000多年前的遼圣宗時期。遼圣宗耶律隆緒是遼朝第六位皇帝,在位40余年,前期是他的母親蕭綽作為攝政太后處理朝政,有著光彩奪目的功績。后期蕭綽去世后,耶律隆緒親政,仍然將國家大事處理得非常好,其作用也不可小覷。他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制,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參考宋朝制度,確立了官員考核辦法,獎勵清勤自持者,懲治貪酷和阿順迎合行為。朝廷賞罰嚴明,故圣宗朝有明干儉樸如張儉者,撫民善斷如邢抱樸者,執言敢諫如馬得臣者。有臨民善治如耶律海里、耶律學古、蕭排押、蕭柳者,有鎮撫邊陲戰功卓著者。而太師柘母因迎合被罰,南院大王耶律勃古哲因虐民被決以大杖;蕭合卓蔽賢能,耶律阿沒里好聚斂則為時議所弊。故當時朝野風清氣正。他注重民生,賑濟災貧。為備水旱等災,統和年間,下令諸道設置義倉,豐年納粟儲積,以備荒年賑濟貧乏。圣宗時期屢見賑濟災貧的記載。故此時,雖不斷有水、旱、蝗災,又遇到宋軍的攻擊,社會秩序卻依然穩定。他鎮壓了四方叛亂,穩定了國內局勢,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征討臨疆,擴大本國勢力,同時還實現了太平之治,將遼國帶入了鼎盛時期。
圣宗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作曲達百余首,漢文化修養頗高,史稱“道、佛二教,皆洞徹其宗旨”。他重用漢臣,加強了漢人在統治集團的成分和作用,實行漢法,逐步縮小契丹和漢人量刑上的差別,限制契丹貴族的某些特權,在契丹和漢人的矛盾糾紛中,逐步做到公平公正等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諧發展。他重視減輕人民負擔,制定和推行保護農田、獎勵墾荒等發展生產的措施。圣宗時期,不但重視牧業生產的發展,而且十分重視發展農業,對農區進行整頓,完善制度法令,多次下詔減輕農民稅賦,并遣使諸道勸農,視禾稼,禁止軍隊出營劫掠,禁部從伐民桑梓,禁芻牧傷禾稼,改變了契丹軍隊打草谷的舊制。他屢屢戰敗宋軍,訂立“澶淵之盟”。兩朝各守舊界,此后100多年遼宋無大戰。
官府風氣好,體恤農民,軍隊能抵御強敵,是百姓的福分。山城所在的地方是當年遼朝居民較為集中的區域,在這段和平安祥的生活里,契丹人和漢人共享一片天,共居一片土,男耕女織,有軍隊守護著安居樂業的百姓——好一派和諧景象。
而這樣的日子在歷史上不是很多,戰亂和流離失所成為歷史畫卷的常態。軍隊強則國家強,國家強則人民幸福安康。漢代強軍,人民安康,經濟發展,牽出一段“絲綢之路”。唐朝尚武,上到太宗征戰沙場,下到民間游俠武士盛行,弓馬騎射普及,烘托出“貞觀之治”。
在法庫,我們聽到了白鶴救主的動人故事,我們看到了遼代陶瓷開出的美麗花朵,從蛛絲馬跡中,從只只件件里,感受著大遼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短暫而燦爛的文化。如今,法庫這座遠近聞名的東北糧倉,麥浪滾滾、青紗遍野;湖泊遼闊,草豐魚肥;空中不時有小飛機在自由翱翔。我們問當地的老鄉是什么民族的,回答都是漢族。其實又怎么能分得清他們的血統里,有多少漢族有多少契丹?
前些天我們去滿洲里,在雄偉的國門門樓內,中俄雙方的景象盡收眼底,俄方疆界人煙稀少,能看到行駛的卡車,是那種在我們這里早已見不到了的綠色大頭卡車。我們還看到從我方駛回俄方的貨運火車,同樣老舊,比蒸汽機車好一點的那種。我方天地則是漂亮房舍、彩旗招展、整潔路面、鮮艷人群。我突然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
我們,有幸生長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時代!
(2017年8月10日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