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觀察思考中學苗族語言
鄉村小學一年級之所以難教,不是學生年齡太小,而是部分學生語言不通。
新田小學所轄校區有兩個社區是苗族聚居村落,其中唐家灣社區全是苗族,楠木社區除一戶漢族外,其余全是苗族。受生活環境的影響,這兩個社區的苗族孩子從小就說苗語,進了學校根本聽不懂漢語。課堂上基本由留級的苗族孩子當翻譯。
時間一久,我也學會了不少苗語(文中苗語為音譯)。比如,教了拼音安排作業“一個拼音抄寫三行”,“翻譯官”會告訴別的苗族孩子要寫“比路”。后來就知道了苗語中的“也、拗、比、摟、肘、周、香、億、價、夠”原來就是漢語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放學時,走前面的孩子會對掉了隊的孩子說“嘎吱里”,意思是“走快點”;走在后面的孩子會對前面的孩子說“嘎治蒙”,意思是“走慢點嘛”。
課堂上有孩子伏在桌上,別的孩子會問“鎬嘍后卯嗎支卯”,意思是“你的頭疼不疼”。你讓孩子喝水,他會對你說“支喝”,意為“不喝”,你叫孩子吃飯,他會對你說“支勞”,意為“不吃”。
總之,我認識到了在少數民族地區教書,學點、懂點少數民族語言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