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視域下黨的廉政教育實現路徑研究
- 謝俊
- 3356字
- 2021-01-18 09:42:34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主要內容
一 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課題將對大量的文獻、數據資料,以及典型事例進行收集、分析和評述,為廉政教育的研究提供豐富的理論支撐,準確把握廉政教育的時代要求。
二是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相結合。課題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對國內外廉政教育的歷史、現狀和基本經驗進行分析和梳理,為新時代網絡環境下廉政教育的科學化進程提供重要借鑒。
三是歷史唯物主義與多學科相結合。課題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作為其指導,運用多學科知識,對黨的廉政教育進行綜合性研究,提出建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教育之路。
二 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廉政教育及其基本理論。系統分析腐敗及其社會危害,廉政建設及其社會價值;提出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設的第一道防線,廉政教育與廉政建設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廉政教育是廉政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分析并闡釋了廉政教育的時代價值是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提出廉政教育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現實需要。廉政教育的對象包括社會公眾、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其中黨員領導干部是廉政教育的重點對象,廉政教育包括文化環境路徑、個人德行路徑、制度監督路徑、法治保障路徑的“四位一體”的廉政教育體系,逐步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系統。
第二章,廉政教育的基本模式。廉政教育有以公民道德教育為基礎的德行觀模式、以行為約束為主要內容的權力觀模式、以依法行政為核心的制度觀模式、以廉潔誠信的社會環境建設為核心的文化觀模式,分析各類廉政教育基本模式的理念、運行機制,以及利弊因素,提出廉政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單一的模式無法應對復雜的腐敗問題,必須創新綜合治理理念,構建相互支撐、互為動力的廉政教育體系。
第三章,國外政黨廉政教育基本經驗。以美國、北歐、新加坡的廉政教育經驗為研究對象,分析闡述了國外政黨廉政教育的主要特色,提出可供借鑒的基本經驗,即建立崇廉的共同價值觀是廉政教育的思想道德基礎;營造腐敗“零容忍”的廉政文化是廉政教育的社會文化基礎;健全預防、懲治和監督機制是廉政教育的制度保障;提高公職人員生活水平為廉政教育提供物質保障。
第四章,我國廉政教育的歷程與基本經驗。對我國古代廉政教育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至十八大前黨的廉政教育實踐的分析探索,認為我國廉政教育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中國革命和實踐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廉政教育思想與實踐體系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的中國特色廉政建設的體系。
第五章,網絡視域下黨的廉政教育現狀、問題與前景。以網絡社會的興起、發展及其影響為研究的邏輯起點,提出開放共享的社會文化環境、實時在線的教育方式、互聯互通全民參與的網絡監督使新時代的廉政教育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網絡社會,建構與解構并存,一方面,網絡社會的開放性為新時代黨的廉政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信息交流空間和更豐富的開展方式;另一方面,網絡社會的多元化消解了長期以來刻板僵化的教育理念、組織結構和教育方式。深入調研新時代我國廉政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前景,分析網絡社會廉政教育的本質、目標與困境,提出網絡社會廉政教育路徑的制度化以及可行性的展望。
第六章,新時代黨的廉政教育的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指導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根本遵循,這一思想蘊含著豐富的黨的廉政教育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新時代黨的廉政教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主張,堅持將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新時代的廉政教育必須應對信息時代變遷的要求,廉政教育呈現新的特點,表現為教育環境從單向封閉到多向開放、教育受眾從重點化到重點化與普及化的結合、教育內容從理想信念教育到政德與法治教育并重、教育方式從扁平化的接受式教育到立體式的互動教育;全面推進互聯網時代黨的廉政教育制度化需構建“四位一體”的廉政教育體系,即建立廉政文化網絡宣傳普及陣地、構建政德教育網絡教學新模式、構建大數據廉政監督機制、完善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體系。
第七章,文化環境路徑:建立廉政文化宣傳普及陣地,培育社會崇廉意識。研究分析廉政文化及其內涵,認為廉政文化為廉政教育提供信念支撐、倫理規范和價值指引;提出黨的廉政教育首要的是文化教育,廉政理念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靈魂,廉政道德是廉政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廉政法律法規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文化教育的具體路徑體現為加強網絡廉政文化環境建設;加強網絡廉政輿論環境建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第八章,個人德行路徑:創建政德教育網絡教學新模式,提升黨員干部自律意識。廉政教育的最重要價值目標是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這條防線的建設不僅需要強化針對社會大眾的網絡廉政文化建設,而且需要建立健全針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重點是黨員干部的政德教育工作體系,文化教育和德行教育路徑共同構筑“不想腐”的廉政教育支柱。面對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政德教育必須充分挖掘互聯網的技術優勢,貫徹新思想,迎接新挑戰,不斷豐富政德教育內容,創新網絡教育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機制,將理想信念、德性修養、廉政心理、從政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全方位強化政德教育實效,提升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廉政自律意識。
第九章,制度監督路徑:構建大數據廉政監督機制,助推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想防止和遏制腐敗,解決反腐敗斗爭中的深層次問題,除了培育社會崇廉意識,提升廉政自律意識,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常補理想信念之“鈣”,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線,還需強化權力運行源頭的監督制度化,建立高效、科學、協調的監督機制,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大數據的發展與應用,為黨的廉政監督提供了新渠道、新路徑,在推動廉政監督效能,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具有重要評價功能。大數據廉政監督的制度化需加強黨的領導,建設大數據黨內監督平臺;完善監察體制,建設大數據監察平臺;加強民主監督,完善網絡信息公開機制;增強輿論監督,建立網絡監督舉報平臺。
第十章,法治保障路徑:完善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體系,規范公權力運行。網絡反腐倡廉文化陣地的建設、網絡政德教育的開展、大數據廉政監督平臺的創建等舉措重構了公共空間的政治影響力,擴大了公民政治參與的路徑,有利于形成全方位的監督合力,但現代法治國家的本質是讓權力和權利同時受到適當制約,特別是防止公權力濫用。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體系,一方面健全黨內法規體系,嚴格依法執政、依規治黨,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另一方面完善國家法律,依法治國、依法反腐,實現法治作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黨的廉政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理論和法治理論高度融合下的腐敗治理機制,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敢腐”的懲戒機制,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廉政教育道路。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日報》2016年10月28日。
[3]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依法治國》,《人民日報》2015年2月3日。
[5]在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的工作規劃中,黨風廉政教育是“六項工作”之首;2013—2017年的工作規劃中,則被確立為科學有效預防腐敗的首要環節。
[6]李君如:《廉政文化建設:拒腐防變的重要工程》,《求是》2011年第3期。
[7][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夏鑄九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頁。
[8]習近平:《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118672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