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應用研究
- 程恩富
- 4777字
- 2021-02-08 14:46:52
第六節(jié)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
2005年5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聽取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匯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更高的要求。這對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的部署和領導下,全院上下掀起了學習和貫徹“5·19”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熱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主要舉措
根據(jù)“5·19”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批準的院黨組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體系的目標之一,就是要通過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形成“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堅強陣地的作用”,把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國家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按照這一總體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
1.組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院黨組在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報告中,提出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并闡明了它的意義和具體設想。經(jīng)過半年多的籌備,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已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了。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馬研院的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課題研究、中外學術交流和國情調研等各項工作都已走上正軌,并取得了較大進展。目前,從隊伍建設看,馬研院已擴大到106人,形成了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研究梯隊。從學科建設看,已初步建立了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中的四個二級學科,正在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國外馬克思主義”,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以及中國與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各個方面,學科地位也大大提高。從課題研究看,已承擔或確定申報了十幾個國家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大或重點研究項目。從中外學術交流看,已與世界政治經(jīng)濟學學會等合作主辦了“經(jīng)濟全球化與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國際論壇”,主辦了“全國首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舉辦了6次“中外馬克思主義學術報告會”和數(shù)次學術研討會或座談會;在擴版《馬克思主義研究》月刊的同時,新辦《馬克思主義文摘》月刊;在國內外一些重要場合做學術演講或報告等,均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聲譽。馬研院的高起點組建和又快又好的發(fā)展,加強了全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為把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受中國社會科學院影響,福建師范大學、河南大學等已跟進建立或籌備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2.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取得新進展
在學習貫徹“5·19”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的過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學者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一年來,全院共有近一百名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專家學者參加了工程的十多個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其中有十多位學者擔任了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或相關課題組的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還主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研究”和《政治經(jīng)濟學》教材編寫兩個課題。前一個課題由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承擔,由院領導牽頭,主要以政治學所、馬研院為依托,同時吸收了法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者參加。課題組按照中央的指示,與國務院新聞辦合作起草《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經(jīng)廣泛征求意見和反復修訂,已于2005年10月19日正式刊布,這是我國政府首次發(fā)表的關于民主政治建設的政府文告。課題組還按照中央指示,牽頭組織撰寫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系列理論文章。除上述兩個課題外,參加其他課題組的專家學者也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和部署,承擔了各自的研究任務,在其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基地根據(jù)工程協(xié)調小組的指示,還相繼布置了兩批次20多個研究項目,并上報了其中8個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圍繞與工程相關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基地在中央報刊發(fā)表一系列理論文章。全院除出版多部專著外,共計在各類報刊發(fā)表100多篇論文、研究報告和理論文章,其中有19 篇被工程協(xié)調小組辦公室摘編為《參考資料》。隨著研究的深入,工程所引起的社會反響越來越大。
3.加強馬克思主義的課題研究和學科建設
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圍繞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圍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研究、遵守和維護政治紀律、反腐倡廉等問題,新設立了100多項重大或重點課題,組織精干力量,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實施“重點學科建設工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學科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成立后,又確定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三個學科作為“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抓住馬克思主義提升為一級學科的機遇,增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二級學科碩士和博士點,使全院的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整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不斷加強的基礎上,人才隊伍結構繼續(xù)優(yōu)化,學術資料積累更加豐富,科研手段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加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成果質量和總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4.積極開展國情調研
中國社會科學院圍繞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積極開展國情調研。在院黨組的領導和組織下,中國社會科學院不少學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2005年6月、12月,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冷溶同志,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朱錦昌同志分別帶領專家學者前往浙江,圍繞“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浙江經(jīng)驗與中國發(fā)展——科學發(fā)展觀在浙江”進行深入調研。這些調研活動,收集到了一批重要資料,取得了有價值的理論成果,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對策研究。
二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主要體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成績,首先得益于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院黨組的精心部署。這對廣大專家學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和鼓舞,使我們倍感光榮和自豪。一年來,大家感到收獲不少,體會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體會之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十分必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通過日益廣泛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調查研討,全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普遍拓寬了研究視野,加深了對國情的認識,加深了對目前形勢和任務的認識,從而深化了對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大家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在新世紀新階段,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日趨尖銳復雜,國內外形勢出現(xiàn)了一系列新變化,我國改革發(fā)展面臨著一系列新課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對于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體會之二:大力傳承、創(chuàng)新和弘揚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開辟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胡錦濤同志在“5·19”常委會議上指出,要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最根本的是必須把握好兩條:一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一年來,全院上下按照胡錦濤同志提出的這兩條根本要求,更加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等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的實踐,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大膽進行理論研究,積極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大家深深感到,只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才能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三 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幾點設想
在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不斷推進,既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更艱巨的任務。我們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在思想建設、學風建設、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辦好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為實施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出更大的貢獻。
設想之一: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努力增強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不僅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學術研究和理論宣傳,而且直接以馬克思主義為研究對象,以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為己任。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和學術研究中的指導地位,是黨中央對我們第一位的要求。貫徹“5·19”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精神,必須繼續(xù)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既要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傾向,也要克服以教條主義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對我們黨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持否定態(tài)度的錯誤傾向。我們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增強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自覺獻身于捍衛(wèi)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事業(yè)。
設想之二:發(fā)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風,大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水平。胡錦濤同志強調:“無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是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都離不開實踐,都要從實際出發(f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必須大力發(fā)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以深入研究重大現(xiàn)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深入研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提出的全局性、戰(zhàn)略性、前瞻性問題,自覺地為黨和國家的決策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服務。
設想之三:搞好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出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中發(fā)揮骨干作用。要圍繞“出人才、出成果、出影響”的目標,切實抓緊抓好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隊伍建設和其他方面的建設。要進一步整合現(xiàn)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引進科研骨干和博士,建立馬克思主義青年研讀小組,辦好馬克思主義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建立馬克思主義學科的博士后流動站和國內外高級訪問學者制度。要認真完成已立項的“科學發(fā)展觀與經(jīng)濟改革和開放”等國家重大課題,積極爭取和承擔上級有關部門委托的、國家社科規(guī)劃辦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批準立項的一批馬克思主義研究重大課題,籌劃出版《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庫》等。要建立若干個經(jīng)濟、文化、黨建等方面的基層調研基地。要辦好院刊《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外馬克思主義文摘》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年鑒》,籌備出版英文版國際馬克思主義雜志,建立和健全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英文網(wǎng)站和較完整的資料信息庫。創(chuàng)辦世界級的“國際馬克思主義論壇”,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類型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或思想論壇。設想在五年之內選譯50本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代表性著作的中文版,選譯若干本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性著作的英文版。總之,要通過我們的各項工作,盡快把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學術研究、理論宣傳、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在中外學術界的地位與貢獻。
(原載《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