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研究
- 周景坤等
- 1553字
- 2021-01-05 16:29:41
前言
教師區分性評價工作的開展有利于高校根據不同類型教師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評價措施,促進不同類別教師的專業成長。本書運用問卷調查和比較研究等方法,對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的理論基礎,教學型高校教師評價對象、主體、方法、指標等如何進行區分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證考察。目前,國內很少有學者對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進行實證研究,本書彌補了這一空缺。研究成果對于運用定量研究方法較為深入地探究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豐富和完善我國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的理論體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國外教師區分性評價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經驗。本書運用文獻資料和比較研究等方法,從國外教師評價對象、主體、方法、指標等方面的區分入手,分析了國外教師區分性評價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經驗。研究得出,國外把教師分為新手、適應、成熟和問題四種評價類型,其中新手型教師的評價主體以管理者、督導和同行教師為主,評價方法有檔案袋評價法、資格證書評價法、行為跟進評價法等,評價指標有教學指標和個人職業發展兩大類;適應型教師的評價主體以學生、管理者為主,評價方法有學生評議法、課堂觀察評價法、結構性訪談法等,評價指標有學生業績指標、教學方法改進指標等;成熟型教師的評價主體以教師本人、管理者和學生為主,評價方法有專業發展計劃評價法、增值評價法、系統監督評價法等,評價指標有專業知識、專業實踐和專業合作關系等;問題型教師的評價主體以管理者、督導和教育援助小組為主,評價方法有顧問導師評價法、證據評價法和同行評議法等,評價指標有教學計劃、教學策略、專業發展和專業交流等。
區分性評價的理論基礎。本書運用文獻資料和比較研究等方法,較為系統地分析了教師區分性評價的兩大理論基礎:一是圍繞教師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質量提升的邏輯關系展開的。區分性教師評價融合了反思性評價理論和發展性評價思想。一方面,明確了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途徑,使人們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厘清了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評價的目標,而教師評價則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二是明確了教師評價維度劃分與教師專業發展關系問題的理論。一方面,區分性教師評價在結合差異化管理思想的基礎上認為,在橫向上,同一時間段里不同教師的發展水平和需求各有特點,且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也會有所差異;另一方面,區分性教師評價在結合職業生涯階段理論思想的基礎上認為,在縱向上,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需求特點,應對不同教師群體采用具有區分性的評價方式。
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體系構建。本書按照公共管理測評問卷設計的要求,采用李克特七點量表法,設計出了我國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體系構建的專家調查問卷。選擇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且長期從事教師評價相關實踐工作的高校教務處、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科研處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評價研究人員等專家,運用專家問卷咨詢法對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體系構建進行專家咨詢,明確了如何區分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的對象、主體、方法、指標等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教學型高校教師可以按從教時間、心理成熟度和專業成熟度三個指標維度把教師分為新手、適應、成熟、專家和問題五種評價類型,不同評價類型的教師具有各自適合的評價主體、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指標。
研究結果表明,教學型高校教師可以按從教時間、心理成熟度和專業成熟度三個指標維度分為新手、適應、成熟、專家和問題五種評價類型,應該根據不同類型教師的特點對評價主體、指標和方法等進行區分性評價。本書期望能夠有效地尋找到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的理論基礎和設計出教學型高校教師區分性評價體系,為科學指導教學型高校構建區分性評價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