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條件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實證研究
- 杜修立
- 887字
- 2020-12-10 19:56:55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說明
本書運用實證分析的方法,試圖從不同的側面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若干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新的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不斷轉換。實證分析是對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的一種確認,可以揭示出繁雜的經濟現象的真實面貌。
與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相伴隨的是中國經濟的轉軌過程和逐步擴大的對外開放,所以,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變遷都表現出不同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特征。中國空前的經濟改革需要理論的指導。我們知道,任何科學理論的性質都是一種假說,可證偽性是其科學性的體現,也是理論得以發展的前提。如果一種理論不能被事實證偽,或者獲得了事實的支持,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就得到了加強,否則,需要發展新的理論。所以,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理論以及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是否適應于中國迅猛發展的經濟實踐,需要一個認真的實證檢驗過程。所以,實證分析可以使我們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增長的特征事實及其各種關系,對于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保持經濟長期增長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進行實證分析能夠更加清晰地觀察到經濟現象的本質,因此,實證分析還可以促進對現象提出理論解釋,進行實證分析是構建能夠直接指導中國經濟實踐的經濟理論的起點。所有的這些實證分析,實際上是借助基本經濟學原理,對中國經濟增長問題的再分析。在運用已有的原理或方法對不同的對象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已有的理論方法加以改進,或發展出新的理論方法,所以分析本身也是一個理論創新的過程。
由于經濟現象的復雜性,人類行為的互動性(包括不同個體之間、個體與組織之間,以及個體在現實與預期之間的互動)以及經濟的不可試驗性,實證分析實際上是一項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不同于經濟理論研究重在提出理論解釋,實證分析,特別是“經驗驗證”,則重在“證到實處”。雖然經濟學家已經擁有了各種統計手段和復雜的經濟計量工具,但要把問題證到實處,仍然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典型的研究過程,從而是經濟研究中富有魅力的一部分。
概括來說,本書的研究是在經濟學的基本框架下,從中國長期經濟增長中的基本現象出發,對中國經濟增長有關問題進行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