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有粉絲,演戲的有粉絲,寫書的肯定也有粉絲。所以各種會展的觀眾席就被粉絲團填的滿滿當當。即將簽售的新書已經在網絡上獲得了很大的反響,講述了一個青年如何殺人、拋尸,騙過警察最終卻被逮捕的悲慘故事。(當時并沒有類似“文字獄”這種制度,所以這種變態網文由于極其精彩所以同意出書簽售。)
說來奇怪,這種故事總是異常勾人。但說來更奇怪的是,最近當街殺人案在電視上播報的卻是演員們在小說的改編下拍了電視劇。方強坐在第一排的中心座位,他正盯著簽售會上低頭刷手機的楊茗,心想這群警察真會玩兒。方強有種預感,女神似乎在看自己的微博。
雖然這種想法很自戀,但自己是楊茗的鐵桿粉絲,想不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被注意也難。不過多久手機突然一亮,通知欄彈出一條“你的微博特別關注用戶‘楊茗’發來了一條私信”的字樣,證實了方強的確很敏感。他輕觸通知欄,果然,女神就是女神,只發了三個字就讓人欣喜若狂,手機界面停在了楊茗發的“見一面”。
楊茗立刻就注意到了第一排中間位置的方強,神情卻異常淡定。
分割線
......
方強的微博自然也沒能逃過陳更的視線,新手作案雖然給微博開了個小號,但是卻忘了關掉通訊錄。陳更很快發現了方強的微博大號,腦海里忽然多出了個想法:
既然是新手作案,為什么市局一天半才找到他?案件明明不復雜,卻把整個偵查隊帶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如果方強真的是兇手,那他的手法為什么會顯得既笨拙又老練?這很矛盾。手機的通知欄在推送楊茗正在進行的簽售會,陳更忽然便想到了楊茗開玩笑的那句“像我這種人,一旦犯了罪,陳副隊不一定能抓到我”。
很自信。楊茗每次態度上的收放自如總能打動陳更,他順勢點進去看,帖子不過是簽售會的直播視頻,卻一不小心讓陳更見到了觀眾席中心位置的方強。
陳更心頭一跳,手機界面切回微博,果然,方強是楊茗的鐵桿粉絲。他忽然就理清了思路。
當時楊茗看見方強資料的不耐煩原來不是因為自己強行換話題,而是因為她很清楚這個名字的擁有者是什么身份。楊茗很多書的手稿陳更都看到過,今天簽售的這一本也不例外。不過由于看得倉促,竟沒能發覺兇手所犯的案子似曾相識。
當街殺人、嫁禍、水果刀、被目擊證人看到......這是楊茗小說里的那個殺人的少年所做過的事。至此,陳更明白嫁禍只是其中手段之一,兇手是在模仿。而他模仿的原主是楊茗,那就說明這次的案子楊茗也參與其中,并且間接性殺了人。
這種瘋狂的熱愛陳更不能理解。
陳更立刻把推論講給了周婷,周婷開始著手找證據。
時間還早,陳更打算去找一個人,找完了再去已經快要結束的簽售會現場看看。
..
..
..
下、一、章、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