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遙將心曲寄醉鄉 上
- 仙路接天
- 唐經風
- 1955字
- 2020-09-14 10:31:29
自接天峰那場云煙雪霧、乍分乍合的登天事畢,北凈疆整整三年沒有下雪,這種反常的時令變化,不僅在莽夫村婦眼中顯得尤為詭異可怖,就連修真界也投來了無數熱切的目光,而它最終引發的巨大震動,確是任何人開始都始料不及的。
清心道人,以區區三百年的修為入真人境,上接天,登仙路,此后人間更無蹤影。
消息經清微道派刻意傳出,立時引出眾多成名已久的修真前輩,甚至各宗各派閉關雪藏的名宿元老,聞訊也紛紛露面。一時間,天下好大一個修真場,不論前輩名宿,還是道途新丁,或稱師門傳法,或三五友朋相聚,無不以推演當時接天峰上的因果變化為樂趣。
新人受限于自身的實力和經驗,推演得來的步驟,往往彼此南轅北轍、前后自相矛盾,但其中亦不乏異想天開的奇思妙想,借鑒或許未必有用,但若拿來充做飯桌上的談資,絕對能博個老少皆宜的會心一笑。
歸根結底,沒有人親眼得見。
但那些元老級的存在,卻并不這樣認為。當然,需要承認,所謂的這些前輩先賢,當年哪位不是叱咤風云的狠角色,一身道法修為、見聞閱歷,都遠非才入修真百十年的后生晚輩可比。他們一邊想探討推演,一邊又在虛虛實實彼此防備,總是過于擔心門下徒子徒孫未得的好處,竟被旁人搶去——以至于最后誰也不清楚他們到底推演出了什么。
是時,有隱仙宗麻衣道者站出言道:清心真人,登天之時,必是上應天心,得仙人歡喜,從而飛升仙界,得證無上真仙道果。至于北凈疆的三年無雪,則應了登仙路的天人交感之兆,有陽清之氣飄溢世間,造成陰陽失衡所致。
對比其他修真派別的敝帚自珍,麻衣道者開誠布公,以推論視人的義舉,立時博得了無數青年才俊的掌聲,如此一來,且不論推演結果正確與否,單只這份氣度,已給隱仙宗贏來了巨大贊譽和聲望。
如果說實力作為一種有形的力量,是維持各門派修為地位最強橫的威懾和最終極的保障,那么聲望則表現為一種無形的本錢,在潛移默化中修飾填補著實力及不到的角落。在這個修真的年代,聲望和實力往往是相生相伴。
至此,各大修真門派無不追悔莫及,只好力求補救之法,于是先有某家道派的某某元老,公布了門內的研究心得——仙路總綱推演;又有某座仙山的某某道長,親自執筆別出心裁撰寫出了一部字數長達百萬,名為《登天分步詳解》的驚世巨著,其意義影響之深遠,流傳范圍之廣達,遠超一般文人騷客筆力的雅俗共賞,甚至連塵世的凡人都開始競相翻閱,漸漸也能道出修真的本義來。
這些補救之法,雖是花樣翻新,極盡詳實之能事,但與麻衣道者所言并無二致,最終也只能淪為錦上添花,拾了隱仙宗的牙慧。而隱仙宗則憑借這次機緣所表達的高調姿態,籠絡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和無門無派的閑散修真者。
起初,其利尚未顯現,但隨著入門新丁的逐漸成熟壯大,多元思維的不斷融會貫通,隱仙宗以其推陳出新、兼容并蓄的理念,在短短百年間,從一個二流的修真道派,一舉成為令天下側目的三大修真勝地之一。
而作為散播消息的始作俑者——清微道派,則因清心真人師出其間的蔭澤遺惠,聲望之隆一時無兩,正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俗語,其后三百年中,更是實力激增,聲威有增無減,儼然有執天下修真牛耳之勢。
眾家雖眼見如此,也是無可奈何,只能一邊扼腕于清微道派收了清心的好運,一邊又震懾于清微道尊祖舒上人的老謀深算。至于北凈疆三年無雪引來的百姓驚懼,春種秧苗因干旱造成的枯敗,則被修真們選擇性的遺忘了。
三百年后的天空依然蔚藍。
左沛洵卓立鴻雁之上,極目遠眺,隱見醉鄉城的輪廓。
此時,天上清風朗日,浮云朵朵,鴻雁攀升極高遠在云端之上,飛到極至,忍不住一時愜意長啼,惹來無數猛禽飛鳥競相側目。左沛洵罵道:“你這畜生,就知風光炫耀,飛了半日才到此處,我非拔掉你頂梁的三道鴻翎不可。”
鴻雁被觸及痛腳,一時悲從中來,心中那是無窮無盡的哀怨啊,郁悶啊,卻無法言語訴說。別人修真,不是有飛劍法寶御空而行,便是會那流光化影五行遁術,最不濟也能騎個仙鶴了、神鹿了、飛虎啊的靈獸坐騎。可頭上這家伙,出身公認符箓最精的清微道派,坐擁天財地寶無數,他一不研習符箓靈陣,二不煉取飛劍法寶,整天鼓搗那些玄虛不明的占驗術數,有什么奇門遁甲、六壬課;有什么太乙神數、文王課;還有六爻易占、推命術;堪輿圖讖、望云省氣,整日驚呼哀嘆不知所云。
想自己當初年幼無知,乍見他精通鳥語,以為是道門千年不遇的奇葩,哪知竟是粗淺至極的通靈術,可憐我靈智剛開,便為他蒙蔽,歃血為誓共存共依。鴻雁落于別戶人家,那是送書傳情的信使,不說風光旖旎,也是呵護倍至。可他倒好,把我當成坐騎。當坐騎也行,咱也認了,誰讓咱命苦,有眼無珠呢,可你倒是騎啊,扮什么絕世出塵的模樣,非要踩在我身上,怎么不摔死你呢。我呸,還二代弟子呢,要是沒有我,你五行遁能爬過一里,我鴻雁都跟你姓左。
“啊——”一聲哀鳴,往事不堪。鴻雁憤恨無奈的搖首擺尾,在空中劃出一個精妙的回轉,向醉鄉城的來路飛去,轉瞬無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