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創新與創業管理

1.2.1 創新的概念

在英文中,創新(Innovation)一詞起源于拉丁語。它的原意有三層含義: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創新作為一種理論,形成于20世紀,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第一次把創新引入了經濟領域。按照熊彼特的觀點,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它包括以下五種情況:①引進新產品;②引用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法;③開辟新市場;④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⑤實現企業的新組織。可以說,熊彼特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了創新的五個方面: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市場開拓創新、要素創新、制度創新。在約瑟夫·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中,“創新”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經濟概念;創新嚴格區別于技術發明,它是把現成的技術革新引入經濟組織,形成新的經濟能力。熊彼特把新組合的實現稱為企業,把以實現新組合為基本職能的人們稱為企業家。

1.2.2 創新的體系與方法

1.創新體系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不僅對當代西方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而且其追隨者還把他的理論發展成當代西方創新經濟學的兩個分支,即以技術變革和技術推廣為研究對象的技術創新經濟理論,以及以制度變革及制度形成為研究對象的制度創新經濟理論。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在20世紀50年代把創新引進管理領域,認為創新就是賦予資源以新的創造財富能力的行為。

一個較為完整的創新體系是由觀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和管理創新組成的,如圖1-3所示,各個部分在創新體系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1)觀念創新。是創新的前提和先導(頭部)。觀念就是認識或思想,對人們的行為具有指導和驅動作用,是行動的先導。而觀念創新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識和智慧,通過產品和服務創造新的價值。

(2)技術創新。在創新體系中起主導作用(軀體)。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進步程度取決于技術水平,同樣,一個企業的競爭能力也表現在技術創新能力上。

(3)制度創新。對創新活動具有保證和促進作用(翅膀)。現代企業制度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是應該根據創新的需要進行及時調整,所以說制度創新是創新的保證。

(4)市場創新。對創新活動具有導向和檢驗作用(翅膀)。創新活動既要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又需要市場來檢驗。

(5)管理創新。對創新體系起協調和整合作用(尾巴)。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管理創新的目的就是對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和整合,使之形成一種合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圖1-3 創新體系的飛鳥模型

2.創新的基本方法

(1)組合創新法

組合創新法是將已有知識作為媒介,把不同的知識或要素結合起來,或者把不同功能的產品巧妙組合在一起的創新方法。它包括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種,優點組合創新法。就是將各種產品的優點集中起來進行創新的方法。比如,中國臺北的陳浩林將中國常使用的火鍋形狀和構造予以改良,即在中國式火鍋放炭的地方接根電熱絲,然后賣給日本著名的三菱電機公司,得到了120萬日元的報酬。三菱電機公司將其命名為“三菱電器火鍋”并推向市場,成為三菱電機公司最暢銷的產品,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第二種,多功能組合創新法。追求多功能是一條重要的創新捷徑。功能的增加是相對于過去功能不多的老產品而言的,但功能的增加又不一定是由于原有產品或經營方式有明顯缺陷。它主要是從組合創新的思路出發,有意識地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激發更多的創新思路。運用組合創新法進行產品創新,可以有多種思路:產品的材料、產品的顏色、產品的體積、產品的功能等。僅以產品功能為線索,從增加功能的角度考慮,也可以產生許多組合創新的思路。比如多媒體電視機,可以將收音機、電視機、錄像機、VCD、電腦等功能集于一身,價錢又比分別購齊上述單機便宜很多,一定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第三種,主體附加創新法。這是以某一特定的對象為主體,然后置換成或插入其他附加事物,從而實現創新的方法。主體附加創新法常用兩種方式:一是不改變主體的要素與結構,采用“純粹”的附加。例如,電腦屏幕前的“保護屏”,摩托車上的里程表、后視鏡、車筐等,每附加一種相關設計,同時也就增加了一些輔助功能或相關功能。二是添加附件前,主體內部結構要適當加以改變,以便使主體、附加物之間協調緊湊。如將盆景與壁燈的功能賦予一種新的結構,發明了盆景式壁燈。又如,某品牌臺燈具有照明、播放音樂、收聽廣播、計算器、溫度計等多項功能。

(2)模仿創新法

模仿創新是指在解剖他人樣機的情況下,掌握他人設計、工藝、創造原理,吸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購買或破譯領先者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秘密,進而在此基礎上加以技術創新,以改進產品性能或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從而確立競爭優勢。開發一種全新的產品往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采用模仿創新則可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因為它無需研究開發,無需市場調研;投資小,風險小。這方面的典型就是微型相機。幾十年來,市場先驅萊卡(Leica)相機一直是技術和市場的領先者。后來日本廠商,特別是佳能(Canon)和尼康(Nikon)模仿德國技術并加以改進,還降低了價格。萊卡卻置若罔聞,最終只落得個做配角的結局。

(3)移花接木創新法

移花接木,轉而用之,這在產品設計中是經常被使用的。面包發酵后變得松軟多孔,這是食品制作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有一家橡膠廠的老板,卻移花接木,將面包發泡技術移植到橡膠制造業,生產了松軟多孔的海綿橡膠,一上市便獲得了成功。再如海綿橡膠問世后,另一家企業從中得到啟發,如法炮制出質堅而輕的“發泡水泥”,這種多孔水泥內含空氣,是理想的隔熱、隔音材料。“發泡”原理還可以一再被移接到其他物件上,每移接一次,都可以創造一種新的物品。現代工業設計中運用這種移花接木手段促使企業產品技術水平提高,無疑是一條成功的捷徑,用這種方法創新產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原理移植。將某種事物的工作原理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內科看病常做驗血檢查,根據血液組織的變化就可以診斷病情。這樣驗血原理移植到工業生產,便產生了一種機器“驗油”的新技術。這種新技術不必將汽車、機床全部拆卸,只需從車中取出少量潤滑油,然后經過光譜分析,根據油的各種成分變化即可斷定設備的磨損程度。

第二,方法移植。將軍事上的“微波”技術移植到民用品,便產生了微波爐;將飛機“黑匣子”技術移用到火車、輪船和汽車上,就創造了能將交通實況自動記錄的新裝置。

第三,結構移植。將一物體的外形移植到另一物體上,例如從積木結構出發,人們開發了組合廚房、整體浴室等。又如將橋的結構移植到屋頂上,便產生了巨型無梁殿堂;將西歐房屋結構移植到我國的別墅群中,就產生了歐式花園;等等。

(4)聯想創新法

聯想創新法主要有類比聯想創新法和功能變異聯想創新法。

第一,類比聯想創新法。即通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類比聯想進行創新的方法。常見的類比聯想方法有六種:一是直接類比,即在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尋找與創造對象相類似的東西。如用仿生學原理設計飛機外殼、潛艇的體形,仿效蝙蝠超聲波而提出超聲波定向等。二是象征類比,即用具體事物來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該方法多用于建筑方面的設計。三是擬人類比,例如挖土機就是模擬人的手臂的動作設計的。四是因果類比,即兩個事物的各個屬性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因果關系,因而可以根據一個事物的因果關系,推出另一個事物的因果關系。如將面包發泡技術應用到橡膠制造工藝中,生產松軟多孔的海綿橡膠,由此日本的鈴木在水泥中加入一種發泡劑,使水泥也能變得既輕又具有隔熱和隔音的性能,從而發明了氣泡混凝土。五是對稱類比,即通過對稱關系進行類比,進行創新。如根據女士化妝品創造男士專用化妝品。六是綜合類比,即各種事物屬性之間的關系雖然很復雜,但可以綜合它們相似的特征進行類比。如將一個模擬飛機在風洞中進行模擬飛行試驗。

第二,功能變異聯想創新法。即運用聯想,捕風捉影,對現有產品和服務的功能進行變異性聯想,并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需要加以適當地調整、改造、完善,從而構成一種有別于以往設計的創造性聯想。如應用“氧氣頂吹”技術對普通的電烤箱進行改造,使烤箱中食品和熱源的位置顛倒,從而可以解決食品油脂下滴、電熱絲使用壽命短的問題。如果在烤箱內增加抽氣過濾層,就可減少大量油煙,使用起來更加清潔、方便。

(5)虛擬創新法

虛擬創新法即借助外力創新。比如,借助消費者的“口碑”,讓用戶為產品做宣傳,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董事長邀請有興趣的消費者到公司參觀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管理制度和質量標準等。參觀者尤其是批發商或代銷商,看到松下精良的機器設備、科學先進的工藝流程、嚴格的質量管理后,對松下產品交口稱贊,松下電器的銷售量也隨之扶搖直上。邀請消費者到公司參觀,還可以溝通雙方的感情,直接聽取用戶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此不斷改進和創新產品與服務,使之越來越符合消費者的要求,產品因而就越來越受顧客歡迎。

(6)機遇創新法

機遇創新法就是善于發現并抓住行為或事件中偶然出現的能夠帶來轉變機遇的方法。如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在20世紀20年代曾經營煙草生意,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他出人意料地以極低價格購買了一大批人們認為不景氣的航海輪船。“二戰”的爆發賜予他神奇的機會,奧納西斯得到了石油運輸權,利用他的船隊很快成為“世界船王”。

(7)逆向思維創新法

逆向思維創新法又稱反向思維法,它是從常規考慮解決問題的反面來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創新過程中,逆向思維創新法運用途徑大致有4條:一是結構性反轉,即從已有事物的相反結構形式去思考,設想新的技術創造。如日本的夏普公司就是突破“燒東西,火在下方”的思維定勢,開發了烤魚器,將電熱絲裝在魚的上方,不僅達到了烤魚的目的,而且減少了燒烤中的油煙。二是功能性反轉,即從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思考,設想新的技術創造或尋求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如日本索尼公司名譽董事長井深大在理發時從鏡子里看到電視畫面是反像的,由此他設想制造反畫面電視機,不僅可供理發者、臥床病人觀看,而且可供乒乓球訓練者使用。三是角度性變換,即當某種技術目標或技術研究按常規思路從一個方向屢攻不下時,可以變換角度,從另一個方向甚至相反方向來思考,這樣往往能打開新的思路,實現新的創造。我國古代“曹沖稱象”的故事就是采用角度轉換性變換思維方式的。四是缺點應用,即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標,而是巧妙地利用缺點,創造新的技術、新的事物。

1.2.3 創新與創業管理的關系

1.創新與創業的關系

成功的創業離不開創新。微軟開發了Windows操作平臺,極大地方便了計算機的使用者,改變了計算機只能由少數人操作的局面;英特爾公司開發了CPU,極大地加快了計算機的計算速度。每個成功的創業者都注重創新,他們可能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服務,可能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也可能探索出了新的制度和管理方式,從而獲得成功。盡管創新與創業密切相關,但兩者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如下。

(1)從概念上看,創新與創業有各自明確的研究邊界,兩者不可等同。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引進生產要素的“新組合”;而創業則是這種“新組合”的市場化或產業化的實現過程。

(2)從企業制度的角度分析,創新既可以是產品(服務)創新,也可以是營銷模式創新,還可能是企業組織制度的創新。在這三個層面上的創新中,產品創新和營銷模式創新都有可能在已有的企業組織框架內進行,這與“創建企業”這種最終涉及企業組織結構制度層面上的創新有著本質的區別。正是這種區別,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企業家活動”與“創業活動”的不同。根據約瑟夫·熊彼特所列舉“創新”的五種情況,其中①、②兩項都屬于產品創新范疇;③、④兩項都屬于營銷模式的創新;只有第⑤項才涉及企業組織制度建設問題,才有可能與“創業”有關。

發明、創新、創業的關系如圖1-4所示。

圖1-4 發明、創新、創業的關系

2.創新與創業管理的關系

面對21世紀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創新已日益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取決于企業的創新能力,而企業的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創新意識,體現企業在制度層面、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創新作為。

(1)創新是企業改善市場環境的重要手段

第一,通過產品創新,企業能夠加速新技術、新材料在產品生產中的應用,提高產品質量,使產品功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要,使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提高,改變用戶對企業的看法,從而改善現有市場的條件;第二,當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是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時,它會給企業帶來新的用戶,形成新的市場,從而可以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進行選擇;第三,不斷創新并獲得成功的企業,一般是首次進入新的市場領域,它具有領先者的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價格、市場規模等。

(2)通過工藝創新,企業能加速新工藝在企業中的應用并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改進產品或工程設計,開發或推廣新工藝、新技術,改進或更新服務,提高工具系統的壽命等,可以節約原材料消耗,縮短生產周期或在相等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產品,用較少勞動力生產更多產品或減少工人勞動時間而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

(3)創新是企業全方位提高企業素質的較有效方式之一

第一,技術創新可以改善研制條件,提高研制能力,提高基本素質(要素素質和內部結構素質);第二,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可以提高對外適應能力,并通過對外部環境的有效影響,改善企業行為素質(企業系統內部要素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和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特性)。

(4)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企業要發展,其產品就必須占領市場并擴大市場占有率。市場運行的法則是優勝劣汰,企業只有通過產品創新,才能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只有通過市場營銷創新,才能在市場中贏得顧客,占領市場,成為競爭的優勝者。

(5)創新是企業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企業管理的有序化、高度集約化是企業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一直認為管理和技術是企業發展的兩個輪子,那么管理創新就是助力企業發展的發動機,管理創新的結果就是為企業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例如,管理層級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實現了它的協調功能后,層級制本身也就變成了持久性、權力和持續成長的源泉。因為用來管理新興多單位企業的層級型組織結構超越了工作于其間的個人和集團的限制,當一名經理離職,另一個人已做好準備,以接受接管相應職位的培訓,使組織機構和職能能夠保持運作。管理層級制不僅使本身穩定下來,而且使企業發展的支撐架構穩定下來,也將有效地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6)創新有助于企業家階層的形成

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形成了企業家階層,這一階層的產生一方面使企業的管理處于專家的手中,從而提高了企業自愿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使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推動了企業健康發展。錢德勒指出:“當多單位工商企業在規模和經營多樣化方面發展到一定水平,其經理變得越加職業化時,企業的管理就會和它的所有權分開。”職業經理層的形成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作用,因為企業的存續對其職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們“寧愿選擇能促使公司長期穩定和成長的政策,而不貪圖眼前的最大利潤”。職業企業家從這一角度,必然會進一步關注創新,重視企業管理創新,使職業經理人成為管理創新的積極推動者和勇敢實踐者。

總之,從企業生存和發展實踐來看,創新既有理論意義,又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創業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管理創新的探索和實施力度,幫助企業持續占據市場競爭中的優勢位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宜章县| 固镇县| 金湖县| 江孜县| 宝清县| 澄迈县| 辛集市| 桓台县| 耒阳市| 兴山县| 安图县| 德化县| 丰城市| 德化县| 天台县| 鞍山市| 绍兴市| 扎赉特旗| 沛县| 怀宁县| 通化市| 通渭县| 丽江市| 丰顺县| 翁牛特旗| 平昌县| 怀化市| 长治市| 都匀市| 海门市| 大方县| 绩溪县| 柳江县| 门头沟区| 宝坻区| 永兴县| 轮台县| 贵溪市| 布拖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