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回京
- 穿越南宋之重整山河
- 夢上天涯
- 2083字
- 2020-12-03 18:49:26
第50章 回京
一個月后,壽春的災情基本上平復了,程信連著從臨安調了三次糧食過來,也著急了一些工匠,對于災民房屋修繕給予幫助。隨著車隊也調來布行的伙計,在壽春開始召集一些繡娘、織女等長工短工,程氏布行就設在壽春城最繁華的街道上,旁邊就是華氏藥行,這兩家商鋪在賑災的時候已經名聲大噪,開業之后也給了其他人很大的鼓勵,很多商人陸陸續續的重新把商鋪開起來。
春月樓,之前程信在這吃飯的一家酒樓,生意越發的好了,二樓,有兩個衣著光鮮的胖子坐著喝著悶酒,發著牢騷。
“鄭兄,你說昨晚偷我的那伙人會不會和偷你的是一伙人呢”胡彪是壽春的一名地主,家業比鄭肥還要大些,和郡守關系極好,臉上有道刀疤,身體有些發福。
“有可能,這絕不是一般的小毛賊,而且我覺得這伙人早就盯上我們不是一天兩天了”
鄭肥說話時臉上的橫肉都跟著晃了晃,說完一口喝掉一碗酒。
樓下傳來一陣喧鬧聲,接著就是有人上樓的聲音,腳步很急促。
蹬蹬蹬
上樓的是幾個士兵,胡彪鄭肥二人皺了皺眉。
因為那幾個士兵是直奔他們而來的,為首的一個士兵說道:“請二位跟我走一趟…”
“你知道我們是誰嗎,有沒有搞錯?”
胡彪怒氣沖沖的看著幾個士兵。
“知道,胡彪,鄭肥,找到就是你們”
那兵士斜看了二人一眼,淡淡的說道。
一股不祥的感覺從二人心底升起,胡彪鄭肥二人對視一眼,二人在城里頗有些關系,跟郡守大人關系很好,還和一些官員相熟,要不是發生什么事,這兵士斷斷不敢如此對待他們的。
此時郡守府內,普安郡王趙瑗坐于主位,知州張炳天和郡守分別坐于左右。堂下跪著有十幾個人,看衣著都是本地的佃農。
按說郡守府應該有郡守說了算,不過賑災期間普安郡王得了圣旨,可以處理壽春諸多事宜,所以今天也是趙瑗準備殺雞儆猴的一幕。
看著鄭肥和胡彪被帶到堂下,被士兵強制跪下。
趙瑗學著那些縣令,拍了一下驚堂木。
“啪”
“胡彪、鄭肥,你二人可知罪?”
趙瑗身為皇子,自有威嚴,皇家的氣概,一聲喝下,胡彪鄭肥身子一哆嗦。
不過自然不能就這么認罪,看著十幾個佃農,心中微感不妙,不過還是強自鎮定的說道;“草民不知”
“哼,臺下眾人都是告你二人奪人田地,侵占家財的,還敢狡辯”
緊接著又帶來了二人手下的一些家丁。一頓殺威棒后,家丁自然抵不住,開口求饒,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堂外的一些百姓也有一些被這二人巧取豪奪過的,也紛紛在堂外叫屈。
程信看著人數比自己安排的要多,知道可能史浩也作了安排,有意安排加上趙瑗要殺雞儆猴,胡彪、鄭肥自然不能幸免,加上滿里縣的一些官員,自然都被處理了。
王明朗四兄弟也在堂外叫好。
此次賑災不同于以往,以往只是過來施些粥,不讓民怨沸騰就好,賑災隊伍走了之后,又恢復原樣,這次好多了,至少倒塌的屋舍,朝廷出了大力,很多材料都免費提供給百姓,加上布行的作坊招了很多人,也算對后面的生計給了幫助。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程信買下了胡彪和鄭肥的田地。
胡彪和鄭肥被壓入大牢,田地沒收,田地出售之后的銀兩將用于賑災,堂外百姓都歡呼起來。
田地自然是被程信買了下來。
程信布行門前擠滿了百姓,原來程信對外宣布,他給佃農的待遇是每畝地一石糧食,要知道一畝地也就產兩石而已,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待遇,自然讓人將信將疑,不過在一輛輛裝滿糧食的馬車到了之后,百姓們自然蜂擁而至。
“鄉親們,不要擠,大家聽我說”程信本想站在門口,不過人太多了,只能上到二樓,開了窗戶,對著街道上的百姓大聲喊著。
“農田有三萬多畝,家可以種五畝,或者十畝地,然后樓下會有布行的伙計同你們簽訂契約,簽完之后,每家可以先領一石糧食,大家沒有聽錯,糧食我們先付給你們”
“程公子真是大善人啊”
“多謝程公子”
百姓們這些日子都接到過程氏布行的賑濟,又看到這么多糧食在,自然就相信了。
不遠處的驛站,趙瑗鄒著眉頭有些想不通,問著旁邊的史浩:“你說他這是干什么,明明地都還沒種,就先給糧食?還有這種做法?”
史浩也看著滿街的人群:“程公子雖然年紀輕,不過經商的經驗卻不缺,觀他在臨安行事,頗為老練,聽說他在錢塘縣也有一萬多畝田地,給佃農的待遇也是很豐厚,不過種的好像是一種花,估計他在這也會中那種東西吧,加之應該比糧食要高,不過這樣確實給殿下幫了大忙啊”
趙瑗點了點頭,是啊,每家先給一石糧食,一戶人家都是三四口人,這一下就解決了幾萬人的吃飯問題,加上布行作坊,確實幫助極大,買地的銀子也緩解了他賑災的壓力,要說這次賑災帶程信過來真是來對了。
“你還是之前的建議嗎”趙瑗突然說道。
“是,看現在的情況,程信必會成為殿下的臂助,不過官場之事還需打磨才好”
對胡彪鄭肥的事情,雖然趙瑗也同意,不夠也是程信的計謀,地歸程信,銀子來賑災,他還多買糧食,怎么看都是雙贏的局面,這程信就是我的福將啊,趙瑗心里想著。
三萬多畝田地幾天的時間就由百姓們分完了,其中以滿里縣為主,還有壽春城郊附近的佃農,作坊也看是開工,招了很多的長工、短工,街上的商鋪也開始慢慢復蘇,官府賣地的銀子也用來開始修建防水的工事,原本很難解決的災情,因為程信的加入,過程順利了很多,壽春的百姓也記住了普安郡王、程信、華氏這些名字。
又過了一個月,壽春災情基本平復了下來,諸多事宜被一一安排,程信也跟著趙瑗踏上回臨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