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可用之才
- 穿越南宋之重整山河
- 夢上天涯
- 2513字
- 2020-12-03 18:49:23
第49章 可用之才
“王兄應該很奇怪”程信笑呵呵的看了一眼王明朗。
“是啊,不知道程公子是怎么知道的,我從未說過,我在哪支隊伍中服役”王明朗此時鎮定了下來,剛剛只是太過驚訝,程信說的很篤定,自己倒也沒有必要再去反駁,只是不知他是何用意。
“我在臨安買的府邸,以前是張俊的府邸”程信悠悠的說道。
“張俊?程公子和張俊是和關系?”王明朗噌的站了起來,張俊是幾年前陷害岳飛的罪魁禍首之一,難怪王明朗氣憤,站在那里,臉色緊繃。
“沒關系,只是湊巧買的府邸而已”程信再次擺手示意王明朗坐下,覺得不能在這么折磨他了,輕松的笑了笑。
“我從小就聽過岳將軍的故事,岳將軍的神勇無敵,收復疆土,你應該知道我是從冀州而來,若不是岳將軍,冀州到現在還被金人占據,只可惜未能親眼目睹其風采,頗為遺憾”。程信說著,聲音低沉。
王明朗也是面色戚戚,慢慢低下頭來。
程信接著說道:“我在剛買的府邸里發現了一本軍籍冊,正是岳建軍十二軍的軍籍冊,程某不才,記性一直比較好,所以你說名字的時候,我就想起這個事情了,加上你么的身手,還是從軍隊退役,自然不會是同名那么巧合了,加上吳樂平我也知道是游奕軍的一名隊長,所以自然能夠確定”
“而這一點正是我相信你們的原因,才會同意你們繼續”
王明朗呆呆的盯著程信,昨日程信走后,他們還討論了程信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那天的說法其實并未真的說服他們……原來如此。
程信說完,臉色鄭重,慢慢站起來,對王明朗躬身作揖。
“岳家軍為國征戰,拋頭顱,灑熱血,收復失地,程某心向往之,請受程某一拜。”
“程公子不可,保家衛國本就是我等應做之事,之事可惜…哎”
王明朗連忙扶起程信,悠悠的嘆了一口氣。
程信自然知道他說的可惜是什么。
“程某人微力薄,但是也愿能出上一份力,此時來賑災也只是治標不能治本,壽春的百姓以后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有事想拜托王兄。”
……
壽春城,城中心的位置擺了好幾處粥棚,除了頭兩天排隊領粥的人比較多,后面就沒有多少人來吃粥了。
街旁的一處小樓,從二樓剛好能看到街上的情景,幾個穿著破舊官服的官員圍著窗戶看了看。
“張大人,您這招厲害,這城里一看根本就沒多少災民,說明管理有方啊。”一個肥頭大耳的官員諂媚的說著。
原來為了向普安郡王表明自己用心賑災,張炳天帶頭領著幾個官員在城中心也設了幾個粥棚,剛開始還有朝廷的粥棚加上程氏布行的粥棚,還有這些官員的粥棚,城中的粥棚是數量最多的,但是城中的居民是整個壽春受災最輕的地方,除了前兩日附近的災民和四門外的宰門涌進來吃粥外,這幾日,在城中領粥的災民已經變少了。
張炳天想著普安郡王看到這情況,應該是很滿意的吧,思量間,街上路過幾匹高頭大馬,為首一人是那日和郡王一起的年輕人,張炳天打聽過,知道這是程氏布行的東家,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了,據說還開了一家珍寶樓,日入萬金,想來是靠著普安郡王的關系吧。
程信一行人在滿里鄉呆了幾天,除了施粥,還幫助村民們建房子,也算是能遮風擋雨了,留了一個粥棚在那,程信想著和趙瑗在商量下別的事情,就回來了,路過城中看著四五個粥棚,鍋內還有不少剩余,程信搖了搖頭,到了驛站。
“程兄,你回來了,聽說這幾日你都在下面的縣城,情況如何”普安郡王這幾天都在城里賑災。
“王爺,下面縣城受災嚴重,很多村子房屋倒塌,農田顆粒無收,災情很嚴重”程信如實回答。
“哦?我看城里這兩日粥都有剩余,以為已經大為緩解了”趙瑗皺了皺眉。
“城里本就受災最輕,加上粥糧主要都供應在城里,自然看起來沒事,但是下面的各個村鎮,很多老弱病殘是沒有能力來到城里的,四門外如今還聚集著大量災民,如此下去可不是辦法,應該讓他們回到自己家中,我們幫他們重建家園,房屋建造所用的材料我們提供,然后我想著在壽春建幾個作坊,這樣也能雇傭一些災民,讓他們以后的生計沒有問題,還有就是也可以盡快回復壽春的商業”程信說著自己的想法。
“商業?”趙瑗沒有聽懂,不過隱約明白程信的意思。
“你是說盡快讓這各個地方的生意重新開張是吧,這樣很多人也會有事做。”
“正是此意”
“恩,去叫史先生過來”趙瑗吩咐著門外的衛兵。
史浩過來聽完程信的建議,點了點頭。
“程公子所言甚是有理,以往也只是讓百姓不挨餓就算賑災有功,倒是沒有做那么多事。不過這樣確實更加穩妥,災民在來年收成前也能盡快恢復過來。”
“正是,另外,我這幾日聽說地方稅賦過重,很多人都負擔不起,更加可惡的是有些官員和地主勾結,霸占農田,若是沒有災情倒是看不出大問題,但是災情一出,問題就暴露出來了,聽說還有上吊自盡的,說是民不聊生都不為過”程信這話說的有些嚴重。
“竟有如此嚴重?”趙瑗站了起來,
“恩,我看到一些村莊外面的樹葉都沒了。”
“哦,樹葉沒了,程兄何意”
“百姓沒有吃的,用樹葉煮著吃”程信嘆了一口氣。
“啊?我以為…我以為城里情況尚好,以為情況有所緩解呢,這些官員甚是可惡,竟敢蒙騙于我”趙瑗面現怒色,想來是那些官員并沒有回報真實情況。
“稅賦問題,朝廷的旨意是免除壽春一年的稅賦,建房也不難,多伐些樹木,至于地主…”史浩看了一眼趙瑗,接著說道“郡王可以找一兩個名聲不好的處理,但是不可涉及太廣”。
“恩,先生所言有理,你去安排吧”史浩出去安排這些事情。
程信知道現如今的統制階層其實都是地主,真的讓他們波及太廣,恐怕不可能。史浩剛剛的意思其實還是比較溫和的,也是比較有利的,不會招來太大的反彈,程信知道也只能如此了。
趙瑗對史浩極為倚重,很多事情都是讓他安排,這幾日的接觸,程信也知道此人確實有些才學。
“王爺,史先生既然已經安排去了,那我也去附近轉一轉,看看店面,把作坊也盡快安排上”程信對著趙瑗拱手道。
“好,程兄,這幾日多虧你在幫忙,若是沒有外人在場,你我之間不需要如此稱呼,我與你是真心相交,不必如此”趙瑗說話很是真誠,程信帶來的物資卻是很多,給他緩解了很大的壓力。
“王爺客氣了,我也不全是沒有私心,我也是要在這做生意的,哈哈”程信爽朗的笑了笑。
“哈哈,程兄有趣,你放心,你的店面,作坊我給與最大的支持,賦稅全免。”
趙瑗大手一揮,也很豪邁,這些事情他是能做主的。
“好,多謝王爺,那我就去轉轉”
“好”
看著程信出去的背影,趙瑗想著史浩這幾日對他說的話,程信此人有才,不僅有詩才商才還有治世之才,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