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作為重災區的文藝界,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其時,常有重磅文章見諸報刊的作者是兩黎,一為黎辛,一為黎之。黎之,本名李曙光,他晚年撰寫的《文壇風云錄》和《文壇風云續錄》,為讀者所關注,特別是成了文學史家的案頭讀物。他曾是記者、編輯,從事過多種文體的寫作,后來專事文藝領導層的工作,是周揚、林默涵手下的筆桿子之一,以致“文革”時被作為“閻王殿”的“判官”遭受批斗。一九七三年他從...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作為重災區的文藝界,進行了“撥亂反正”的工作。其時,常有重磅文章見諸報刊的作者是兩黎,一為黎辛,一為黎之。黎之,本名李曙光,他晚年撰寫的《文壇風云錄》和《文壇風云續錄》,為讀者所關注,特別是成了文學史家的案頭讀物。他曾是記者、編輯,從事過多種文體的寫作,后來專事文藝領導層的工作,是周揚、林默涵手下的筆桿子之一,以致“文革”時被作為“閻王殿”的“判官”遭受批斗。一九七三年他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