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米芾研究
  • 周興祿
  • 2203字
  • 2020-11-20 12:32:35

四 其他先輩

米芾高祖、曾祖之名與事等已見前考,此再略考他的其他先輩。米芾之祖即東萊侯夫人米氏之弟兄輩俱不可詳考,但從現今流傳的米芾作品中可約略找到一些線索。如米芾寫的字中存在末筆避諱的情況:“殷”字出現四次,其中《蜀素帖》中有出現兩次,只后一字缺一筆,前一字及《頭陀寺碑》等米芾碑帖中此字俱未缺筆;“鋒”字只在其《學書帖》中出現一次,缺末筆。(如圖4、圖5所示)

米芾所書缺筆兩字絕非偶然疏忽忘寫,應是有意避諱而為之。蓋避諱之例始于周,行于秦、漢,盛于隋、唐,嚴于宋,極于清,直至民國改元,方基本廢止。米芾在自己的《書史》中曾多次依據前人墨跡中的避諱處斷定書者歸屬,對避國諱、家諱、師諱之作皆有鑒定成功的幾個范例(詳見末章)。可見米芾非常明白文人有為至親及帝王避諱的傳統,只是他自己是否嚴格遵行則是另一回事。據米芾墓志,其父或名佐字光輔。現今流傳的米芾小楷《向太后挽詞》中“佐”未缺筆,其父之字“光輔”及其前代祖宗名字“信、繼豐”等俱未見明顯缺筆。可見米芾對于多位祖宗名諱亦并未嚴格避諱。考慮到其家是外族且非詩禮相傳人家,其五世祖米信、四世祖米繼豐等在歷史上又留有劣跡,故米芾在筆下對他們的名諱皆不缺筆或是有意為之,只是書寫中偶然出現缺筆為諱。其有意缺筆的“殷”、“鋒”兩字則顯然是為避諱。查宋代開國二君之父名趙弘殷,追謚武昭皇帝,廟號宣祖,故米書缺筆的“殷”為避國諱;而“鋒”則非是宋代國諱,米芾所書缺筆的“鋒”應為至親名諱,這偶然出現的一個缺筆的“鋒”字或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我們已知其至親中的高祖、曾祖及父親之名,所以推測其祖父名諱或含“鋒”字[36]。至于他們的生平,大概皆如前引《蔡志》所云:“自其高曾以上,多以武干官顯。”

圖4

圖5

除米信外,米芾列祖既無功可紀又無文垂世,亦無甚可言。但在長期偃武修文的宋代,到米芾父輩已開始重視文化教育,如《蔡志》云:“父光輔,始親儒嗜學。”又云:“父佐,左武將軍,贈中散大夫,母閻氏贈丹陽縣太君。既卒,始葬潤州黃鶴山,以中散祔。”[37]米芾孫米憲輯的《寶晉山林集拾遺》中作:“父仕致左武衛將軍,贈中散大夫。”則未載其父之名。考宋代職銜,確切說應是“左武衛將軍”而非“左武將軍”。綜合推測,米芾父名佐,字光輔,名、字與其所任武衛將軍之職銜皆貼切。“始”字說明確實米佐前數代皆是武夫。米佐盡管仍是武官,但開始親儒重文了,所以卒后獲贈文官頭銜的“中散大夫”,也是米家的榮光,故米芾頗以此為榮。米佐可能亦略好書畫棋藝,米芾《書史》曾記其父在流傳的王羲之書作后加蓋印鑒及陪奕高官:“濮州李丞相家多書畫,其孫直秘閣李孝廣收右軍黃麻紙十馀帖,……后有先君名印,下一印曰‘尊德樂道’。今印見在余家。先君嘗官濮,與李柬之少師以棋友善,意其奕勝之,余時未生。”[38]自米佐之后,米家盛行崇文之風,此后子孫多以藝文名世。

米芾父母輩仍然繼續與宗室有密切交往。米芾父米佐有二妻:一封襄陽縣君;一為閻氏,封丹陽縣君,即米芾母。閻氏與英宗高皇后有舊,《蔡志》云:“初宣仁圣烈皇后在藩,與丹陽君有舊,故公少長邸中,以后恩入仕。”《宋史》米芾本傳作:“以母侍宣仁后藩邸舊恩,補浛光尉。”皆云閻氏因與皇后有交情而恩及其子米芾。閻氏究竟如何“侍奉”高氏,上舉史、志皆未明言,而宋人有推斷閻氏為高皇后產媼[39],或英宗子神宗之乳母,皆可視為合理猜測。無論怎樣侍奉,皆為米家積恩匪淺。英宗本濮王趙允讓之子,是仁宗堂侄,在皇祐二年曾官右衛大將軍,后因仁宗子俱年幼夭折,乃過繼于仁宗而繼位。上引米芾言其父“嘗官濮”,又任左武衛將軍,故其父與未繼位的英宗應熟識且有交情,米芾之母乃得伴侍英宗妻高氏。高氏人頗嚴正,在英宗、神宗、哲宗三朝皆頗具影響力,哲宗時她還曾垂簾聽政。高氏念及閻氏舊恩,依規助米芾入仕應合符情理。南宋詩人楊萬里云:

潤州火爇盡室廬,惟存李衛公塔、米元章庵。元章喜,題塔云:“神護衛公塔,天留米老庵。”有輕薄子于“塔”、“庵”二字上添注“爺”、“娘”二字,元章見之大罵。輕薄子再于“塔”、“庵”二字下添注“颯”、“糟”字,蓋元章母嘗乳哺宮中,故云。“糟”字本出《漢書·霍去病傳》,云“鏖皋蘭山下”,注云:“今謂糜爛為‘鏖’、‘糟’。”輕薄子用“糟”字黏“庵”字,蓋今人讀“鏖”為“庵”,讀“糟”為子甘切,添注遂成七言兩句云:“神護衛公爺塔颯,天留米老娘庵糟。”[40]

英宗子趙頊長米芾三歲,后繼位為神宗。楊萬里言芾母閻氏“嘗乳哺宮中”,意思應指其為神宗之乳母。因此米芾與神宗結緣更深。按常理閻氏應在結婚產子后方可為乳母,則米芾之前應有兄或姐,現人多稱其有姐。文中“塔颯”猶言“塌撒”,拙劣之意,“庵糟”猶言“骯臟”。輕薄子諷刺了閻氏的乳母身份及米芾因恩得官的不光彩經歷,真刺到了米芾痛處。

米芾父親米佐可能在米芾出仕之前即已亡故,故未見米芾入仕后為其丁憂之記載。其生母則在米芾杭州任上亡故,米芾為其丁憂離任以盡孝道。米芾父母俱葬于潤州黃鶴山下,不樹不封。

綜上所考:米芾六世祖名米承德,因子功獲贈太子太師;五世祖米信,悍勇暴橫,習戰疏文,有功有過;米信尚有兄及親族,居朔州附近,兄子米全(或名米金);曾祖為米繼豐(或名米簪)兄弟中一人;祖名不詳,據米芾缺筆字推測名字或含“鋒”字;祖姑嫁太祖趙匡胤曾孫東萊侯趙從恪;父米佐,武官出生,卒贈文官;生母閻氏,封丹陽縣君;非生母封襄陽縣君。米芾應至少有一兄或姐。此就考知關系繪圖如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市| 南安市| 西平县| 虎林市| 禹城市| 普陀区| 桐庐县| 上林县| 措勤县| 六枝特区| 二手房| 靖远县| 金坛市| 垣曲县| 麦盖提县| 普安县| 汤原县| 新绛县| 清河县| 乐都县| 那坡县| 利津县| 灵丘县| 屯留县| 河池市| 南开区| 阳朔县| 鄂托克前旗| 旬邑县| 山西省| 揭西县| 姚安县| 芦溪县| 运城市| 平泉县| 璧山县| 凤台县| 嘉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阿勒泰市|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