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附録(1)

重刻趙秋谷先生談龍録並聲調譜序盧見曾

益都趙秋谷先生以詩名天下,生平所爲詩凡數種,合若干卷。歿後,閣學滇南李公視學吾鄉,從其令嗣得先生手定本,余乞之,而版行于世。序曰:先生少負才名,弱冠即擢高科、入翰苑,聲華震一世,顧一蹶不復振,退而老于名山大川之間者垂五十年。所爲詩,簡澹高遠,寄興微妙,讀之者悄然而思,悠然而移我情,洵古作者之傑也。先生同時,新城王漁洋司寇,方以詩學主盟中夏,海內工吟詠者,爭出其門,得其一言,聲譽頓起。先生稍晩出,顧不肯爲之下,間出其意見相同異。漁洋初爲延譽,後乃銜之。先生著談龍録以見意。兩家門弟子互相訾謷,至引先生此書爲口實。吁,亦過矣!往嘗怪西漢經師,各持門戶,公穀兩家,互爭同異,黨枯護朽,入主出奴。今于詩亦復然,可發一嘆也。蓋嘗提談龍録而論之,其援引各條,如“發乎情,止乎禮義”,如“詩以言志”、“詩之中須有人在”、“詩之外尚有事在”,三百篇復作,豈能易斯論哉?又云:“文以意爲主,以言語爲役,主強而役弱,則無令不從。”又云:“‘清新’‘俊逸’,杜老所重,要是氣味神采,非可塗飾而至。然亦非以此立詩之標準。”又先生論詩絶句云:“欲知秋色分明處,只在空山落照中。”種種足參微言,而其論漁洋,則曰“大家”,曰“言語妙天下”。嗚呼!是亦足矣。漁洋分甘餘話載與曹祭酒禾論歌行,曹云:“杜李韓蘇,語句特有利鈍,先生獨無瑕可攻。”公云:“四公詩,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生。予特鑑湖一曲。”此與先生“千頃之波,不可清濁,必使瀠洄澄澈,則終爲溪沼”之論正同,而謂“愛好”一言,遂足以爲漁洋病,則持門戶者之過也。竊謂詩以道性情,其體有風、雅、頌之不同,又有比、興、賦之異,自三百篇以至今日,爲詩者第各就其性情之所近,必欲執一格以繩之,豈通論哉?余既梓行先生之詩,因並取談龍録附之卷末,以告世之善讀是書者。

(道光二十年清雅堂刻本盧見曾雅雨堂文集卷一)

四庫全書總目 談龍録一卷

(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趙執信撰。執信爲王士禛甥壻,初甚相得,後以求作觀海集序不得,遂至相失。因士禛與門人論詩,謂當作雲中之龍,時露一鱗一爪,遂著此書以排之。大旨謂詩中當有人在。其謂士禛祭告南海都門留別詩,“盧溝河上望,落日風塵昏。萬里自茲始,孤懷誰與論”四句,爲類羈臣遷客之詞。又述吳修齡語,謂士禛爲“清秀李于鱗”。雖忿悁著書,持論不無過激。然“神韻”之説,不善學者往往易流於浮響。施閏章“華嚴樓閣”之喻,汪琬“西川錦匠”之戒,士禛亦嘗自記之。則執信此書,亦未始非預防流弊之切論也。近時揚州刻此書,欲調停二家之説,遂舉録中攻駁士禛之語,概爲刪汰。於執信著書之意,全相乖忤,殊失其真。今仍以原本著録,而附論其紕繆如右。

(乾隆六十年浙刻本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六詩文評類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什县| 涪陵区| 卓资县| 婺源县| 邵东县| 瑞丽市| 曲水县| 达尔| 古交市| 招远市| 灵璧县| 赣榆县| 胶州市| 衢州市| 邢台县| 南充市| 金华市| 临朐县| 托里县| 柳州市| 仁化县| 澄迈县| 秦皇岛市| 云南省| 高淳县| 北辰区| 瑞安市| 海南省| 延安市| 普兰店市| 武邑县| 宿迁市| 莒南县| 定安县| 凌云县| 晋宁县| 得荣县| 莫力| 中宁县| 保定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