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傲和張均賀快速趕到洗衣房,將彩兒提到大牢。
彩兒先是拒不承認,沈傲只得將她綁到墻上,準備用刑。沈傲接著厲聲喝道:“前段時間李美人找過你,所為何事?”
彩兒只說是前來探望,隨便聊了幾句。沈傲拿著匕首在彩兒面前晃了晃說道:“你不招也沒關系,一會見了李婷夫婦我看你怎么說。”一聽李婷,彩兒的臉色都變了。
凌峰將李婷夫婦帶入大牢,讓她辨認當日是這個婢女嗎?
李婷只道看身形聽口音應該是當日之人,但只因當日那人蒙著面實在不敢確認。
沈傲氣憤地說道:“如今只有看彩兒自己了。”
眾人只見沈傲拿著匕首面色冷淡地走到彩兒跟前,豪不猶豫地刺入彩兒的左臂恐嚇道:“李婷夫婦已指認就是你給了她們銀票,并讓她們誣陷沈昭儀。你要是不想要這條胳膊,就死扛到底。”
沈傲說著猛地將匕首拔起,空中只留得彩兒那撕心裂肺的叫聲。張均賀沒有想到一向和善的沈傲,原來也有如此狠毒的一面。李婷早已嚇得目瞪口呆。
彩兒哀求道:“是李美人指示我找的王順謀害皇嗣,又用花鈿栽贓翠蕓的。”
“那小丁怎么落水的。”張均賀問道。
“她怕小丁出賣我們,只好滅口,將她從背后推入水中。”彩兒喘著氣說道。
“那這次呢?”沈傲接著問道。
“沒有除掉龍胎,李美人自是不甘心。故將我打發到洗衣房,打算再次除掉龍胎。我找機會將女華粉抹放入宵才人衣服中,讓她慢慢中毒。沈統領,求你饒我一命,我也是奉命行事。”彩兒哭著哀求道。
“饒你一命可以?這么大的事她李雪嫣一人做的了嗎?你還不說實話?你們逸夫宮里還有誰參與了此事?”沈傲這是在引導彩兒招出淑妃。
“奴婢確實是受李美人指示,其他人奴婢不知,沈統領一定要明查。”
怎么用刑,彩兒就是沒有招出淑妃。
張均賀將所查結果稟報皇上,李美人即刻打入大牢。沈昭儀解了禁足,翠蕓從牢房放出,多日的用刑折磨,翠蕓已沒了半條命。
還沒等李美人和彩兒對質,第二日彩兒在牢中自裁了,臨死前還寫有血書說一切受李美人指示。如今已覺愧對皇上,一死謝罪。
沈傲和張均賀審問李美人,李美人只道要見皇上,其它的什么也不說。
李美人知道淑妃這是想殺人滅口,可自己怎么斗的過淑妃呢。
皇上不想去見李美人,明明勸說還是去見一見吧。明明自然也不相信李美人有如此大的本事做得此事。
皇上來到牢房,李美人抓住皇上的衣腳說道:“皇上,臣妾是真心愛慕皇上,求皇上看在過去的情分上,饒我一命。”
“事到如今,你還想說什么?”皇上拖起李美人的下巴問道。
“臣妾嫉妒宵才人得寵,指示王順往宵才人的藥里加入了草烏。但是小丁不是我害的。這次的熏香臣妾確實不知道,我要和彩兒對質。”李美人一臉無辜地說道。
“彩兒死前寫有血書,說全受你指示,你還不承認。”皇上一把將李美人的臉甩向遠處。
李美人一聽彩兒死了癱倒在地。
“可有人指使于你?”李美人敢說出淑妃來,弄不好害的落個誣陷舊主的罪名,再說自己確實也有加害龍胎。
李美人咬著牙說道:草烏事件是臣妾一人所為。皇上,臣妾雖有加害宵才人,但龍胎并沒有事呀!求皇上饒臣妾一命,臣妾定當日日為皇嗣祈福。”李美人跪在地上磕頭哀求。
淑妃呀淑妃,你真是手眼遮天,怕是彩兒的死你也脫部了干系。朕再不懲罰于你,以后你還指不定做出什么事來。
淑妃乃京都檢證孟劍平之女,又是三皇子生母,前朝多有大臣支持。后宮前朝本為一體,牽一發而動全身。
皇上將三皇子交于太妃扶養,并警告淑妃道:“你做了什么,當朕真不知曉?如果再不安分,朕會讓陽兒出嗣,讓他永無機會繼承朕的大統。”
淑妃已嚇得汗毛聳立,哭訴道:“皇上臣妾是冤枉的,可你為什么要把昭兒帶走。”
“你真是旺為人母,連一個胎兒都不放過,朕于你無話可說。”皇上扔下一句話走了。
皇上基于前朝后宮的平衡,雖然沒有處置淑妃,但不允許她見孩子,這也算是對一個母親很大的懲罰。明明也懂得皇上的顧忌。
明明是又憎恨又可憐李美人,明明怏怏地說道:“李美人到底是侍候過皇上的人,還是饒李美人一命吧,就當為腹中的孩子積福。”
皇上只言:“朕知道明明是最善良的,那就將李美人幽居若云苑,沒有朕的旨意,永不放出。”
翠蕓從牢中出來后,自知愧對沈昭儀,愧對沈家,病情更加嚴重了。在彌留之際,還囑咐沈昭儀忘記過去,不要因為她和皇上生分了。
沈昭儀叫著翠蕓的名字,眼淚不住地往下留。
“娘娘,我要下去侍候小皇子了,你一定要好好調理好身子,早日誕下皇子。”
“翠蕓,你侍候我多年,是我連累了你。”沈昭儀眼看著翠蕓就剩下一口氣了,趕快讓如冰去叫沈傲。
“不娘娘,是我不小心,遭人設計害的娘娘被禁足。”
沈傲火急火燎地趕到了飛云殿,叫了聲翠蕓。
“少爺,翠蕓要走了,但是我放心不下少爺。”翠蕓伸手要去拉沈傲的手。
“翠蕓,你放心我會好好照顧姑姑的。”沈傲拉著翠蕓的手說。
“少爺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些,少爺,你要答應我忘了宵才人。”翠蕓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說出這句話的。
“翠蕓,你不要說這些,萬一隔墻有耳被別人聽去………”
她們眼看著翠蕓咽下了最后一口氣,眾人叫到翠蕓翠蕓……。翠蕓終也是帶著遺憾走了。
沈之海在樊州對外抵御孟國,對內嚴格禁糧多有成效。每次回京奏折中,都提及沈昭儀。皇上為安撫沈將軍報國之心,晉沈昭儀為妃。皇后也從內庭撥了一宮女給沈妃,取名惜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