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北方的城市已經下雪,而廣州的天氣才剛剛轉涼。早上我只披著一件薄毛衣就出門了,一看手機,出門時間晚了,又趕上了地鐵高峰客流限制的時間段。我在地鐵站外排著隊,與其他人一般緩慢地挪動著,困乏的睡意讓人站立著行走都是一件費力的事。
“我今天在APP上看到一條廣州的新聞。”我的身后有一個年輕的女聲響起,估計是和同伴在分享,早上一般很少聽到這般精神的聲音。我走在前面,半瞇著眼,其實耳朵已經樹立著等待她下一句。
“哦?廣州的新聞能算什么新聞?”
“頭條上說了,就在昨天,廣州三號地鐵線上的廣州塔站,有個女子崩潰大哭。”
“嗐,那個算什么新聞,接下來還有什么新聞?”
“你自己看、、、、、、”
背后又傳來嘻嘻哈哈的聲音,我快步穿過前面幾個人,進入地鐵站,身后的聲音斷斷續續,直至消失。可是“女子崩潰大哭”這幾個字眼在我心中浪潮翻滾,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好笑的,成年人的崩潰,可能就在幾秒之間。
我又想起了新聞上說的,中年的一位男家長因為要輔導小學兒子的作業,做不出來小學奧數題而崩潰大哭;年輕的姑娘連續加班半個月,自己生日當天早些下班卻在回家的半路上接到回公司加班的電話,而在的士里崩潰大哭,司機大哥看姑娘可憐免費將她送回公司、、、、、、
聽聞這些平凡而真實的事情,覺得好笑嗎?不,我覺得心酸。人都有一個臨界點,如果不是覺得特別無助,特別堵心,何至于崩潰大哭于外人面前?
我到了職場的時候,剛好踩點。打開電腦,打開工作日記,心里的酸脹久久不能平靜,以至于本周的工作總結及下周的工作規劃空空了好久,光標在電腦屏幕上一閃一閃的,我的思緒又飄回了今年年初,全國疫情爆發之時。
2020年1月,前公司還是正常上班,準備春節假期前后的工作。春節假期前,要安排好電話值班人員,發布休假通知,拍攝職場祝福視頻,準備年會的場地、流程和員工激勵;春節假期后的開工日期,準備好開工利是和團圓活動、、、、、、一切都那么正常,一如既往的忙碌卻充實的日子。1月23日春節期間,全國疫情爆發,以WH市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從每天公布的感染人數到死亡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媒體上關于疫情的報道鋪天蓋地,政府開始干預——封城和救治。
2020年2月,春節剛過,口罩和消毒液奇缺,待在家中不能外出。因為擔心在廣州的麒麟,所以初八沒到我就很匆忙趕到廣州,如果老家封城,那么麒麟就可能會斷水斷糧。把自己軟禁在家中,還好廣州糧食沒有缺過,美圖也可以送水送米送菜。工作全部在線上解決,視頻會議開了幾次,依然沒有研討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解決方案。一方面需要安撫員工情緒,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員工回職場,擔心感染疫情。可是,當時前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了。
2020年3月,前公司法人失聯,股東撤資,情緒一下子從疲憊到崩潰,再到精疲力竭。深深感覺到孤獨,前所未有的孤獨,因為當出現重大利益分歧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最大利益考慮,工作上(即使那時已經不算是我的本職工作了)沒有真正伸出援手之人;無助,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如何走,走去哪里,儲蓄的資金還能堅持多久,這種情況要持續多久,心里完全沒有底;質疑,對所有人和所有事產生質疑,價值觀仿佛在一剎那之間崩潰,因為曾經很信任的公司高管要么離去,要么一遍一遍地欺騙員工、、、、、、
面對全國一線抗疫人員和勞動人員,突然發現自己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卻不能接受自己的毫無作為。事業的方向在哪里,什么才是自己心中的熱愛?
于是,人就在多種情緒的大起大落之下全面崩潰,而且又不能外出,幸好有麒麟陪著我,我可以知道每天喂養他,因為他只有我可以依靠。獨處的一個好處,就是能讓自己在崩潰時,盡情地發泄,并且能夠冷靜下來。
人都是會崩潰的,總是因為自己心有不甘,馱著很重的包袱,早已超出自己的臨界點而不自知。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感激那段難熬的日子,崩潰之后建立其自我情緒救贖的管理機制,這是一種生存之道,也是一種進步。
現在的我,更懂得感恩和珍惜,時刻關注自我內心和情緒的波動。當一件事,或一個人,能大幅度影響我情緒的時候,我會對自己叫停,將這件事或這個人剝離出我的生活,也就是你要舍棄沒有結果的事物。
最好的情緒管理機制,就是不斷關注自己,在情緒低谷時期制定自己的進修計劃,不要讓自己停下來。人,必須要工作,不管是為人打工,還是自己創業,都不能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
沒有結果的事情,放棄掉、隔離掉,然后重新找方向出發,不必再拘泥于往事。雖然,陳舊的時光和心殤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屏棄掉,但需要給自己時間,一點一點地去剝落,一點一點地去沉淀。
可以崩潰,但必須學會重建。
我慢慢收回心思,在工作日記上飛快地打下周工作總結和下周工作規劃,已經崩潰過一次了,現在正在重建,給自己一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