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行刺王駕
- 回到隋朝當暴君
- 楊二陛下
- 2273字
- 2020-11-01 09:06:16
第43章 行刺王駕
這只是一群涉世未深的生員,興許是崇拜哪位御史言官,被一蠱惑,就跟著到這昭陽門哭宮。楊二陛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問道:“爾等生員前來哭宮,國子祭酒可曾知曉?”
那領(lǐng)頭的生員道:“此事皆是我等生員自己的主意,和祭酒以及先生們無關(guān)。”
“好好好,既是這樣,你們的膽子確實是很大吶。”楊二陛下寒著臉點點頭:“朕且問你們,你們一無官身,二無官職,誰給你們的膽子非議朝堂之事?”
說完不等那領(lǐng)頭生員回答,又立刻看向古槐庸:“古槐庸,去給朕查一下,今天是哪個門將把這些生員放進皇宮的,查出來直接扔進詔獄嚴加審問!”
那生員驚愕當場,許久才反應過來,訥訥道:“陛下,我等生員只不過是希望陛下早日誅除國賊,以正朝綱,這才不顧阻攔進入皇宮,就算有違朝廷律法,那也是情有可原,更何況進入皇宮的是我等國子監(jiān)的生員,關(guān)昭陽門守將何辜?”
楊二陛下已經(jīng)不那么氣了,更多的是失望。
“今日處置你們之前,朕先教你們知道什么是規(guī)矩,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是你們進入國子監(jiān)第一天被告知的道理,也是今后在朝堂立足的根本。”
“如今你問朕那昭陽門守將何辜,朕且說說罷。”
“其一,身為宮門守將,其便有甄別進出宮門的文武百官之職責,爾等生員能輕易混進來,說明這守將尸位素餐,昭陽門如此重要的宮門,幾步之后就是朕的寢宮,朕豈能將之當成兒戲?”
“其二,一個兩個混進來,尚且能辯解為誤認,但這百十號生員混進來,只能說這守將明知故犯!朕想問問那昭陽門守將,他究竟是朕的守將,還是你們這些生員的守將?”
“亦或是,你們這些生員意圖竊取皇權(quán)?”
到最后,楊二陛下聲音陡然提高,直接質(zhì)問這些生員是不是意圖竊取皇權(quán)?就這一條,若是坐實下來,在場生員絕對生死兩難!
自古皇帝就將皇權(quán)看的比命還重。
甚至為了皇權(quán)弄死自己兒子的情況都不少。
楊二陛下雖說有嚇唬的意思,但未嘗不是在警告旁邊那些御史言官?你們這些辣雞發(fā)表意見可以,但別以為隨便扯一個借口,就能為自己破壞規(guī)矩辯解。這一直到后世大明朝才發(fā)明出來的哭宮把戲,你們給朕提前演出來,打破了大隋朝的諫言規(guī)矩,不給朕付出點代價怎么行?
難不成以后只要朕的決定不合你們的意,你們就再來一次哭宮?
深知哭宮這種把戲危害性的楊二陛下,自然會在第一時間將苗頭扼殺在搖籃里。
有話你就在朝堂上說出來。
恰巧這時北鎮(zhèn)撫司的人手趕過來,短時間將昭陽門團團包圍。
北鎮(zhèn)撫司脫胎于侯官衙門,侯官衙門原本就是大隋版的特務機構(gòu),里面可是有不少好手的。
在場生員哪見過這種陣狀?
等到來護兒領(lǐng)著右翊衛(wèi)將士,將整個皇宮都團團包圍,眾將士們在剛剛從草原上回來,身上的煞氣還沒有完全散去,即使站在那一言不發(fā),也足以叫人心底發(fā)寒。
不少生員已經(jīng)開始打退堂鼓,趁人不注意,順著宮墻的角落往外走。
楊二陛下也不阻攔,等到再也沒人往外走的時候,才冷冷的看向十幾名依舊依舊未走的生員,最后問道:“朕且再問你們一遍,你們是鐵了心要跟著這群御史言官,清,君,側(cè)?”
領(lǐng)頭的生員一臉臉上閃過一絲懼色,隨后正義道:“若是陛下不肯誅除國賊,學生縱死也不會退去,放任閹宦禍亂朝綱不管,有違老夫子教誨。”
“那且跪著罷。”
楊二陛下懶得理會剩下的十幾個蠢貨,走到那些御史言官面前。
剛剛這些御史言官也有人想逃,但無一不是被北鎮(zhèn)撫司的人揪回來一通亂棒伺候,等到差不多沒氣了才重新扔回人群,看的大部分人心驚膽戰(zhàn)。出發(fā)之前最壞的打算,也不過是楊二陛下暴怒,但法不責眾,頂多是罰俸幾個月罷?難不成皇帝還敢把我等御史言官一體斬絕?就像斬掉蘇威全家一樣?
我等只是諫言而已。
狗皇帝再暴政,也不敢如此肆無忌憚吧?
可是現(xiàn)在,雖說楊二陛下沒有立刻將這些御史言官斬絕,但周圍密密麻麻,手持寒光馬槊的右翊衛(wèi)士卒,卻已經(jīng)讓眾人遍體生寒。
可后悔也來不及。
當然,不怕死的也大有人在。
比如侍御史鄭子樹,出身于滎陽鄭氏家族,讀書讀傻了,滿腦子的上古賢王思想,一臉決然地跪在地上,好像縱死也不會退讓一步,除非楊二陛下立刻將古槐庸和王大伴的頭砍下來。
此時已經(jīng)接近傍晚,天色漸暗。
楊二陛下走到鄭子樹面前,剛想問問這次哭宮是不是鄭子樹糾集起來的時候,不料旁邊一名言官,忽然從袖間抽出一把匕首,徑直往楊二陛下心臟刺去,竟是想一次讓楊二陛下斃命。
周圍人莫不大驚失色。
古槐庸和王大伴更是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楊二陛下的瞳孔猛然一收,下意識地抬手遮擋,同時側(cè)步往反方向退去。可饒是楊二陛下在北擊突厥的時候練就了一身好身手,此時躲閃及時,依舊被匕首劃破手腕,頃刻間血流了一地。
古槐庸聲嘶力竭道:“叫太醫(yī),快叫太醫(yī)!”
來護兒也反應過來,一腳踢飛意圖再次行刺的刺客,后者在地上滑去十幾米遠,待撞到墻上停下來的時候,氣息已是出多進少。
楊二陛下狠狠推開古槐庸,怒道:“閉嘴!把那刺客給朕扔進詔獄,各種手段都給朕用上!剩下這些混賬玩意也一齊扔進去,嚴加審問!若是問不出背后之人,朕定叫你古槐庸好看!”
“擺駕回宮!”
一行將士護衛(wèi)著楊二陛下消失在昭陽門內(nèi),北鎮(zhèn)撫司的人立刻向餓狼一樣撲向那些御史言官,根本沒有顧忌御史言官清貴的說法,但有反抗者,立刻拳腳相加。
一刻鐘不到,所有御史言官都被捆成肉團子。
大部分都鼻青臉腫。
古槐庸適時露面,臉色陰沉道:“好,好,好,當真是好的狠吶,早朝時言語頂撞也就算了,竟然敢合伙行刺陛下?本公公倒是想看看,你們究竟長了幾個膽子。”
“古公公,古大人,行刺之事與我無關(guān)吶,下官只是來哭宮的,根本沒想到有刺客混了進來,下官實在是不知情啊。”
“事情敗露才求饒?晚了。本公公可不管你們知情不知情,進了詔獄,本公公自然有辦法撬開你們的嘴。”古槐庸懶得和這些軟骨頭羅嗦,一揮手,手下便將這些御史言官全部押往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