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談判(上)
- 穿越時空當劍神
- 路人張無敵
- 4182字
- 2020-10-31 23:42:11
等施廣英離開之后,晉王有些不解的問二皇子:“既然已經有張斌去接觸北夷人,為何還要林先生冒這個險?”
二皇子神秘一笑,道:“那北夷人說要送給施廣英一個禮物,難道叔父你不好奇?如果這個禮物對施廣英大有好處,他還會告訴我們嗎?況且以林先生的身手,我想北夷人還沒有辦法為難他。”
……
其實二皇子有自己的心思。
昨天張斌來告知他們北夷大軍來犯的消息之后,二皇子確實想過馬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但是他的護衛,同時也是他的智囊的林昭揚悄悄跟他說這是個絕好的機會,如果發生戰爭,二皇子恰可以借著皇子的身份蒞臨一線,既可以鼓舞士氣,又能跟一線的將士搞好關系。
就算沒有打贏,在皇上那里都會留下一個好印象。
以他皇子的身份,無論如何施廣英都不會讓他處于危險,退一萬步講,就算云中城抵抗不住,他也有一百種撤退的方法。
所以林昭揚認為北夷人的入侵對二皇子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現在既然北夷人要談判,對二皇子來說更是機不可失。
他絕對不能讓自己置身事外,對于談判的全部過程,他都要了如指掌。
“對了叔父,審訊那個北夷刺客怎么樣了?”
晉王搖搖頭,道:“這個刺客只交代了他們的目標確實是那個叫做田致雨的少年,至于為什么會是他,這個刺客也不了解。他們只得到了命令,務必活捉他回去,還不要傷害他,而且他說這個命令是巴圖親自下達的。”
“這就非常奇怪了,不知道這個田致雨是什么來路,”二皇子沉思了一下,道:“那么巴圖給施廣英的信里,索要的那一個人,會不會就是這個田致雨?”
“現在看來很有可能,”晉王有些懊惱,“剛才應該跟施廣英打聽一下這個少年的來歷,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神通。”
“現在想這些也沒有用了,明天談判的時候也許可以了解一些,如果這個田致雨真有什么神通或者秘密,還真不能交給北夷人。不說別的,光他足球的水平,就可以讓京城的那些球迷們瘋狂。我都在想象著,京城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看到他在球場上的表現,該會是如何瞠目結舌?”
晉王聽到這里不由得內心一陣嫉妒……
他之所以長期養一只足球隊,除了自己的愛好,更多是因為他太了解京城那些大佬們對于足球的癡迷了。
正是通過足球隊,他跟那些握有絕對實權的大佬們長期保持著密切聯系,使自己不至于淡出政壇之外。
現在一個田致雨的橫空出世,可以完全攪亂自己多年的經營。
晉王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個田致雨,要么為我所用,要么死。
……
……
處在風暴中心的田致雨完全沒有一點自知之明,他的日常,除了練功就是練功,練功之余也會暢想一下自己成了絕世高手,在江湖里怎樣呼風喚雨,倚紅偎翠。
他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模板定位為令狐沖,但是只要令狐沖的瀟灑,不要令狐沖的癡情。
而馬本財這兩天可著實鬧心,盡管田致雨一再安慰他,不會有事兒的,他還是過一段時間嘆一口氣。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在說些什么。
戰戰兢兢了一整天,一直到晚飯的時候也沒聽到交戰的聲音,馬本財這才有點好奇,牢頭來送飯的時候,他拉著人家問外面的情況。
牢頭本不想理他,不過他看田致雨也有點好奇,便說道:“十萬大軍已經到了城前十五里,安營扎寨了。不過聽他們說北夷大漢給咱們將軍射進來一封信,提出要談判,說他們不是來打仗的,要通過談判跟咱們東陽經商,還說只需要咱們交出來一個人給他們,他們就會撤兵。將軍說明天會跟他們談判,具體怎樣誰知道呢。我想那北夷軍也就是虛張聲勢,也不看看咱云中城是啥樣的。”
說完不待馬本財再問就離開了。
馬本財和田致雨都有些發愣,揮師十萬來到云中城,就為了談判通商,外加要一個人?
北夷人沒有這么閑吧……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馬本財道:“要談判派幾個代表來不就是,哪需要大汗帶著四大旗主親自來?這不是明擺著以勢壓人嘛。哪有這樣做生意的嘛。”
“說不定人家真是來正經談生意的,只不過順道耀武揚威一下。你不說這個大汗才十八歲,正是好炫耀的年紀。”
“非也非也,這個巴圖不是那種浪蕩青年,他絕不會因為炫耀而勞民傷財,你知道十萬大軍勞師遠征,需要消耗多少物資嗎?北夷本來就不富裕,他們絕對不會干這種事兒的。”
馬本財腦袋搖地跟撥浪鼓似的,“他們一定有什么企圖,也許談判只是個借口,那他們要什么?拖延時間?聲東擊西?欲擒故縱?”
田致雨看馬本財一臉正經的深思熟慮,忍不住笑道:“馬大哥,你一個疏國的商人,還是被東陽國囚禁了這么久的商人,竟然這樣為東陽國憂慮嗎?”
馬本財道:“田兄弟你有所不知,作為商人我當然希望戰爭,這樣我的藥材兵器才能賣得多。但是我又希望雙方不至于你死我活,尤其不希望一個異常強大的北夷,要知道北夷那是不通教化之地,詩書禮樂對他們都沒有用,他們一旦強大無比,定然會給東陽國造成滅頂之災,那時候疏國又豈能獨善其身?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一旁的烏力罕向來看馬本財不慣,不過他對于馬本財的話語也一直懶得反駁,此時聽到他說北夷不通教化,而北夷和東夷本數同族,說北夷蠻化之地,也就是變相在說東夷。
“誰說夷人不通教化?早在一百多年前北夷和東夷就開始努力學習漢語,現在幾乎所有夷人都會漢語,也接受你們的四書五經。雖然沒有你們掌握的那么好,我們也從中悟出了許多的道理。”
烏力罕雖然語速不快,反擊起來也是鏗鏘有力……
“我師父也一直教導我們,說每一個他的徒弟都應該到中原去,除了跟中原武林人士交流切磋,也要感受中原文化。反倒是你們很多中原人士,向來看不起夷人,不但不愿意通商,還經常無故扣押我們夷人。雙方的很多矛盾,原因都在中原。”
田致雨不由得有些咂舌,他還從來沒見過烏力罕一口氣說這么多話。
看烏力罕臉上有些激動,心想不管哪里的人,天生的對自己的國家和種族有維護的沖動。
馬本財冷笑,道:“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你們是學習漢語,卻只學到了一些表象,你們學習漢語是為了方便搶掠中原人士。中原文化里的仁義禮智信你們學到絲毫了嗎?沒有,你們經常無故劫掠中原城池,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中原文化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們學到絲毫了嗎?沒有,你們的君臣經常互相殺戮,你們的妻妾夫死從弟,甚至從兒子,這種有違常倫的事兒你們那里還少嗎?”
烏力罕極力克制自己的憤怒,但是臉上的青筋卻顯示他已經憤怒到了極致,不過想到馬本財的話,這些事兒在北夷和東夷確實常有發生,不由得不知道如何辯駁。
田致雨看出來烏力罕的窘迫,加上知道他本就不善于言辭,哪里可能是辯論高手馬本財的對手,于是趕緊站出來,道:“烏力罕大哥,你消消氣,馬大哥,你也不要再說了,兩者本就因為不同地理位置的原因,一個擅長農耕,一個擅長放牧,本應該互通有無和善相處,戰爭是因為歷史的原因,總有一天大家都會和睦相處的,都消消氣,都消消氣。”
……
馬本財本想接著高談闊論,看烏力罕恢復了冷靜不再看他,覺得再說也沒啥意思,就當給了田致雨一個面子,也坐了下來。
田致雨想到剛才馬本財話語中提到了論語里的話,忍不住很好奇,想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有這樣一本論語,如果有的話,那其他的呢?
是不是有四書五經,是不是有唐詩宋詞,以及其他諸多著作?不過想到馬本財剛才引用的那句對夷人確實不大友好,現在提及怕再次傷害到烏力罕的尊嚴,田致雨只得忍住,等有機會再好好向馬本財討教。
……
……
第二天上午,二皇子在晉王等人的陪同下來到了云中城,由于屬于戰時狀態,一應禮節簡略了很多。
眾人很快登上了城樓,晉王就藩太原城也有十幾年了,大大小小的戰爭也經歷過一些,所以看到城外嚴陣以待的北夷兵,雖說內心緊張,臉上還保持著鎮定。
而二皇子只在書上和別人的嘴里聽說過戰爭的殘忍,乍一看到眼前遮天蔽日的夷人,雙腿不自主地一哆嗦。幸好眾人都在看城外,沒人注意到他的窘況。
施廣英給他們分別指出了哪些是大汗的兵馬,那些分屬于四大旗,又簡單介紹了云中城的排兵布陣,指出當真的開戰,他將怎樣應對。
……
等到快中午的時候,眾人送張斌和林昭揚出了城門,為防意外狀況,施廣英又挑選了兩名功夫最好的營司陪同。
四個人不慌不忙地騎著馬朝著兩軍最中間的地方走去。
他們走了沒多久,就看到北夷中軍中也出來四匹馬,跟他們相向而行。
雙方相距不到十米的時候都停了下來,中間是一塊空地,正好可以當作談判的場地。
雙方都下了馬之后,非常默契地朝彼此走去。
北夷來的四個人,三個露著臉,均是北夷人的長相,只有一個人蒙著面,他的身材較其他三個北夷人瘦小很多,但是卻走在他們三個前面,很顯然是這四個人的核心人物。
他走到張斌面前,緩緩地摘下了自己的頭套,露出一張中原人士的臉,他臉上始終帶著若有若無的微笑,望向張斌他們時,好像要從他們眼中看到驚訝。
張斌確實很驚訝,他沒想到幫北夷來談判的是個中原人。
不過他也知道自古以來很多不如意的中原士子,找不到好的出路之后,便會投身夷人,靠著給夷人出謀劃策混口飯吃。
然而夷人一般很少重用這樣的中原人,夷人的觀念里大概也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
那人微笑著點頭示意,開口道:“我謹代表北夷大汗、四大旗旗主和北夷十萬將士,和東陽國來的代表問好。”
張斌也點頭表示回應。
那人接著說道:“昨天大汗給云中城施廣英指揮使的信想必各位都已經了解了,不知道施廣英指揮使的意思是什么?”
張斌道:“關于互市經商,東陽和北夷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這對雙方本來都有好處,奈何許多我東陽商人去北夷,本為做買賣,卻屢屢在中途被你們的人殺人越貨,再加上北夷軍隊經常跑到我東陽國境內燒殺搶掠,嚴重影響了我們兩國之間的信任。我想這部分責任應該在貴國吧。”
那人依舊面帶微笑,道:“如果要追究過往責任的話,可就說來話長了。不說別的,光中原商人向來奸詐貪婪,賣給北夷的貨缺斤少兩以次充好不說,往往還欺騙我們少女的單純,拐走到你們東陽,甚至連有夫之婦也不放過,這些想必你們也是知道的吧。”
他看張斌要說什么,抬起手做了個手勢制止了他,接著說道:“不過這些都是以往的事情了,再追究下去也沒有意義。我們大汗本著互通有無的原則,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還是希望雙方以和為貴。和則各得其所,戰則兩敗俱傷。”
張斌點點頭,他也知道如果真能和平互市,對東陽來說也是利大于弊的。
東陽缺少好的戰馬,以往每年都要從北夷購買大量的良駒,此外東陽過剩的農作物交易給北夷也有利于東陽的農民。
“這個我很認同,不過要雙方和平互市,需要更加詳細的談判,以及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的條文。”
“這個當然,今天你我的會面只是初步意向,正式的談判恐怕咱們兩個的職位都不夠吧。”
張斌點點頭,接著說道:“你們大汗的信里還說了要一個人,究竟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