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難道這廝修仙學會了五雷法
- 坐看妖風起
- 又是山花爛漫時
- 2130字
- 2020-11-01 06:57:26
“老賊,納命來。”喝聲如雷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樊嘯天見老者武功了得,料定這個人就是張翼,反手砍死一個惡奴,兔起鶻落,掠身而至。
屠狗第一招:劈頭。這招估計是漢大將軍樊噲未成白金大神時抄襲別人的作品,與“力劈華山”這一招極為神似。
張翼根本不把這個毛頭小伙子放在眼里,不經意地舉起雙刀一格,不料,對方刀重力沉,震得他雙臂發麻,雙刀幾欲脫手而出。
這一驚非同小可,張翼不敢大意了,使出千斤墜的功力,穩住身子,用右刀的彎背移開屠狗刀的重心,左刀斜出祁山,想削向對方左肋。不料,他快,樊嘯天更快,屠狗刀順著“狗腿”彎刀的背面滑向他握刀的右手。
當年樊噲就是用這一招逼得敵將丟掉手里的武器,然后反削一刀,將敵將攔腰而斬于馬下。
戰場上的廝殺,講究的是真功夫,而不是象影視上的花拳繡腿,打上幾天都不分勝負。在歷史上,武狀元的武功夠厲害了吧,可一旦披甲上陣,就死于非命。諸如明朝被崇禎欽點的武狀元王來聘,奉命帶兵去登州參戰。結果,在混戰中,他被叛軍小卒殺死,這不是搞笑,而是一件真實的事兒。
架打得多了,膽子就壯了,仗打得多了,武藝就高強了。從三皇五帝到現在,小卒擠身于將帥系列的,多如天上繁星,而武舉出身的,則麟毛鳳角,寥寥無幾。
這個張翼,能夠考上武進士,又在錦衣衛里任職幾十年,應該說還是有些本事。平時,他在徒弟們面前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說什么飛檐走壁、刀槍不入等,雖然說得天花亂墜,破綻百出,但無人懷疑這是謊言,因為天子腳下的皇城,對生活在偏僻地區的土司人而言,無疑是充滿著一種神秘感與恐懼感。
也許他年輕時,血氣方剛,的確是抓到一些汪洋大盜或亡命之徒,不然他在錦衣衛混不下去,后來當上一官半職,養尊處優慣了,未免疏懶,武功日漸衰退。尤其是現在,年紀大了,加上這幾年溺于酒色,身子骨就大不如前了。不過,若是對付幾個小毛賊或武藝一般之人,還是綽綽有余的。
然而,他今夜遇到的卻是一個復仇的天神,一個從野獸競技場里走出來的勇士。樊嘯天整日和豺狼虎豹打交道,且不說有家傳武功,僅憑那驚人的臂力和六塊發達腹肌,即使張翼年輕三十年,恐怕也不是他的對手。
無法招架,張翼為了保住右手,只好棄刀后退,所幸的是左刀擋住屠狗刀,不至于落得個被腰斬的下場。
雙刀變成單刀,門戶大開,張翼慌了,東躲西閃,左騰右挪,手里的“狗腿”彎刀在屠狗刀強大的攻勢下,顯得單薄無力,十幾個回合后,他已是大汗淋漓,上氣不接下氣了。
“大俠,只要你饒過我這條老命,這座府邸,里面的金銀財寶和美女都歸你。”張翼感到難以支撐下去了,用幾近乞求的口氣道。
“老賊去死吧,老子今夜要大開殺戒,不但殺你,還要滅你全家,為我妹子和死去的鄉親們報仇雪恨。”樊嘯天殺紅了眼,臉色陰冷得有如勾魂判官。
一聽樊嘯天說要滅了自己全家,張翼感到無比恐懼,自己是快入土的人了,風燭殘年,死不足惜,若是搭上全家的性命,自己豈不是成為張家的罪人?去了陰曹地府如何面見列祖列宗?
絕望之下,張翼臉上的五官扭曲,變得猙獰起來,心里冷哼:你不讓我活,還想滅我全家,他娘的今夜我這個老頭子就陪你下地獄。
張翼奮起最后的氣力,狂殺一陣,然后“狗腿”彎刀脫手而出,一道寒光直射樊嘯天的臉門,借著對方躲閃之際,他的手用力按了一下系在腰帶上的一個小鐵疙瘩上面的機關,欲撲過去抱住樊嘯天。正巧這時,一個惡奴挨了獵戶雷震子狠命的一棍,身子飛過來,正好砸在張翼的懷里,只聽“轟”的一聲響,張翼和惡奴被炸得血肉模糊。
好險呵,命懸一線,樊嘯天驚駭至極,左掌翻飛,驅散著嗆鼻的硝煙,問著雷震子:“這是什么暗器?這么厲害。”
“我也不懂,難道這廝修仙學會五雷法?”雷震子同樣是驚魂未定,抹著臉上的冷汗。他是樊嘯天的拜把子兄弟,也是準妹夫,特長棍術,如果不是他剛才使出“橫掃千軍”這一招,后果不堪設想。
其實,張翼并不懂得什么五雷法,而是引爆了掛在腰帶上的小鐵疙瘩。樊嘯天和虎臣當然不懂得,這是現代手雷的雛形,古人稱為“飛雷”。
我們的老祖宗就是聰明,發明火藥后,不再滿足于制作炮仗驅神趕鬼了,而是應用在戰場上殺敵。到了明朝,軍隊已擁有紅衣大炮、虎蹲炮、三眼銃、鳥銃等先進火器。同時,在宋朝“火藥炮”的基礎上,發展了多種地雷,還有飛雷,打仗時,士兵在葫蘆、陶瓷、鐵殼等空體里,裝入火藥、鐵砂,點上火引,甩入敵方城墻內或戰壕里,威力很大。
據1413年焦玉所著《火龍經》記載:“炸炮制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于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可以看出“炸炮”不僅是最早的壓發地雷,還與今天的“連環雷”相似,因而“地雷”一詞也由此而出。
1580年,明朝名將戚繼光駐守薊州時,制造一種“鋼輪發火”地雷,當敵人踏動機索時,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
鋼輪發火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獻中,已有多種地雷的詳細記載,這說明當時的地雷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
有了鋼輪發火的設置,工部不乏有能工巧匠,造出一種精致小巧便于攜帶的飛雷,限于火藥的爆破力,威力雖然較小,但也有一定的殺傷力,能制造混亂,起著震懾敵人的作用。缺點是擲雷時間難以把握,容易炸了自己,所以,不配置于部隊,僅限于敢死之士或特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