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石城大戰(三)
- 大宋新朝
- 若羽丹心
- 4175字
- 2020-11-01 04:31:09
第二日清晨,張明宇正起身穿戴甲胄,外間便傳來了一陣吵鬧聲。
“快讓開,我有緊急軍情要見大帥,耽誤了軍情你等吃罪不起!”這是今早帶隊前去查看趙旉大營情況的斥候營官。
“讓他進來吧。”
張明宇傳出命令,營帳外的親兵方才放那營官進來。
“不好了元帥,宋軍不知何時已然離開大營了。”
張明宇身軀一震,急忙問道:“可曾探查出他們的去向?”他祈禱著趙旉千萬不要率軍東進,否則自己將被迫前往追擊,很有可能中了他的圈套。
“回元帥的話,宋軍似是向東邊去了,在宋軍營寨西側發現了大量雜亂的腳印,但依照宋軍行軍時整齊的隊列來看,那應是迷惑我軍的,東邊雖只發現了少數痕跡,但恰是清除不干凈的,正好佐證了宋軍是向東邊去了。”
張明宇心中暗嘆,真是怕什么來什么啊,本來戰場主動權是在自己手中的,可就是因為趙旉的這一手金蟬脫殼,如今,戰場形勢又變得對大理軍不利了。
“傳令,大軍即刻造反,將士們吃個七成飽,隨后便向東,隨著宋軍留下的痕跡追趕宋軍,鐘營官,你的斥候作為大軍先導,去吧。”
張明宇揉揉太陽穴,感到身心俱疲,大理國周邊除了大宋之外再無一個像樣的敵人,往昔他率領大軍東征西討,打的最強的也不過是幾萬人的城邦而已,那些人沒一個腦袋靈光的,如今遇上趙旉,也算是碰上克星了。
半個時辰后,整支大軍整備完畢,張明宇身跨白馬,帶著一眾將官走在大軍前方,在他們前邊的便是今早前來稟報軍情的斥候營。
“元帥,趙旉莫不是有什么計謀不成,末將總感覺心內不安。”
“本帥也有這種感覺,只是,那支被鄭榮攻打的宋軍危在旦夕,趙旉不能不去救援,只希望他是急著前去救人吧。”
“傳令,大軍行進是保持戒備,一旦遭到伏擊,即刻反擊!你們幾個也各回本部吧,以便應對隨時有可能沖出來的宋軍。”
而此時的趙旉,身邊站著驍龍衛指揮使李昊,義勇軍指揮使陳澤鋒,大漢親軍指揮使秦忠和。
原來,昨夜子時,義勇軍已然趕到了大營,趙旉得知消息后便讓驍龍衛負責軍械火炮的入營之事,讓義勇軍軍士好生休息了兩個時辰,隨后大軍拔營,來到了這一處相對開闊的地方。
此地寬約兩里,兩側是并不算高的光禿禿的兩座土包,而此刻,這兩座土包后邊已然埋伏下了驍龍衛和義勇軍的四千近戰部隊。
“都準備好了嗎?”
“回太子殿下,準備好了,只等大理軍前來了。”
“好,讓斥候加強探查,如若遇到敵軍斥候,想辦法將其引到主陣前方,萬不可讓他們發現了兩側伏兵。”
“是。”
半個時辰后,趙旉的視線中出現了一支人數眾多的大軍,這些人赫然便是張明宇麾下的大理軍主力。
一路上這些軍士保持著高度戒備,直到現在見到正前方攔著道路的宋軍時方才放下了戒備,一個個絲毫沒有即將作戰的緊張,反倒是在擺脫了提防宋軍埋伏的狀態后,氛圍好的不得了。
張明宇看著正面站著的那幾千人,心中雖是有疑惑,可也沒多想,畢竟一直以來墜在他們后邊的便是七千人的軍隊,如今面前的人數也沒有什么變化。
此時,趙旉已然策馬上前,張明宇見狀,亦是走馬出陣,來到戰場正中與趙旉相會。
“張元帥果真不同凡響,孤尚未開口,元帥便已然知曉孤的用意,來此處與孤會談了。”
“大宋國太子殿下,本帥有禮了。”張明宇抱拳施禮,隨后說道:“不知太子殿下有何賜教?”
“孤便不廢話了,此番孤的用意便是要元帥倒戈,以避免麾下四萬大軍灰飛煙滅,令大理國百姓妻離子散。不知元帥意下如何?”
“殿下好大口氣,即便是在野外,你宋軍火器再是厲害,也不過只有寥寥幾千人,又是堂堂正正之戰,怎會見得我大理便是毫無勝算呢?”
“宣仁皇帝在大理城已然為殿下準備了一個王位,此戰過后,還請殿下隨本帥走一遭,說不得,會讓殿下在大理國過一個安穩王侯。”
“宣仁皇帝?王位?哈哈,當真好笑,元帥身在大理應是比孤要更清楚大理內情,段和譽有實權么?高泰明雖是還政段氏,實則段氏大理已成過往云煙,大理國,高泰明才是真正的皇帝吧?”
“孤料想此次北伐大宋,也并非段和譽的想法吧?若是元帥仍忠于大理皇帝,那么便與孤一同南下,斬了高氏一族,如何?”
張明宇面有難色,他確實忠于大理皇帝,但他更忠于大理國,無論什么原因,只要他答應了趙旉,那么他對于大理國來說就是一介叛臣,后人勢必要戳他脊梁骨。
但若是不答應,他就會被趙旉冠以與高氏一丘之貉的罪名,更可以以清君側的名頭大舉進攻大理,無論怎么說,趙旉都立于不敗之地。
張明宇道:“殿下不必再說了,一切皆要等此戰之后方可定論,殿下請回吧!”
“既如此,元帥珍重!”
待兩人回歸本陣的時候,太陽恰好被一團巨大的烏云遮住了,整個戰場被陰云籠罩。
張明宇抽出腰間佩劍,斜斜指向天空,頓時,戰鼓聲響徹了整個戰場。當張明宇長劍前指之時,戰鼓聲稍稍加快了一些,整個大理軍大陣便開始緩緩向前推進。
大理軍大陣最前方是一排排刀盾手,不過他們的盾牌皆是圓盾,前進時只能護住自己前的一方天地,是以大理軍的刀盾手只能兩排一組,構建起一個嚴嚴實實的盾陣,緩緩的向前推進。
趙旉知道張明宇不是易與之輩,麾下軍士必然驍勇善戰,只不過這一次他們犯了輕敵冒進之錯,須得再敗上一陣了。
趙旉抬起右手,微微往下壓了一下,軍陣中的三千驍龍衛燧發槍手便走出陣列,每千人一排,分做三排。
“舉槍!”
“嘩!”
整齊劃一的動作,宛若一人而已。等待的過程總是漫長的,大理軍緩緩推進,當距離還有六十步的時候,趙旉抬起的手終于猛地壓了下去。
“放!”火槍陣列兩側的軍官見到趙旉手勢,立刻便下達了開火的命令,只是由于大理軍有盾牌守護,這第一批槍彈只是打歪了盾牌,并未造成什么傷害。
“放!”在第一排燧發槍手激發之后,第二排立刻上前,如此交替循環,不間斷的打擊著越來越近的大理軍。
大理軍的盾陣在火槍子藥巨大的沖擊力下,被打的出現了松動,有的盾牌甚至被打穿了,使得后邊的軍士被彈丸擊中倒地,盾陣瞬間便有了空隙,一波彈雨過來便是數名軍士倒下。
直到兩軍相距不足二十步之時,張明宇猛地劈下了手中的長劍。大理軍后陣中戰鼓聲霎時變得急促起來,前線的軍士們聽到戰鼓隆隆之聲,立時撤掉盾陣,腳下的步子變得飛快,向著宋軍全力沖刺。
只是,腳步再快卻也快不過燧發槍彈,在盾陣解開的那一瞬間,無數彈丸就飛到了大理軍軍士的頭頂,倒下的大理軍軍士不計其數。
這時,趙旉又揮了揮手,后邊一千五百名炮手也端著腰間的短銃來到了前方,這些人不用聽從軍官的號令,手中的短銃裝填好了便自行尋找目標攻擊。
短短二十步的距離,簡直就是大理軍的死亡地帶。
隨著大理軍悍不畏死的沖鋒,兩軍的距離已然補足十步。
“散!”趙旉一聲令下,火槍陣瞬間解散,火槍手們紛紛從身后炮陣的空隙中退了下去。
當大理軍以為宋軍是頂不住想要撤退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邊出現了數量眾多的火炮,一個個嚇得冷汗直流,可此時宋軍已然點火,再想逃跑也是無濟于事了。
“放!”數百門火炮齊齊發出吼聲,除卻前排數十門火炮打的是霰彈子藥外,其余火炮都是使用實心彈。
霰彈子藥清掃了沖到近前的大理軍,而實心彈一經激發便是勢不可擋,一往無前的沖向了大理軍,一枚枚炮彈在擊碎無數大理軍軍士的身體后,又在地上彈跳了許久,活生生在地上犁出了一條條暗黑色的劃痕。
沖鋒中的大理軍被這一幕嚇得魂飛魄散,再也沒有了開展之前的活躍氣氛。要知道,炮彈可是不長眼睛,觸之即死啊。
有的軍士受不了這死亡帶來的威脅,干脆躺在地上裝死,可炮彈哪管你是死是活,撞上了仍就是死路一條。
恰在此時,那些退下去的火槍手們又上前來了,排槍的聲音又再次唱響在戰場上。他們身后的炮陣上騰起了一陣陣巨大的水霧,那是炮兵正在給火炮降溫。
張明宇抓住了這一機會,直接帶著身邊剩下的三萬大軍一舉壓了上來,恰是此舉,正中趙旉下懷。
趙旉下令道:“全力開火,不必節省子藥!火槍陣邊戰邊撤往兩側,讓位炮陣。”
隨著護旗校尉不斷的揮舞大旗,火槍陣一分為二,緩緩向炮陣兩側移動。露出來的火炮哪有剛才打過炮的痕跡,分明是新的一般。
原來,方才開炮的僅僅是原有的兩百門舊式火炮,如今推到前邊來的是火器司新筑的火炮,能夠承受更大的藥量,也能打的更遠。
“放!”命令不斷下達,露出來的火炮數量也在增多,打出去的炮彈也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便是大理軍更多軍士的倒下。
張明宇眥目欲裂,瘋狂的他不斷催促著軍士們向前沖鋒,當他的大軍完全展開在戰場上時,趙旉拔出了腰間的佩劍,劍鋒斜斜前指,宋軍軍陣中的戰鼓終于響起了厚重的隆隆聲。
張明宇聽到鼓聲,心中暗道不妙,不等他做出反應,南邊的土包后邊便沖出來一支大軍,赫然是義勇軍的兩千近戰部隊。
他們以陌刀兵為鋒刃,樸刀兵緊隨其后,一路上如砍瓜切菜一般,殺的大理軍人仰馬翻。
張明宇連忙調派麾下將官帶人前去阻擊,可這時,北邊的土包后邊也沖出了一隊軍士,這支大軍便是驍龍衛的近戰軍,他們與義勇軍的作戰方式如出一轍。
陌刀兵手中的陌刀便是切開大理軍防線的利器。一名大理軍刀盾手企圖用手中的圓盾擋住陌刀兵劈下的戰刀,可還沒等他有所反應,手中的圓盾便被一刀劈碎,與之一同被劈碎的還有那大好頭顱。
兩邊的近戰部隊如同天兵下屆一般,遇上的大理軍無不望風披靡,片刻后,陌刀兵已然砍不動了,陌刀沉重,不適于長時間戰斗,是以這些陌刀兵放下了手中的陌刀,抽出腰間佩刀,嚎叫著撲了上去,在樸刀兵的掩護下,收割著大理軍的性命。
張明宇見大勢已去,目光一轉,便看到位于軍陣右側的趙旉,擒賊先擒王,這想法一冒出來便如同雜草瘋長一般,再也抑制不住。
“大軍突進,擊殺趙旉!”
一聲令下,圍在他身邊的數千近衛便跟著他直接殺向了趙旉所在之處。
趙旉也看到了殺奔二來的張明宇,他微微搖頭,手中的佩劍輕輕一揮,身旁的秦忠和頓時眉開眼笑。
出征這么久,連一個敵人的毛都沒碰到,秦忠和早已心癢難耐,連同他麾下的兩千大漢親軍也都是手癢的不行。
趙旉剛一下令,他便領著大漢親軍門殺了上去。
大漢親軍雖是歸屬錦衣衛,但其底子都是侍衛軍的精銳,戰斗力自然不俗。
一番交戰后,秦忠和殺到了張明宇身旁,只是一擊,張明宇便被這四十余歲的壯年將軍抓到了馬背上,再也無法動彈。
激戰許久,大理軍數萬大軍終是被擊潰了。
趙旉大帳之中,趙旉端坐主位,下首坐著敗軍之將張明宇,其人臉上便是說不出的苦澀。
大理國傾盡舉國之力,全國的精銳兵力都在這一戰之中被擊潰了,說難聽一些,大理國如今已然成了待宰的羔羊,毫無抵抗之力。
“張元帥,如今可否投效孤的麾下了?”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本帥忠于大理,便不會再投效與你。”
“那如若大理國成了大宋治下一府呢?”
張明宇驚愕的抬起頭,看著趙旉,仿佛想要確認趙旉此話是否為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