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陷陣之志
- 三國之召喚莽夫
- 衣衫落拓
- 2273字
- 2020-11-04 22:40:38
第24章 陷陣之志
“抽取完成,年代:唐,姓名:尉遲恭,攜帶物品:水磨竹節鋼鞭,代入身份:虎牢關守軍。”
“尉遲恭?我靠,賺大了!”
作為一個現代人,尉遲恭的名字李儒自然是知道,想來就算歷史知識為零的人,也不會不知道尉遲恭,畢竟作為門神,每年春節都要見一次的。
李儒只是想先抽一個武將能緩解一下董卓軍中缺乏人才的現狀,沒成想竟然運氣爆棚抽到了門神尉遲恭。
李儒現在全靠著李存孝的護衛,現在又多了一個尉遲恭,李儒不禁想到如果再過一陣子抽到了秦瓊秦叔寶,到那時一左一右兩個門神,自己和那唐代宗李世民又有何異。
想到這里,李儒不禁手舞足蹈起來,手上杯中茶都濺了出來,不過此時已經是午夜,李儒也不好去軍營中尋找尉遲恭的身影,便俯身在書桌上睡去了。
第二天李儒醒來的時候,天色還未轉亮,昨夜在書桌上伏案而眠的場景讓李儒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看來這三國的書桌和21世紀的書桌也并無差別,睡久了手都會麻。
李儒看到床上的樊梨花還未醒,便也不打攪,出門吩咐下人備些飯食送進去后,便自己叫上李存孝往虎牢關的大營去了。
此刻守營的將軍正是高順,見到李儒前來,高順趕忙上前迎接,經過虎牢關一役,高順心中對李儒的欽佩已經掩藏不住,眼神之中都滿是崇敬之情。
高順向李儒施了一個禮:“昨夜我親自駐營訓防,并無敵情,不知先生前來,所為何事。”
李儒也不掩藏,問道高順:“高將軍不必多禮,有高將軍固守關防,我等自然是高枕無憂,此番前來也不是了訓示守備,而是為了找一個人。”
“找人?能勞李先生大駕,親自前來尋找,不知是何等人?”
“聽聞虎牢關守軍中有一人名叫尉遲恭,不知高將軍可有印象?”
高順不愧能在英雄輩出的三國亂世謀得一席之地,除了作風清白,作戰驍勇之外,帶兵方面也是挑不出任何毛病,他來到虎牢關的時間比李儒還短,但守關軍士卻已經認全了。
“尉遲恭?莫不是一個黑臉大漢,生得七尺有余,虎體熊腰,使兩根鋼鞭?”
李儒聽著高順的描述,和他在年畫中看到的形象無出其二,不由得大喜:“正是此人,不知如今在何處,高將軍快快引我前往。”
尉遲恭此刻正在軍營里中酣睡,昨夜他巡關到深夜,大約天色將亮時候才回到自己的營帳中。
高順與李儒前往時,尉遲恭正在自己的鋪位上鼾聲如雷,高順臉上掛不住,便要去叫尉遲恭起身拜見李儒。
李儒將手一擺,說道:“無妨,我剛到虎牢關時便曾聽聞關內有一壯士名叫尉遲恭,今日一見,果然勇武非常,連這鼾聲都比旁人要響。”
高順和李存孝聽完李儒的話紛紛笑了起來,不想,兩人爽朗的笑聲卻吵醒了熟睡中的尉遲恭。
尉遲恭翻身起床,一邊叫嚷道:“是誰發笑,吵醒了俺?”
高順說到:“敬德,是洛陽來的李大人聽聞你作戰勇武,特來見你。”
尉遲恭聽說是李儒前來,趕忙下床,俯身便拜,先前在虎牢關前的大捷,尉遲恭便聽聞了李儒的名聲,知道能大敗袁紹聯軍全是李儒一手規劃的,心中早已對李儒欽佩萬分。
李儒將尉遲恭扶起來,臉上帶著笑說道:“尉遲壯士不必多禮,早就聽聞你武藝過人,適才扶你起身,頓感兩只臂膀孔武有力,儒想將壯士收在身邊,同歸洛陽,不知意下如何啊?”
尉遲恭聽到李儒的話,頓時愣住了,自己昨天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兵卒,因家鄉饑荒才帶了隨身的兩桿鋼鞭只身投軍,為的只是一口飽飯,可今日竟然得了李儒的賞識。
高順輕輕踢了尉遲恭一腳:“李大人有意栽培你,還不快拜謝李大人。”
尉遲恭連連扣頭:“李大人能看得起俺,俺自然是愿意!”
李儒又將尉遲恭扶起來:“儒見尉遲壯士身上鎧甲已在廝殺中殘破,勞煩高將軍請人來為尉遲壯士重鑄一副鎧甲,一定要舍得花錢,待到入京為將時,也可繼續穿戴。”
尉遲恭聽到李儒不但要帶他去洛陽,還要讓他當將軍,心中熱血澎湃,不禁熱淚盈眶。
像他這樣的人,從不懼怕戰場廝殺,怕的便是空有一身本領無人賞識,如今得到李儒這位伯樂,尉遲恭不免激動了起來,便是將自己的性命交予李儒,又有何不可。
此時系統的聲音響起:“獲得尉遲恭好感獎勵積分點10點,當前積分點共30點。”
李儒將尉遲恭收服后,便遣人帶著尉遲恭鑄造盔甲去了,自己則是與高順來到了高順的營帳中,因為李儒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高順講。
“高將軍前日突襲袁術大營,火燒聯軍糧草,又殺了袁術,此等奇功,待我回到洛陽,必向太師稟告,重賞高將軍。”
高順趕忙推脫:“高順不敢貪功,偷襲一事乃是李先生交代的,高順只是照做,要說功勞,也當是李先生的。”
李儒擺手道:“高將軍戰場廝殺,儒只是在營帳中出謀劃策,兩者的兇險自然是無法比較的,高將軍放心,此間的輕重,儒心中自然有一桿秤。”
高順向李儒行了一個禮:“那便謝過李先生了。”
李儒示意高順向前,在案幾上展開了一塊絹布,上面畫著的是一個士兵的圖樣:“高將軍請看此圖。”
高順看到李儒展示的圖樣,圖上畫的士兵雖然是董軍打扮,但甲胄與裝備卻從未見過,高順心中疑惑,便向李儒問道:“不知先生此圖,卻是合意。”
李儒微微一笑,將畫著圖樣的絹布交給高順:“高將軍即刻差人,依照此圖,打造甲胄3000,再請高將軍親自選拔3000軍士,皆佩戴這樣的盔甲。”
高順此時對李儒心中的想法已經知道了大概,試探性的問道:“李先生莫不是想?”
李儒也不掩藏:“我觀西涼軍士多為騎兵,機動靈活,但卻不擅攻堅,若是在平原上自然是難遇低手,可若是在戰陣之中,騎兵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李儒看著高順,繼續說道:“此圖是我連夜繪制,由將軍親選3000猛士,再配備圖上的鎧甲戰刀,想來若是遇到敵軍固守,此3000人必為奇兵。”
高順心中對李儒的敬佩更甚,原本以為此人只是計策出神,沒曾想竟也知曉軍事,重裝步兵,縱使高順也不禁拍案叫絕,“這支部隊喚作何名號,不知先生心中可有打算?”
李儒端起茶盞,一飲而盡,說到:“陷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