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儀陽文會,敬老愛老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020字
- 2020-09-13 10:53:43
另外,吳啟揚和郗成還想為自己來年選拔人才做些準備。
今年的人才選拔,完全依靠各大家族的推薦,對于縣里到底有哪些人才,除了郗成上次搞道德模范外,還是一無所知。
儀陽縣在各大家族支持村學的體系下,基礎教育還是做得不錯的,但是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儀陽縣的商業實在是有些發達,而做生意的人只要略為讀書識字,能寫會算就可以了,沒必要讀那么多書。縣里的孩子絕大多數將來要么做生意要么務農,學途走到底的很少。郗成甚至都懷疑縣里根本沒幾個舉人,秀才也不會很多。這大概也是為什么萬家家主萬天河對于將來中舉人如探囊取物的谷原中如此看覷。這些大家族在生意上已經十分成功,他們追求的是家族中有人能進學為官,在官場上為他們提供便利。
郗成想的是將大岳城繁盛的文會搬運到儀陽縣,讓各個鄉學、村學定期輪流舉辦詩會、文會,由縣衙牽頭,不但讓與會學子討論詩文經典,也在縣衙官員的主持下進行時政的討論,并讓他們互相辯論爭勝。縣衙將對于有出色言論的學子給予獎勵,并在來年縣衙推薦人才時重點考慮。
這樣有利于聚集本地學子的人氣,樹立學子們相互競爭進學的風氣,培養儀陽縣學商相長的風氣。
不過讓吳啟揚和郗成有些郁悶的是,在派人詢問了一圈散落在各鄉村的各個鄉學、村學后,居然暫時沒有哪家愿意出頭辦這第一場儀陽文會。各家都有各家的顧慮,有的是經費有限,組織不起活動,有的是擔心自己號召力有限,拉不起人氣,有的是無心文會交流之事,只想一心教學。
最后,吳啟揚和郗成只好商量決定,由縣衙來負責組織舉辦第一場儀陽文會。
文會決定放在童家新修繕的云臺樓一樓大堂。與大岳的文會不同,儀陽文會最大的目的并不是文學交流,而是選拔人才。
因此文會的參與者并不像大岳的文會那樣只限學院的知名學子參加,甚至并不由五大家族或是各個鄉學、村學推薦,而是只要得到文會舉辦消息的人都可以入內參與交流。
郗成甚至建議吳啟揚,把文會搞得像他前世現代的雞尾酒會一樣,自由交流,這樣才有利于觀察人才。
不過這樣的酒會形式對于這個世代還是太過驚世駭俗了,最后吳啟揚還是決定按照大岳各種書院的文會形式來舉辦。
這第一場儀陽文會應當有個主題,當時正好臨近縣里幾位耄耋長者的壽辰,郗成與吳啟揚一番商議,決定在為幾位長者祝壽的同時,以長壽這樣一個不太會引起爭執且大家都愛聽的話題作為第一場儀陽文會中詩文與話題探討的主題。
到了文會那天,云臺樓的一樓大堂中,儀陽縣的文士才子濟濟一堂,包括這次被吳啟揚和郗成推薦到州郡的幾個人才。吳啟揚和郗成親自主持文會。
首先大家依次為幾位長者敬酒祝壽,希望他們長命百歲。
隨后大家各展所才,在吳啟揚公布文會主題后,依次講出自己作的詩句。
因為只是縣里的文會,郗成也意識到其實在儀陽縣這樣并不以進學國考為長,學風也不盛的一縣之中,能有十來個秀才,兩三個舉子,已經是很了不得的事。自然大家的文才也不會太好,勉強做得出詩句的,吳啟揚和郗成都出聲鼓勵。郗成并不喜歡的學子谷原中也在其中,最后還是他以一句“日月宜長壽,天人得大通”拔得頭籌,贏得滿堂喝彩。
不過,隨后萬家三爺萬天潭之子萬信錚的一句“身如松栢色堅政,莫學愚人多飲酒”反倒引出事端。
原來幾位耄耋長者中,有告老還鄉已近三十年的前任度良郡副郡守于夢隆,他老人家在縣里威望極高,連五大家族也要賣他的面子。而他卸任官職,告老還鄉后,就自號“儀川愚人”。
這個號嘛,既然是他于夢隆自謙自嘲起的,當然只能他自己叫里,別人這么稱呼當然不合適,不論是后學末進還是同輩的長者,都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地喚他一聲“儀川老人”。而且這于夢隆平日還真愛喝幾杯,萬信錚這詩句未必就是嘲諷他,卻是處處不謀而合。后面這半句本來是說要長壽不要多飲酒,可是對于夢隆來說,不是罵他活不長么?
自然,這于夢隆當堂就臉色不大好看,谷原中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看著這位平日里有些粗疏的同輩。萬信錚本來是順口說的,想的是自家三伯爺平時飲酒過甚,想以此句規勸,沒想到惹出禍事,一下憋得滿臉通紅。
萬家家主萬天河雖然讀書不多,秀才也沒中過,但在縣里左右逢源,這點眼力界怎么會沒有,一看于夢隆神色不對就知道他已有不滿,忙大喝一聲:“孽子,你作的什么歪詩,快向于大人道歉!”
萬信錚魂不附體,忙拱手向于夢隆致歉。
見于夢隆臉上還是有些僵,郗成只好出來打圓場,說些年輕人不知進退,需思慮周全,向長者多學習的話,隨后又親自作了句“春釀千杯飲,儀川萬古長”的恭維之詞獻給于夢隆,算是照顧他的情緒,這才算是把事情抹平。
吳啟揚和郗成作為進士,吳啟揚更是當科探花,才學在這區區儀陽縣自然是鶴立雞群,不過他二人不欲在此處爭勝,只是作為主持之人。
以他們二人在國考中的成就,已經是全國知名,沒必要非得在這個層面的文會上顯眼,作詩也只是出于唱和或是特有的目的。
隨后郗成岔開話題,主持大家討論如何能夠長壽,老人如何頤養天年。
幾位老者分享了他們的長壽秘訣,無非是些不爭、少食、稍動、不怒、修身養性之類的老生常談,不過大家都尊敬這些老人,紛紛點頭稱是。
各位學子也提出各自的見解。
有的認為冬夏都喝溫水,吃易咀嚼好吞咽的事務,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適時吃一些進補的藥材食物。一年四季注意保暖,住在適當通風的屋子里,穿舒適的衣服,避免風濕。
有的提出要想長壽,須得清心寡欲,不過分考慮得失,不為子孫事過分擔憂,這樣才能頤養天年。
有的表示老年人不能以筋骨為能,出行不可早出晚歸,凡事不可盡興,適度怡情才是養生之道。
還有人指出,長壽需要強身健體,只有強健的體魄,充足的鍛煉才能保證身體能夠支撐長久的生存。
吳啟揚和郗成對于這些敢于表達見解的學子都表示贊許,同時郗成提出老年人應老有所養,大家都有成為老年人的一天,應在縣里倡導敬老愛老,扶老助老,對于孝敬老人的行為,在道德模范的基礎上另行獎勵。
在坐的老者都感謝郗大人的倡導,不少中年人也表示首肯。
郗成倡導這些的意義,除了提高縣民的道德水平,同時也是為了獲得縣里老人們的好感,畢竟縣里的老者們好幾個早些年都是從官場上退下來的,仍然有一定的能量,同時縣里五個大戶的家中雖然都是中年人當家,但家中的老一輩都還說得上話。
最后,吳啟揚補充老年人要充分考慮體力,出于禮節出席盛大隆重的宴席不能過于勞累。這話就是委婉地將文會結束,同時讓大家送別老人。
經過這樣的第一次儀陽文會,同時做到了士子競學,人才賞選,倡導敬老等好幾個目的,儀陽縣的鄉學、村學也意識到這樣的文會確實對于他們各自的聲望提升,學生招攬有積極的作用。就這樣,儀陽文會將在各個鄉村學舍間一屆一屆地辦下去。
郗成感覺到現在為止,雖然他和吳啟揚到儀陽縣為官才半年多,但著實做了幾件實事。如果現在要考評的話,他有信息和吳啟揚一起得到優等的評價,并得到升遷。
不過他有時也在遺憾,雖然做了很多事,單拿出來都是對縣里交通、衛生、教育、社會風氣極大的提升,但都是不成體系的事。
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執政風格,只是靠一些想出來的想法來頒布政令。但對于他區區一個初入官場的縣丞來說,做到現在已經不錯了,或許再過個三五年,他自己成了縣令或是成了郡府官員,那就將有豐富的從政經驗,以自己更大的權力和成體系的施政藍圖將轄下地盤治理得更好。
不過,此刻吳啟揚和郗成兩人還不知道,千里之外的靈騫朝廷已經掀起一陣驚濤駭浪,而這官場巨浪的中心,就是他們兩人。
皇帝使者段仁敬親自到儀陽縣的所見所聞,對于他們的認可,并未能完全壓下對他們的抹黑,朗開明派系的官員不知吃錯了什么藥,似乎是想把他二人往死里整。
吳啟揚和郗成將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