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調解族斗,解決問題
- 大煜權相傳
- 麻木的野草
- 3042字
- 2020-09-13 10:53:43
“啪!”郗成猛地一排驚堂木,把林、萬兩家家主即將爆發的爭吵先行押下。這一拍還讓郗成想起前世看的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
“你二人位列縣里的巨商,也是最大的兩個家族,兩位又都是家主,這樣像匹夫一樣在公堂之上大聲爭辯,成何體統?而且你們一個是秀才,一個更是舉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如此實在有辱斯文!”郗成先不說誰對誰錯,先各給一棒子。
“吳大人、郗大人,是小人孟浪了,請二位大人勿怪。只是他萬家欺人太甚,明明是我林家車隊先出發的,他萬家偏要緊趕慢趕與我林家車隊同時出縣城,這才爆發沖突。而且路人之言怎可全信,我三弟性情溫和,也是讀過書的,怎么會隨便出言不遜,我林家的車夫一向穩妥,就算并行怎么會無端撞到他萬家的車,請大人明察。”林平萬忙向郗成和吳啟揚道歉,卻也不卑不亢地為自家爭辯。
萬天河聽了林平萬的言語,氣得臉色都不好了。吳啟揚一看他要發作,連忙先開口打斷他:“兩位家主先不要激動,其實出了這件事我和郗大人臉上也十分不好看,不過兩位家主能及時前來,我們已知你們心意。現在縣衙已扣押的馬車、貨物就先扣在我縣衙,不日之后自會歸還你兩家;家人伙計,既然參與械斗造成傷損,那就先在縣衙大牢里待幾天好好反省一下吧。好在這起沖突沒有出人命,不然本官還少不得要往郡府上報,到時大家都不好看。事情原委我縣有縣尉、典使、都頭、衙役各司其職,定會查個明明白白。至于其他懲處,本官與郗大人商量后過幾日會開堂判決。你二人可有疑議?”
“吳大人公斷,小民信服。”
“萬某不敢有疑議,全憑二位大人做主。”
林平萬和萬天河原本的想法是來縣衙鬧上一鬧,不求兩位年輕的縣官把犯事的家人、伙計放回,只求他們能將扣押的貨車、貨物歸還。不過吳啟揚和郗成顯然不是好欺負的,雖然年輕而且新官上任,但畢竟是帝都大岳出身,見識可不少,再說本身是國考最頂尖的優秀人才,很快就對這起沖突作出基本決定,讓兩位家主無從爭辯,畢竟堂上是儀陽縣的新任一二把手,總不好一開始就駁了他們面子。而且被扣押的車輛、貨物雖然對林、萬兩家今年的生意比較要緊,但也還不到動搖根基的地步,不至于為了這個得罪縣老爺。
林、萬兩家家主離開后,吳啟揚和郗成就到大堂后的屋子商議。
“伯昂,對此事你有什么良策?”
“子騰,這次的械斗其實不全是是壞事。林、萬兩家矛盾已經不止一代了,遲早要爆發,這次好在沒有出命案,也就是不用往郡里報了,至于郡里官員后面會不會知道就另說了,總之一切可以由我們兩人定奪,這樣主動權還在我們手上。我有個想法,趁這個機會把林、萬兩家的問題解決一下,同時為縣里做點實事,也為我倆積累點政績。”
“哦?說說你的具體方略?”
“首先,對這起事件的處理,我完全同意子騰你的意見,在械斗中動手了的林、萬兩家家人和伙計,該關就關,特別是為首的林家三爺林平帆和萬家二爺萬天溪,不過不宜關太久,主要是為了敲打儀陽縣的這些個大戶,讓他們知道我儀陽縣衙才是儀陽之主,他們再威風也只是有錢的老百姓。扣押的車輛、馬匹和貨物等咱們宣判的時候就大部分發還吧,反正咱也不能全沒收,主要也是為了震懾敢在我儀陽縣官道上撒野的人,讓他們守規矩。這起械斗其實誰對誰錯,到底由頭為何已經根本不重要了,兩邊既然都動了手,損失也差不多,那還不如各打五十大板。我們真正要解決的是儀陽縣官道不夠寬的問題,和林、萬兩家都做茶葉生意,競爭過于激烈的問題。”
“不錯,這兩個問題如果能解決,那對于我縣的穩定和發展大有裨益啊。”吳啟揚當上縣令,時不時也對著好友郗成開玩笑地打點官腔官調。
郗成繼續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其實并不容易。首先是儀陽縣的官道,現在只能勉強同時通過兩輛大車,這長此以往對我儀陽縣商貿定然不利。我翻閱之前縣衙的公文記錄,其實柳縣令之前就曾向郡府提出要拓寬官道,請郡府減免上交的稅賦,為工程留出足夠的資金,但郡里回復要拓寬官道須得拆除沿街商鋪住戶,工程浩大,待來年豐收時再修建不遲。明面上是拖延,實際上就是不支持。我想儀陽縣的官道拓寬或許并不需要動用上交郡府的賦稅,甚至不需要消耗太多縣里的財政盈余,這一次林、萬兩家的械斗雖然歸根到底是兩家的舊仇,但如果縣道足夠寬敞也不至于驟起爭執。所以這次的突發事件反倒是個很好的案例,我們可以通過這件事說動縣里的五大家族共同出資拓寬儀陽縣的官道,如果他們的目光夠長遠的花,應該能預見到將來儀陽縣的商業會越來越繁盛,今天林、萬兩家的問題,將來很可能在目前并沒有矛盾的兩家身上發生,甚至可能會出現自家馬車擋住自家后車道的事。修路看來耗費不少,但最終惠及的不只是儀陽縣的百姓,更是他們五家的生意。”
吳啟揚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但又提出:“伯昂,你說的方案確實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其中最要緊的還是勸說五大家族能夠共同出資,這可需要極好的口才啊。”
“不錯,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向他們陳清其中的利弊,他們只要目光夠長遠,想把生意越做越大,一定會愿意出錢的。”郗成對此很有信心。
“那么第二個問題呢?”
“林、萬兩家的矛盾持續了不止一代,單純的調解,哪怕在這儀陽縣再德高望重,再受人景仰,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兩家的仇怨。不過說到底,這兩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兩家主要都在做茶葉一行。咱們儀陽縣雖然產茶,茶葉品質也確實不錯,但產量并不算太高,一個縣里有兩家大戶在做茶葉,本來就是對市場的瓜分,能做起來就很了不起了,沒有矛盾是不可能的。茶田的占有量,茶農的雇傭數量,炒茶師傅的擁有量,售賣渠道的爭奪,這些都是起矛盾的要點。”
“你的意思是勸其中一家改行?”
“這怎么可能,兩家做茶葉這一行都超過三代了,本來就有深怨的兩家誰都不會愿意退讓的。子騰,我之前在百晟諸部時居無定所,走遍各部落,接觸過不少行腳商人,也算耳濡目染一些從商的知識。做生意同行競爭不是壞事,一潭死水很容易走向消亡,但過度激烈的競爭更容易造成不好的結果。我認為,要想解決林、萬兩家積累不止一代的矛盾,還需要讓他們搞差異化。”其實全是郗成前世從書上讀來和工作中接觸到的知識,現在只好假托是百晟諸部的經歷。
吳啟揚聽得云里霧里,茫茫然地下意識點了點頭,也不知道聽明白了多少。
“這個差異化不是要林、萬兩家其中一家放棄茶葉生意,不再相爭。兩家可以繼續共同做茶商,但生意的重點可以有所偏向。”
“伯昂,你說得具體些,我都聽懵了。”
“子騰,比如說這茶葉,也分上品、中品、下品,同為儀陽茶,也有不同品種,口味各異,完全可以分開來賣,讓買家各取所需,不一定像兩家將所有茶葉混為一談,好壞皆收。”
“可是同為茶商,當然愿意做上品茶了,誰愿意去做中品、下品,口味略次的茶,砸自家招牌呢?”吳啟揚疑惑道。
“不然,商人本質上爭名逐利,只要有錢賺,哪里管那么多什么名聲招牌。中、下品茶,口味略差些的茶看起來利潤不如上品茶豐厚,但薄利多銷,未必最后就比上品茶得利少。”郗成解釋道,“而且子騰,你在大岳可曾聽過儀陽茶?”
“不曾,天下最有名、最好的茶還在颙州朗咸郡,這儀陽茶我還是到了敦州境內才有所耳聞,進了度良郡境內才第一次嘗到。”
“沒錯,這幾日我們也沒少喝儀陽茶,說真的,我感覺比起朗咸郡的梓茶并不遜色多少,只是太過不知名,在敦州離度良郡稍遠的郡都喝不到,在敦州外都沒有什么知名度。這就是問題,儀陽縣的茶葉生意看著紅火,卻是做不大,并不能聞名于外。要我說,這儀陽縣的茶葉若是能傳開名聲,大批量地銷往整個敦州,乃至靈騫各州,那儀陽茶的生意豈不是大大增加,到時恐怕兩家還做不過來,哪里還會像現在這樣爭斗不休。”郗成這是要把他前世現代的農產品品牌意識灌輸給吳啟揚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