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說化學:自然界的魔法師
- 劉行光 帥猛編著
- 1970字
- 2020-11-18 11:36:26
1.7 實驗把化學推向前進
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又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當你真正開始接觸化學時,總要觀察、綜合分析各種化學現象,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實驗是科學發現的先驅。正如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斯德所說的:“實驗室和發明是兩個相關的名詞。”“如果沒有實驗,自然科學就會漸漸枯萎,漸漸消亡,沒有發展的希望了。科學家一旦離開了實驗室,就會變成戰場上繳了械的戰士。”化學現象變化萬千,實驗條件稍加改變,就產生不同的現象,也就有不同的結論。世界上的物質成千上萬,其原因之一就在這里。
有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塊銅片投入盛有濃硝酸的試管中,很快,硝酸變成了藍色,試管中充滿了紅棕色的氣體。藍色的是硝酸銅溶液,紅棕色的是二氧化氮氣體。但如果將一塊鋅片投入極稀的硝酸中,就只能夠看到鋅片逐漸被“吃”光了,并沒有發生明顯的顏色變化。如果用玻璃棒蘸取濃鹽酸接近試管口,則產生白色煙霧。這是因為鋅片把硝酸還原成氨,氨與氯化氫生成氯化銨,而鋅片則變成了硝酸鋅。
為了找出一條科學上的定律,或發現一個新元素,或制出一種新的化合物,多少科學先驅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有的甚至獻岀了寶貴的生命。世界著名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他一生專門從事炸藥的研究。他發明了安全烈性炸藥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的混合物,以后又開辦了十五家炸藥工廠,獲得巨大的成就。研究炸藥,就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稍不小心,“太歲”發怒——炸藥爆炸,就會一命嗚呼!有一次,炸藥在實驗室里爆炸,炸死五人,連他的弟弟也被炸死了,父親老諾貝爾也受了重傷。可是諾貝爾本人并未因此退卻,而是繼續探索炸藥之謎。最后一次大爆炸,竟把他炸得鮮血淋漓,他卻在濃煙中高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諾貝爾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同研究元素的放射性現象而于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里因為發生交通事故,不幸殞命。這給居里夫人帶來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大病一場。她康復之后,仍決心把未盡之年獻給人類的科學事業。她成年累月埋頭在實驗室里,成天與放射性極強的元素鈾、釷、鐳等打交道,終于提煉出純度很高的放射性元素鐳和釙,研究了它們的性質而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是多么簡陋,工作是多么艱辛,人們卻難以想象。他們在一個很小的木棚里建了一個作坊,在極原始的條件下,以極大的毅力,整整花了四年時間,才從成噸的瀝青鈾礦中提煉出極少量的鐳。
著名的法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在1927年出版的自傳里寫道:“在發現鐳還不多久的時候,那所居里的實驗室,經過我懇切地請求,才被允許走進參觀……走進了實驗室,看那景象,竟是一所既類似馬廄,又宛如馬鈴薯窖那般簡陋。若不是在工作臺上看到一些化學儀器,我真會認為這是件天大的惡作劇呢。”可是居里夫人卻認為,這是她一生中“最美好和最快樂的時代”。
在茫茫的知識海洋里,科學家們總是不斷探索著化學世界里前所未有的前沿技術。他們時而得到突發靈感的啟發,時而遇到偶然的巧合和猜測的幫助;一些在藝術作品里才能見到的巧合,又不斷地給化學世界增添光彩。
英國細菌專家弗萊明,1928年在觀察葡萄球菌時,發現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長了一簇簇的綠色霉菌,而霉菌周圍竟沒有葡萄球菌。這一偶然發現,使他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人們在試驗合成一種新染料時,因取食面包忘記洗手,無意中竟吃出甜味來,才知道這種合成物可作為甜味劑,于是糖精誕生了。當初在實驗室里煉出了不銹鋼,并不知道它有不生銹的特點,還將它看作廢料扔進了垃圾堆。只是在經過風吹雨打之后,發現它居然锃亮閃光如同新品,這才引起人們的注意……當然,這些并不是說科學上的發明都是偶然的巧合。事實上,大多數發明沒有艱苦的努力是不行的。即使是“巧合”,那也是人們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觀察、深入發掘、細致分析、悉心研究的必然結果。
科學家們進行著各種科學實驗,觀察著各種奇怪景象,積累著豐富的資料,為科學的發展貢獻力量。
知識加油站
選用化學儀器注意事項
化學實驗室有很多的藥品,盛裝它們的瓶子各不相同。
廣口瓶的瓶口較大,用于盛裝固體藥品便于取用。
細口瓶的瓶口較小,盛裝液體后便于傾倒。
集氣瓶用于收集各種氣體或暫時儲存氣體,收集了氣體后要蓋上玻璃片。
有的液體藥品為了取用方便盛在滴瓶里。
有的藥品要盛裝在棕色的瓶中,目的是防止藥品受到日光照射而分解。
要進行化學反應必須有合適的容器。
試管是實驗室最常用的儀器,它可以容納少量的試劑在其中進行化學反應,使用時可以對試管進行加熱。
點滴板可用于少量液體藥品之間在常溫下進行反應,便于觀察液體顏色的變化,并可以節約藥品。
較大量液體進行反應或配制較多的溶液時就要使用燒杯,燒杯也可以加熱。但燒杯比試管更大,更不容易受熱均勻,受熱不勻會導致燒杯炸裂。所以用燒杯加熱液體時要先擦干外壁,再把燒杯放在石棉網上,使杯底受熱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