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識譜 練視唱
- 侯德煒 孫栗原編著
- 2675字
- 2020-11-11 19:15:31
第二章 節拍與節奏
一、節拍
1.小節、小節線、終止線
1 小節
在音樂中,有規律的強弱交替就形成了節拍,節拍的循環周期稱為“小節”,并以此為基礎,循環往復。小節也是計算歌(樂)曲長度的單位。
例2-1
2 小節線
劃分小節的短豎線就是小節線,它是一條與譜表垂直的細線,上頂五線,下接一線。小節之間都要用“小節線”隔開。
例2-2
3 終止線
記寫在歌(樂)曲全曲終止處的左細右粗的雙縱線,稱為“終止線”。
例2-3
2.拍子
表示節拍的單位叫做“拍”,將“拍”按照一定強弱規律組織起來叫做“拍子”。如拍是以四分音符為單位拍,“2”為拍子,形成
拍(見例2-4);
拍是以八分音符為單位拍,“3”為拍子,形成
拍(見例2-5)。
例2-4
例2-5
3.節拍
時值相同的拍有規律地進行強弱交替,就稱為節拍。每個小節中,拍子間強弱關系是固定的。如拍就是以強-弱關系交替形成的節拍。
例2-6
二、拍號
表示每小節中單位拍的時值與拍子數量的記號,稱為“拍號”。
例2-7
《小步舞曲》是一首風格典雅的舞曲。這首樂曲的拍號是拍,“4”表示單位拍時值,即以四分音符為一拍,“3”表示拍子數量,即每小節有三拍。
1.拍號的記法
拍號記寫在五線譜開始處,譜號右邊,只在樂曲開始時記寫一次。
拍號的記寫是以五線譜的第三線為中線,第三線上方的數字表示每小節拍子的數量,第三線下方的數字表示單位拍的時值。
拍和
拍的拍號還可以記寫為:
例2-8
(1)
(2)
2.拍號的讀法
拍號的讀法有兩種,可以從下往上讀,也可從上往下讀。如,一般讀作四二拍(現在的通用讀法),也可以讀作二四拍(較少使用),但不能讀作四分之二拍。
3.拍號的作用
拍號還明確了旋律的強弱變化規律。比如,拍為 強—弱 |強—弱 | 的規律;
拍為 強—弱—弱 |強—弱—弱 | 的規律;
拍為 強—弱—次強—弱 | 強—弱—次強—弱 | 的規律。
例2-9
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拍歌曲,每小節各拍的強弱變化規律為 強—弱—弱 。
無論哪種拍號,每小節第一拍均為強拍,第二拍和最后一拍均為弱拍,再出現的強拍則為次強拍。如:
例2-10
《香檳詠嘆調》是一首明朗、歡快的拍歌曲。每小節第一拍為強拍,第二拍為弱拍。
例2-11
這是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拍樂曲。每小節第一拍為強拍,第二拍為弱拍,第三拍為次強拍,第四拍為弱拍。
三、拍子的類型
在音樂作品中,常用的拍子類型很多,可以分為單拍子和復拍子兩種類型。
1.單拍子
每小節有兩個或三個單位拍,并且只包含一個強拍的,稱為單拍子。常見的單拍子有拍、
拍、
拍。
單拍子分為兩種類型:二拍子和三拍子。
例2-12
《香檳詠嘆調》是一首明朗、歡快的歌曲,拍號為拍。二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
例2-13
《小步舞曲》是一首風格典雅的舞曲,拍號為拍。三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
2.復拍子
每小節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同類型的單拍子復合而成的,稱為復拍子。常見的復拍子有拍、
拍,
拍是由
與
復合而成,
拍是由
與
復合而成 。
復拍子有兩種:一種是由二拍子復合而成的,如四拍子;另一種是由三拍子復合而成,如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
在復拍子中,每小節有幾個強拍,就表示有幾組單拍子;反之,復拍子中有幾組單拍子,就會有幾個強拍。然而,這些強拍的力度是不同的:每小節第一拍的力度最強,稱為強拍;之后各組單拍子的第一拍則稱為次強拍。
例2-14
這是一首活潑、有生氣的樂曲,拍號為拍。四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次強-弱。
例2-15
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樂曲,拍號為拍。六拍子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次強-弱-弱。
四、弱起小節
音樂從弱拍或者弱位開始的小節,稱為弱起小節。
例2-16
《渴望春天》就是一首弱起小節開始的歌曲,它是從拍的第六拍開始的,旋律抒情優美,表達了人們對春天的向往和期盼之情。
根據開始音所在的位置,通常弱起小節還分為三種:
1.弱拍起
例2-17
這首樂曲就是從拍的弱拍第三拍開始的,表現了溫和、安詳的音樂形象。
2.強拍弱位起
例2-18
這首樂曲就是從拍的次強拍第三拍的后半拍弱位上開始的,表現了純樸、如歌的音樂形象。
3.弱拍弱位起
例2-19
這首加拿大民歌就是從拍的弱拍第二拍的后半拍弱位上開始的,表現了靈動、活躍的音樂形象。
弱起小節還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完全的弱起小節
例2-20
這是一首完全的弱起小節開始的樂曲。盡管旋律是從拍的第一拍后半拍弱位上開始的,但第一小節和最后一小節都是完整的小節,每個小節都有兩拍,因此叫做“完全的弱起小節”。
2.不完全的弱起小節
例2-21
《搖籃曲》是一首不完全的弱起小節開始的樂曲。旋律是從拍的弱拍第三拍開始的,缺少第一拍和第二拍。而結束的小節也是不完整的,只有第一拍和第二拍,缺少第三拍。首尾兩個不完整小節的拍數相加,正好可以合并為一個完整的小節。由于這首樂曲的開頭是不完整的小節,因此叫做“不完全的弱起小節”。
五、切分音
在音樂中,一個音由弱拍或弱位開始,延續到下一個強拍或強位,并由此改變了音樂原有的強弱規律,這個音就為“切分音”。
例2-22
《三十里鋪》旋律中標有方框的音都是切分音。這首陜西民歌的曲調開闊、舒展,速度悠緩,由于使用了切分音,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使得抒情性更強了。
切分音的特點:
切分音是一個強音,它打破了原來節拍中的強弱關系。
1.從弱拍延續到強拍的切分音
例2-23
在拍的小節中,將第二拍弱拍延長至第三拍次強拍,這時強拍就移動到了第二拍上,切分音使原來節拍的強弱關系顛倒了,就形成下例的形式。
例2-24
這樣的切分音通常記譜為:
例2-25
2.從弱位延續到強位的切分音
例2-26
在拍的小節中,將第一拍后半拍延長至第二拍前半拍,這時強音就移動到了第一拍后半拍上,形成下例的形式。
例2-27
這樣的切分音通常記譜為:
例2-28
六、連音符
連音符是音符時值的一種特殊劃分形式。音符時值不再按照二等分的原則劃分,而是把音符時值自由、均等地劃分,單位拍時值不變。連音符需在單位拍內均勻地演唱(奏)。
在歌(樂)曲中,常見的連音符有:
1.三連音
音符的時值不再按照二等分的原則進行劃分,而是均分為三等分,以代替原來的二等分,這樣便形成了三連音。如:
例2-29

三連音的記譜方法:
① 在符頭或符干處用圓弧括號或方括號,并加上數字“3”。
例2-30
② 在連尾線處記寫數字“3”。
例2-31
歌曲中常用的連音符一般為三連音。
例2-32
《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由于使用了三連音,使音樂充滿了緊迫感,具有極強的感召力,起到了催人奮進的作用。
例2-33
《進行曲》的旋律由于使用了三連音,使威武雄壯、氣勢恢宏的音樂充滿了動感,表現了凱旋而歸的士兵英武灑脫的姿態。
2.五、六、七連音
某一音符時值不再按照四等分的原則進行劃分,而是均分為五等分、六等分、七等分,以代替原來的四等分,這樣便形成了五、六、七連音。如:
例2-34

器樂曲中常用的連音符一般為五、六、七連音。
例2-35
這首樂曲的開頭由于使用了七連音,使音樂瞬間開闊、明朗起來,增強了弱起小節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