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江湖
- 樂天知命
- 飛槐
- 2647字
- 2020-10-24 02:31:41
“舉手之勞而已。”
江知命跳下騾子,心中對大胡子稱自己老兄有些介意,又懼怕大胡子那一柄大刀。
“前輩,實不相瞞,小子如今未滿十七,只是生了怪病,天生一副老頭兒形象,不知覺占了前輩便宜,還請前輩莫要怪罪。”
“哈哈哈,小兄弟真是個實在人,對我老路胃口,你我還是兄弟相稱,如何?”
路山蒲扇般的大手在江知命肩膀上拍了兩下,疼得江知命呲牙咧嘴。
“如此甚好,大哥請受小弟一拜。”
江知命知道此時尋個靠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實在餓不住,能去蹭些吃的就好。
“來來來,我把兄弟們介紹與你認識認識。”
路山牽著江知命來到桌前坐下,吩咐兩個手下把飯菜全撤了,換上自帶的干糧。江知命看著面餅肉干嘴里直冒口水。
“兄弟,哥哥我姓路名山,你呢。”
“是小弟冒失了。”
江知命站起身拱拱手表示歉意,遂朝著大家伙道:
“小弟姓江,名知命。”
“好,阿命,這是我閨女,路瑤;這是我大徒弟,羅丙文;這是二徒弟,趙闖;這是小徒弟,叫喬任善,大家伙都叫他小善人。其他人叫他們待會自個兒與你介紹。”
路山從左手邊依次與江知命介紹,白衣路瑤估摸著十八九歲,扎了個簡單的辮子披在身后,額前幾縷碎發垂下,方臉,卻眉目清秀,想必是像了她娘親。幾個師兄弟皆穿著同樣的短衣,羅丙文瘦且高,顴骨突出,眼神深邃沉穩,腰間插著兩把長刀。趙闖比大師兄矮半個頭,卻更強壯些,大冷的天也是敞開衣襟,露出森森胸毛,與師父一樣背一把大環刀。小善人喬任善年紀與江知命相仿,濃眉大眼,臉上總帶著青澀的笑,頗為英俊,身上并無兵器。江知命心中感嘆,若自己沒有這毛病,應當與這小善人外形相差不遠罷,只是不如他英俊吧。
路山介紹到他們時,他們便起身與江知命抱拳行禮,路瑤也不例外。江知命心中焦急,何時才能填肚子啊。
路瑤大約看出來江知命的想法,拿塊面餅遞給江知命,說大家邊吃邊聊。江知命心中感激,朝路瑤笑笑,咬了口面餅,一臉滿足。
“阿命,你為何獨自一人趕路,是要往哪去。”
路山吃著肉干問道。
“往哪去?我也不知,走到哪算哪吧,我也不算獨自一人,還有老馬陪著我呢。”
他抬手指了指騾子。
路山見他并不想說,也不勉強,便轉移話題道:
“你們可知阿命今年多大?”
幾人心中疑惑,這江知命瞧著明顯年齡要大些,為何師父還要自稱兄長,所以不敢輕易猜測。趙闖想拍馬屁稱贊師父年輕,兩只手皆伸出四根手指,說江知命怎么也得有四十四了。
路山瞪了一眼二徒弟,讓江知命自己說。
江知命只得將自身的毛病再說一遍,幾人都感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喬任善一直在觀察江知命背上背著的是什么東西,終于忍不住開口詢問:
“江大哥,額,不對不對,江師叔,你這背上背著的是個什么東西?”
他比江知命小幾個月,本想叫他一聲大哥,突然想起若是叫江知命大哥,那豈不是要與師父稱兄道弟了。
江知命取下包裹,解開布條,顯出細長的刀身。
“嘶...”眾人皆是倒吸一口冷氣,刀身反射出的白光照的人心中發寒。羅丙文眼中閃過一絲貪婪。
“你這刀哪來的?”
趙闖將刀刃朝上,拔下一根頭發放在刃上,頭發竟然斷成兩截垂落下去。當真是一把好刀。
“這個,此刀是老馬在一棵樹下挖出來的,刀柄與刀鞘皆腐爛了,只留下這刀身,我想著或許能用來防身,便留下了。”
江知命也未想到此刀如此鋒利,道:
“說來不怕諸位笑話,我也是第一次出遠門,許多都是不懂,從小體弱,也未習過武術,不識得這刀的厲害,只當是別人丟棄之物。”
路山知道江知命并未說謊,把刀身重新裹起來,讓江知命背上,囑咐他今后莫要隨便給旁人看刀。
“大家快些吃,離太和城已不遠,咱們抓緊趕回去,再慶祝也不遲。”
又對江知命道:
“阿命,左右你也沒有要去的地方,那些山匪睚眥必報,說不得還有探子在監視著,你不如跟大哥一齊回去,大哥地盤雖小,我兄弟的安全卻是能保護周全的。”
江知命見路山說的真誠,心中感動,覺得自己并沒有什么讓人利用的價值,他仍是不覺得那刀的好處,只是鋒利些罷了。
“全憑大哥安排。”
路山開懷一笑,要安排一匹駿馬與江知命騎,江知命擺擺手說那樣老馬會生氣,騎著老馬跟在路山身側。
“路大哥,你那一身功夫當真漂亮,想必江湖上少有敵手吧。”
“這才哪到哪,我這身功夫也就欺負欺負那些山賊。既然說到這,我便多于你說一些江湖上的常識。”
“江湖上武夫一般分四個境界,即入門,傍身,行俠,開派。入門最是簡單,也最是重要。師傅領進門算入門,自個兒苦練也算入門,只是這入門有高低之分,將來成就也不可同日而語。豪門家族多半有祖傳功法或武功秘籍,又有良師教導,心無旁騖,練起功來也是事半功倍。窮苦人家的孩子僅是靠著天賦或奇遇,自個兒摸爬滾打,還得想法兒填飽肚子,進境自然緩慢,甚至一生可能邁不過入門的坎。”
“到了傍身一境,也算有了自保能力,不再任人欺凌。”
“行俠仗義,快意江湖,是江湖人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到了行俠境,也算在江湖上立了足,可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若是靠自身摸索鉆研練就行俠,那又與循規蹈矩的門派弟子不同,前途不可限量了。”
“再往上一境,便有了自身的武道,身體中也練出一種氣,與普通武夫已是天差地別了。可開宗立派,廣收門徒,將自身武道經驗、感悟代代相傳,成為一代宗師。”
“其實再往上,還有一境,名為‘大義’。這些人明悟武道真意,可報江湖大義,可表民族大義。只是能達到大義境之人少之又少,像那神醫華佗,醫遍天下,自創五禽戲;武圣岳飛,武藝絕倫,忠勇報國;還有那武當山的神仙道士張三豐,皆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英雄豪杰。”
許是自己過于體弱,對于能夠練武強身,江知命甚是憧憬,他問道:
“路大哥你算到了哪一境?”
“我勉強算入了行俠境。現如今江湖上入門與傍身境最多,行俠算是一般高手,開派境皆是一方大豪。”
路山笑著說,江知命感覺他應當是謙虛了。
“其實這些境界的劃分都較為模糊,自己處在什么境界,都要與人比武切磋,得了其他武師評定認可,才能明白。每個境界都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各人功法不同,兵器不同,自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境界評定一般較為全面,涉及個人的拳腳,身法,兵器等,當然也有一類人專攻一門,在單一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人畢竟精力有限,專精一道相對容易些,俗話說一力降十會,一劍破萬法,就是如此。江湖上也有武評榜,武評總榜便是對全面型武師的評定,總榜前十無一不是跺跺腳地動山搖的人物。其他單榜如劍榜、刀榜、槍榜、羽榜等等,榜上之人同樣是驚才絕艷之輩,其戰力未必比總榜前十差。”
“二十多年前出了個使劍的人物,一身劍法冠絕天下,與各路高手比試未嘗一拜。我當年有幸觀看了他與當時踏劍山莊莊主林霖的決斗,不論劍術還是人品,皆令人折服。由于他常常一劍便擊敗對手,所以得了個綽號‘左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