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祭奠
- 玄幽劫
- 塵昕
- 1500字
- 2020-10-23 22:39:50
太虛祖師早已定下門規,只有成為玉清殿主,才配做掌門繼承人。能夠參加試煉者,必是太虛宮最精銳的弟子。林默然怎會不清楚,要想獲勝,無異難于登天,可那個位置對膳宗而言,極為重要,因為膳宗只有掌控整個太虛宮,才能扭轉局勢。古陽真人二十五年間,傾盡所能地培育林默然,就是為了今日。這個道人舒了一口氣,慢慢往內殿走去。
林默然僵在原地,沉靜地注視著老君神像。他由衷的希望這位道家的至上神,能給予自己人生的啟示,指點自己走出迷途。
過了很久,林默然才退出大殿。他在長廊中漫無目的地徘徊,感覺肩頭的壓力,從未有過今日這般沉重。這時,珩輝帶著一個少年,擋在了林默然的面前。那少年名喚皓冉,八歲失去雙親,后來被古陽真人收為第九十二徒,因入門較晚,膳宗同門對他格外關照。皓冉的手中還提著一籃瓜果,像是剛剛采摘而得。
林默然道:“你倆不去修煉,來此做甚?”
皓冉眉頭微皺,道:“大師兄,你忘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嗎?”
林默然想了一想,回道:“我當然沒忘,走吧,我們一起過去。”
三人結伴,出了膳宗,走小路,穿過西臺,來到崆峒最西側的翠屏山。巍峨的山嶺,峭壁生輝。山邊懸崖,云霧彌漫。仲夏時節,山上的花兒,仍舊姹紫嫣紅。翠屏山頂有一座山墳,那里頭葬著膳宗二弟子庾竹。
庾竹曾是膳宗門下驚才絕艷的弟子,風頭已蓋過了首徒林默然。那時,因為恩師對他有著很高的期望,所以比常人修煉的更為刻苦,為了速成,不擇手段,最后導致真氣逆行,走火入魔而死。古陽真人為此,心痛了許多時日。
庾竹生前說過,翠屏山是崆峒最美的地方。林默然這才做主,把他的骨灰葬到此地。三年來,他們每到這位同門的祭日,都會帶些瓜果前來,寄托對他的哀思。
很多時候,林默然都在想,若這位師弟還活著,或許自己肩負的責任會輕一些。
待瓜果擺放整齊,三人便并排而立,一齊行禮,肅穆恭敬。禮畢,皓冉找了個草坪坐下歇息,珩輝四處閑逛,林默然則走到了懸崖邊上。
天上,光芒閃耀。一道道人影駕著寶劍,飛來縱橫,原來是兵宗門人正在修煉《御劍術》。
御劍修身乘風去,斬妖除魔天地間。這是每個太虛門人最理想的生活,他們每日刻苦修煉,也只是為了達成所愿,不負太虛弟子之名。
皓冉來到林默然身后,看著天上的兵宗同門,道:“大師兄,我何時才能像他們一樣?”
林默然道:“冉師弟,你都沒有自己的劍,如何飛得?”
“這有何難?”珩輝也走了過來。“我倆先帶他去劍冢尋上一柄,到時,大師兄再授御劍術即可。”
林默然聞言,當即沉默。六大門派,修煉法門大同小異。修煉之時皆盤膝入定,摒棄雜念,進入冥想境界,引天地靈氣入體,行三十六大周天運轉。其修煉之境共分筑基、培元、聚鼎、化神、元嬰、洞冥、大乘七重。而《御劍術》乃太虛中乘法術,至少要達到聚鼎之境,方有資格修煉。
太虛修煉之道,講究循序漸進。皓冉的修為才到培元之境,按照門規,仍不夠修煉《御劍術》。
皓冉知道,今日的機會千載難逢,向前走了幾步,眼巴巴地拉了拉大師兄的衣袍。林默然從那少年的眼神中,看到他內心的渴望與期待,實在不忍拒絕,便點了點頭。
“多謝師兄!”皓冉見大師兄同意,春風滿面。
珩輝走近林默然,拍了拍他的肩頭,道:“這里離劍冢不遠,我們趕快過去吧。”
林默然嘆息一聲,便帶著兩個師弟,往劍冢走來。
劍冢,即埋劍之地,位于西臺之巔,實乃一巨大基石,高六十八丈。那上頭插滿寶劍,劍身皆沒入石壁之中,只余劍柄在外,為歷代兵宗門人悉心打造。這兒無人看管,但凡太虛門人,只要修為足夠,便可自行來此取劍。
皓冉立于劍冢之下,看得眼花繚亂,不知作何選擇。林默然飛身而起,將石壁之中一柄血紅寶劍拔出,緩緩落地。突然,一種炙熱的感覺,迅速充斥這男子的全身。他憑借多年積累的賞鑒經驗,斷定這柄劍蘊含著極強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