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旅客們放下行李,等再次集合好,我帶著他們來到了盤山步道的最底端。“這里就開始有3個岔路,每一條都會通到不同的地方。走一條差不多就是一天的時間。不過大家放心,每到一個開闊的地方,就會有賣各種東西的小商小販,也會有吃飯的地方。從現在開始就是自由活動時間,我就不跟著你們了。每家的爸爸負好責啊!
“景點肯定安全,不會有什么奇怪的動物跑到步道上來。但蚊子可不一定。大家注意防蚊。”我轉著眼睛,想了想,好像該說的差不多說完了。“哥哥,你會跟著我們一起爬山嗎?”剛才那個小姑娘跑到我身邊,拉拉我的背包帶。其實我是想回去躺著,但對上她期盼的目光,我也不好意思拒絕。“哥哥跟你們去。”“好誒!”小姑娘興奮的跳起來,“我們走最右邊的這條吧!”說罷,她笑著跑在前面,后面是要去捉她的爸爸媽媽,還有喊著“寶貝兒小心摔著”的外婆。她的外公只是以一種極其愉快的眼神,目送他們消失在上方的樹林中,自己則默默站在原地。
“那個,老人家,走吧?”我試探的問了一句。
“哦走走走,糖糖太可愛了,看的我一時恍了神。”老人背著手,抬腿,邁上了第一級臺階。糖糖?看來這就是她的昵稱了吧。我知道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叫“周杏堂”,然后就覺得她昵稱是“杏堂”。
待老人走出三四級之后,我才提腿開始追趕。我剛跨上老人所在的那級臺階,老人沙啞的聲音就在耳邊響起:“小何啊,我家糖是不是給你講了山中的那家小房子?”我愣了一秒。“嗯,是啊。”“我能不能麻煩你,別把它說出去?”“當然可以,沒問題。”我也沒多想,不說就不說唄。“小何啊,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就來講講我的故事,讓你對它的了解更加深入一點吧。在我5歲的時候,日本鬼子到我們村里燒殺搶掠,我爸爸就帶著我們一家人逃到深山里。當時我們住在一個山洞里,每天擔驚受怕。有一天我到附近的山上去玩,走著走著就看到了那間掛在懸崖峭壁上的小房子。當時我在它底下,上不去,回去后我也沒告訴我爸爸。
“后來我就跟幾個兄弟說,我知道哪哪哪有間破房子,咱去把它拆了。第二天,我們就帶著工具過去。我們依舊站在底下,還是上不去。”“那個,沒有柱子撐著?”我忍不住好奇,打斷了他。“沒有。我去過懸空寺,但那房子就像一枚釘在石壁上的圖釘。甚至底部也沒有插入山體的柱子。”
額,別告我是拿膠水粘上去的。
“你知道嗎,這間奇特的屋子給我們了極大的心靈震撼。我們站在底下,幾個人商議說,這東西絕對不能拆。而且,不能讓別人知道。看著那間房子,我們幾個覺得我們有責任守護它。
“我們就站在那兒看呀看,知道王建軍說,要不到它所在的那座山上看看,說不定能進去。我們說可以。然后我們一行人就爬上那座山,走到那間房子的背面。那房子看得跟古時候的房子一樣,就是被掛到了懸崖上。我們從懸崖上往下看,感覺它就是個圖釘。反正我們沒有看到任何支撐。然后我就在那片還算平坦的地面上走來走去,突然就發現一條向下的臺階。我招呼他們都過來,說要不要下去看看。最后決定下去看看。于是我點著了火把,還有人拿了那種軍用的打手電筒。
“走下去之后,我們都不敢想象我們走到了那間房子里。里面有陽光透下來,沒有鳥之類的小動物,倒是積了挺厚一層灰。我們拿手電掃了一圈,感覺內部布置就是一位達官貴人的家。”老人停下來,拿出一瓶礦泉水,擰開,喝了幾口。我乘此機會,準備問幾個問題。“所以,以前有人在那里住過?”老人搖搖頭:“后來我認為是懸棺,但我們那面好像沒記得有這種傳統。”“那,現在既然還在,有向文物局報告嗎?”“有。但就是因為這地方太玄乎,文物局的專家覺得保護起來幾乎是不可能,我又不想讓不法分子盯上它,所以一直避免對外人談起。”
老人又喝了口水,擰上瓶蓋,繼續說:“我們出去后,就對所有人保密。后來我學了考古,憑記憶覺得那是秦漢時期的建筑,但我翻遍現有的史料,沒有發現一個關于它的字。我當了幾年老師,結婚生子,退休后回到村養老。
“我曾經帶著我外孫女去過那里,本來以為那東西沒了,發現它還在。當時我怕我外孫女進去把什么東西碰壞了,就騙她說里面有可怕的東西。等他們一家回去,我就上報當地文物局,說山里有個古建筑,希望他們能派專家去看看,然后保護起來。
“省里挺重視的,派了好幾個年輕有為的專家過來,在那里考察了好幾天。回來后,帶頭的那個專家說那地方進不去,無法考察,希望我們村能盡最大努力保護它,也表示不希望消息傳出去。他們是早上宣布的消息,當時我在場,我看那人有點像我一學生。臨走時我叫住他,問他是不是韓軍。他特別激動的叫了一聲‘周老師’,然后跟別的專家說要和我敘敘舊,晚些回縣里。我帶著他到我家里喝茶,中間我跟他說,說那地方是可以進去的,但要從它背后后的山上進去。我學生聽了特別詫異,說我們已經考察過了,根本沒有下去的路。我說不可能啊,那時候我下去過。我提議他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帶他過去看看。他說沒問題,給同事打了個電話說讓他們先走,回去報告說他遇見老師要和老師聊聊天。
“第二天一大早,天沒亮我們就出去。我跟老婆子說要帶我學生到山上看日出順便看看風景,晚上回來,她也沒說啥。當我們到屋子背后的那座山上時,太陽剛出來。我帶著他來到地道旁邊。我學生都看傻了,說他們考察了那么久完全沒發現有這個東西。我也覺得挺奇怪,就盯著入口,往左邁了一步。入口瞬間就消失了。我又邁回去,入口還在那里。我那學生腦子特別快,就說,老師,這入口必須在一個特定的角度下才能看見。也就是說,只有站在窄窄的一條特定的線上才能看到。然后我學生說不對啊,為什么它就在那兒,走過去卻沒掉下去?他一問把我問懵了,我說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我學生就說,要從我對面跨過入口走過來,我說你別掉下去就行。我學生從旁邊繞到入口后面,問我是不是和它站到一條線上,我說是。然后他往過走,一直走到我面前。我說不行,我給你錄個視屏。于是我學生又回去,重走一邊,讓我給他錄下來。他第二次走到我面前時,我把手機遞給他。我們倆一起盯著屏幕,誰也不敢說話。學生突然說,他覺得這感覺有點像3D立體畫,但到底為什么他也不知道。我們在外面達成協議,說進去后不能拍照,怕是損壞文物。
“我們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從入口走進去。里面和四十多年前一樣。我學生問我這是不是懸棺,我說不知道,我當時沒見到棺材。我學生試探著往前走了一步,確定房屋整體不會掉下去后,帶著我滿屋子繞了一圈。沒有鳥類,也沒見到遺骨。學生說,他感覺這里以前是住人的,后來人離開了。他帶我看窗臺上的一片竹簡,上面是幾個我們完全沒見過的字,不是小篆,不是我們熟知的任何一種字體。我看著有點像小孩子在畫畫。我學生把那片竹簡放到密封袋里,說回去做個碳十四分析。我們在里面轉了一圈又一圈,說里面的東西像是秦時候的,房屋形制也像那個時候的,而且屋子像是放大版冰箱貼。但也不排除明清時候有人仿那時候的建筑風格。等我學生回去后不久,他說竹簡是秦朝以前的東西。”
“后來呢?”“我們覺得暫時保密比較好。等國家什么時候發展到可以研究保護它時,再把消息發布出去。”老人又擰開蓋子喝了口水,“那時候的東西怎么能那么完整的保存到現在呢……”
“說不定當時的人們怎么處理過?”
“肯定處理過,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處理的。沒有史料。”老人四下看看,確定視線范圍內沒有人后,壓低聲音跟我說:“小何,下面的話,你別跟任何人說。”“嗯。”不知道老人是不是在裝神弄鬼,總之順了他的心意就好。
“屋子后面有個山洞,里面有人類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