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午時分,艷日當空,鳴蜩嘒嘒。草堂外,少年指尖靈光閃爍,正對著虛空縱橫比劃,時而獵獵風起,時而轟鳴聲動。
草堂內,儒生輕搖羽扇,隔窗凝望全神貫注的少年,不時的點著頭。微風拂過,一枚細若牛毛的金針突然出現在儒生的手掌之中,儒生輕輕握拳,負手而立,目光中漸漸有了一絲按捺不住的喜色。
“沒想到,此等隱蔽之事,竟然……”道士的聲音顯得有些沉重。
“異物臨界,必有征兆,此界大能之士豈能不覺。牛鼻子,我已將谷外消息,盡數傳達于你,便是相商如何應對。”儒生神色凝重。
“那守界行者雖是功力通玄,遠勝我等,卻孑然一身,行蹤不定,若非干系一界傾覆之事,我料定輕易不會出手。”道士幽幽又言“澐溗海遠在百萬里外,只要霽兒不去自取其禍,虺龍一族便不足為慮。”
儒生雙眉深鎖,憂心忡忡接道:“只是那尰山一脈,卻是此界一等一的大派。歷代圣女下山,莫不以除魔衛道為己任。雖只收女徒,但這些年來,門中弟子與五洲四海之內諸強結為道侶者,多不勝數。那妙音掌門,心機深不可測,他日若是登高一呼,舉天之下,恐怕再無霽兒容身之地。”
“酸儒,休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等豈是坐以待斃之人。”道士稍作思考,又言道。“若是施法,遮蔽霽兒身上異界氣息,出谷之后,再妥善安排身份出處,多半可保一時。”
儒生雙眼微瞇,徐徐答道;“這倒不難,我只須傳書閣中外事長老丁肅,著他尋訪與霽兒年齡相仿,容貌相若的少年,收為義子,賜下名諱。如此,同名同姓同齡,只待霽兒出谷,置換身份,自可無礙。兩年后,那地芝便可成熟,日前我細看此物,長勢極好,想必煉就造化丸后,應有剩余,配上其他靈藥,再煉一爐凈塵丹,讓霽兒逐月服下,加速同化此界之氣,理應可行。”儒生娓娓道來,似有定計。
道士言道:“眼下,霽兒煉體,困頓在固體中期,無法再行突破,若是出谷之前,能修至后期巔峰,自保便多了幾分把握。”
“此節,倒無須多慮。”儒生面露異色。 “天卜長老預言,兩年之后,霽兒將另有機緣,修為大進。囑咐我等,只須如此,如此……”
道士閉目聆聽,臉上神情變幻不定。
“如此說來,霽兒真是福緣深厚。”道士長吁了一口氣。
“我閣天卜長老玄天九卦,每言必中,從未有錯。只是聽聞此次占卜之時,卦力詭異反斥,以長老之能,竟當場重傷吐血,至今猶在恢復之中。”儒生一臉黯然。
“邵某聽聞占卜之術,乃爭天機,凡大機緣大成就者,天必遮蔽,多難卜測。上人乃我修真界公認第一卦師,能于冥冥之中得到這許多,足可見得盛名之下確無虛士,亦令我等撥云見日,實屬幸事。想來以上人之能,反斥之傷只須調養些時日,自當痊愈。”道士勸慰道。
“但愿如此,只是閣中諸事千頭萬緒系于大長老一身,此刻傷重,我心難安,還須早作安排。”
儒生離去后,許久,道士取出一個葫蘆,臉上隱隱露出幾分不舍,自言自語道:“但對霽兒有一分好處,便當十分爭取,看來此物也該派上些用途……”
山腰上,秋風蕭瑟,明凈的天宇中,一只大雁正扇動著翅膀,向南飛去。看著緩緩消失在天際處的大雁,少年怔怔入神。稚氣未脫的臉上,一雙眼睛閃爍著復雜難明的微光。
師傅令我每日按時服下丹藥,說是固本培元,但此丹服下,周身熱流涌動,舒泰無比,想必非同小可,遠不是固本培元這般簡單。
義父多時不授我功課,卻天天用一怪異方言與我對語,還時時督促發音務必無誤,這是為何?
而今,我修為雖是卡在固體中期,但只須勤修苦練,將納入體內靈氣發泄一空,便再無精氣淤塞之不適,師傅與義父時常臉藏憂色,所慮何事?
每隔三五日,便背著我互通聲氣,義父還在床頭設下機關,唯恐我尾隨而去,到底……
秋天,大雁尚知南飛。而今,義父瞞我,師傅亦瞞我,我渾渾噩噩活在這天地之間,竟不如那只孤雁。
山腰上,少年躺在一處草叢中,雙眼緊閉,手指緊握,一把野草漸漸擰得稀爛,綠色的汁液從指間的縫隙中流出,緩緩滴露在泥土里。
山腰下,儒生和道士迎風而立。
“霽兒沉默了許多。”儒生淡淡說道。
“你傳他觀微,我授他機變,谷內彈丸之地,風吹草動皆在眼里,霽兒怎不生疑。只是他天性純良,不忍心問難我等罷了。”道士低聲回道。
“霽兒已有八歲,眼力心機與時俱進,許多疑慮若不挑明,唯恐他胡亂揣測,反而不美。”儒生望向道士。
“該挑明的,自當挑明,只是,不該挑明的,還須瞞上些時日……”
“牛鼻子,哪些該挑明,哪些不該挑明,你我還須再三斟酌,統一口徑,免得節外生枝。”儒生正色言道。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你我這邊敘話。”道士和儒生的身影,漸行漸遠。
“義父,師傅,孩兒從未想到,自始至終,竟然……”草堂內,少年淚流滿面,嗚咽聲起。
“霽兒!”儒生喝住少年,沉聲說道“當初我等救你性命,一則恰逢其會,再則亦另有深意,此番已與你細說分明。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八年來,朝夕相處,我等早已將你視為己出。便有天大之麻煩,自當一力擔待。”
道士接道:“霽兒,我等修真之人,與天爭命本是等閑之事。欲解你爆體之噩,須在谷外世界尋方覓法,便是危機四伏,我等針鋒相對,妥善安排,定要護你周全。”
“孩兒明白!”少年咽聲回道。
“如此便好,霽兒,此刻你心結已解,只須牢記,若要化險為夷,唯有自強不息。待明日義父便傳授操控此寶之法,你須心無旁騖。”儒生神色肅穆,緩緩掏出一物。
(未完,待續,請關注《第八章:初涉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