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玉碟
- 悟天記
- 經綸筆生
- 2280字
- 2020-10-13 00:07:18
黃昏時節,陳友諒一行終于瞧見了歇腳之地,破敗的廟宇,葉琛與那些個紈绔自然縱馬而去了,住的自然不是破廟宇,進了廟宇,一行人紛紛找地休息,準備生火做飯。
陳友諒小心放下包裹后,方才觀察起這廟宇:想來已經修建有些日子了,原先朱漆的柱子現在已經瞧不出原來的模樣了,大殿正上原該懸掛的牌匾早已經空空如也,正中的神像也因為年代久遠早已經露出其中的泥土,瞧不出供奉的是什么神仙。
那些個貧困士子此時早已經生起了火做起了飯,煮的不過是什么便于攜帶的山藥土豆之類,配著硬干糧,也只能湊過一頓了。
其中一士子瞧著差不多熟了,沖著陳友諒招呼到:“有諒飯好了,趕緊過來吃吧。”
陳友諒笑著應聲到,也過去盛了一碗,就著隨身的干糧,其中滋味倒也美味。
一行士子中一位白白胖胖的不似讀書人的邊端著碗邊嚷到:“那葉琛和那群紈绔定然不會吃這種東西!”
說完還使勁喝了口湯,也不怕燙。
周圍士子紛紛安慰道:“出身不同而已,古書曾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次進京我們一定要考取功名,到時有的是山珍海味,趙兄你說是不?”
胖子士子大點起頭,連喝了好幾口湯表示認可。
飯后,士子們卻沒有歇著,紛紛拿出了圣賢書,口中默默念著圣賢要義,陳友諒看了一會書,站了起來準備出去走一走,陳友諒雖說不是絕頂聰明,但卻記憶力過人,看書向來過目不忘,看待古書要義更有自己一套見解,故此此次上京趕考,陳友諒可謂胸有成竹。
方才進廟宇時沒有來及欣賞院子里的風景,大概因為陰雨的原因,今夜月亮格外的圓亮,雖說天下月亮相同,可廬州月卻格外被古今文人推崇,前朝大詞人就曾作詞:“廬州月光,撒在心上,月下的你不復當年模樣。太多的傷,難訴衷腸,嘆一句當時只道尋常”直接把明月與世間愛情相結合,不知迷倒了多少懷春少女,也不拐天下文人墨客如此的推崇廬州月了。
雨后的廬州月仿佛把廟宇撒上了一層銀沙,陳友諒漫步于院子中,心中不禁感慨萬千,瞧見廟宇面壁上書寫著前朝今世文人的墨寶,一時心癢,也想著寫一寫,這大概是文人墨客的通病了,陳友諒剛走到墻邊正準備提筆作詩時,卻被不遠處一絲銀芒晃了下,陳友諒心疑,走近一看,拾起一看,不過雞蛋般大小,呈圓形,厚度不過一指尖寬,這發光的實體似石非石,有沒有玉的晶瑩剔透,通體冰涼,發光不過是月光發射而至,想來不是因為這不常見的月光還真不容易被發現。
陳友諒摸著心中有一絲異樣的感覺,想了想,放在了自己的懷中,一時間作詩的情懷也沒有了,轉身走向廟宇時竟然發現,月光竟然照到了廟宇正中的神像上,白天看著略顯猙獰的神像,此時充滿了圣潔,如同銀光鍍身一般,陳友諒摸了摸懷中的石頭,若有感悟的朝著神像跪了下來,雙手捧著石頭,小聲說道:“發現你貌似還真是神仙的選擇,瞧著你和那書中的玉碟相像,以后就喊你玉碟吧。”陳友諒說罷,把玉碟放入懷中,雙手合十虔誠的向著神像祈禱到:“神仙在上,請祝福我陳友諒能夠上京順利,人生仕途可以有所改變,最后請求神仙保護我母親身體健康。將來陳友諒定然會為神仙重鑄金身,修復這廟宇,推廣于天下。”說罷,陳友諒深深擺了三拜,只是他不知道每次跪拜,那神像都會飄出一些銀色的光芒飄進陳友諒的身體內……
也不知是不是拜過神像的原因,陳友諒睡了宿硬地板,依舊生龍活虎,精神充沛,待出廟宇前陳友諒朝著神像深深拜了一次方才出門追上同行。
那胖子士子瞧見陳友諒一拜后好奇的說到:“有諒年兄,莫不是信仰神佛?”
陳友諒笑著搖了搖頭講到:“談不上信仰,只是有感而發拜上一拜罷了。”
胖子士子一聽卻如同打開話匣子一般,滿臉興奮的講到:“各位同行,說來也別不信,這世界上說不定真有那神仙呢!”
一旁士子聽完胖子說到,笑著講到:“趙年兄,枉費你讀了多年圣賢書,殊不知這世上可是唯物論,神仙之類的不過是世人臆想的罷了,不過是精神寄托而已。”
胖子聽罷滿臉通紅的講到:“我就知道你這么說,跟你說吧我聽我爺爺說以前村子里有一位遠房的老爺爺,聽說小時候在一個夜晚被會飛的神仙帶走了呢!后來過了很多年,那遠房老爺爺回來后瞧起來不過三十來歲的樣子,要知道同歲都已經七八十了!”
“騙人的吧?”“怎么可能會有神仙!”“必然是以訛傳訛罷了?”同行的士子們都讀了多年的圣賢書,自然不會相信胖子講的,胖子士子滿臉大失所望,他扭頭瞧見陳友諒有著發呆,滿臉歡喜的跑到跟前講到:“有諒年兄你是不是贊同我說的?”
陳友諒聽到胖子講話后方才回過神來,臉上流漏出抱歉的神情講到:“抱歉,剛才想事情沒有注意聽趙兄所言。”
胖子士子一聽臉上立馬掛上了失望委屈,開始嚷到什么:世間無知己,知己千金難求之類的。
陳友諒沒有像同行們去嘲笑胖子,而是轉頭望去那座廟宇,雖然瞧起來依舊破舊不堪,可卻總有那么一種韻味自在其中的感覺,讀了十年圣賢書的陳友諒摸了摸懷中的玉碟,頭腦中不禁出現了:莫非這世界上真的有神仙?
連日趕路,一路艱辛終于在年關趕到了京都,這座天下士子的夢想之都,帝都第一座大門名曰入士門,相傳當朝太宗舉辦科舉制時曾領侍衛于此瞧見天下士子由此門進入京城,心中高興萬分,作言:天下英雄盡入吾轂中矣,后人所以把此門冠名:入士。
進了此門的士子才算真正的出人頭地,將來榜上有名還會讓你身穿錦袍,頭戴高冠重游此地,那更是一番風光。
尋常參加科舉制的士子路過此關時必然會宣發心中感言,陳友諒站著這雄關巨門之下,心中一片感慨,暗暗許諾定要接母親走過此處,做那人上人!
陳友諒想罷,緩緩的走進了這天下第一城,殊不知他的人生也由此改變了……
【PS:諸位看官中倘若有許嵩的粉絲,經綸這里說聲不好意思了,經綸其實也算的許嵩的粉絲,因為他的溫文爾雅,也因為他的歌曲,尤愛《廬州月》。各位晚安,不要晚睡!寫于3月16日凌晨一點零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