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遠古歷史,講述神仙根源。
話說中國的神仙譜系十分雜亂。由于歷史久遠,民間傳說頗多,再加上有時候誤傳,特別是一些傳說故事以及諸多神話書籍的出現,把整個中國的神仙譜系搞得更加雜亂無章了。
在眾多神仙當中,誰早誰晚,誰大誰小,無從談起,常常被人們混淆與顛倒,使人們不知所以。
中國究竟有多少神?多少仙?恐怕沒有人說得明白、記得清楚。數千年以來,被人們所熟悉和所認識的那些神仙當中,也只不過斷斷續續的知道那么一點點根底罷了。
有時確實讓人分不清自己所供奉的是神、是仙、是佛、是道?只是一味的而又虔誠的苛求著平安與富貴。因此,一些信徒的心理無疑都被弄壞了。
若不弄清這一點,試想,你的愿望和理想,與供奉和信仰的神靈,其法旨正好相反的情況下,到頭來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或后果,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有些人看來,立一張靈牌,貼一張神相,燒幾柱香火,再磕上幾個頭,便可得到神與仙的保佑,并能賜予隨心所欲、萬事如意。
至此各種各類的神門、仙門、教門林立而起,有的還摻雜著一些糟粕巫術,其目的就是要騙人錢財。
當然這些信眾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誰都想一生平平安安、舒舒服服、開開心心。
任何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也有尋找精神寄托的權力,無可厚非。
在此這樣講,并非不讓人們信奉神門或者教門,而是要正視自然法則和宇宙法則,理念的對待你所信奉的神祇。當你尚未弄清這些神靈的根底和本質之前,便去盲目的崇拜和供奉,到頭來依然是糊里糊涂。最愚蠢的是,把該做的事也都寄托在那些神靈身上。越是如此,越是相去甚遠。
那些自私自利或罪孽一身的人;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則的人;那些不去正視天理、人理、倫理、道理的人;那些不去正視宇宙法則而得不到自身超度的人,一切信仰和供奉都是無濟于事的!相反,最終會落得事與愿違、自欺其人罷了。
千百年來,在諸多教門當中,雖然那些信教者們也是畢恭畢敬,但始終不得其法,并且也沒一人能登正覺。說到底,若要入門信教或者想供奉神靈,首先,必須清楚地認識和了解所供奉神靈,其法旨或者宗旨是什么?他(她)的根源和本質是什么?并與其他諸位神祇有著怎樣的相互關系?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切勿盲目的信奉和崇拜。
正因為如此,在本部書中講述故事的同時,也會相繼介紹一些安神、立神位、擺靈牌、安香爐、祭拜、驅鬼、避邪以及古代的祭祀禮儀等等。
當然,介紹這些并非讓人們去迷信那些鬼與怪和神與仙,而是讓人們清楚的知道入門信教、供奉祭奠的做法和要領,還有那些相傳已久的神話故事和變化莫測的神仙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并且,還會把上古時期,最早顯現的天神、天將、天帝、天尊以及最早形成的第一代各路神仙們,清清楚楚展示在您的眼前,當您看了之后,會對他們的法理、根源、本質一目了然、如夢方醒!
本書始終遵循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輪回以及人神祥和的自然理念。
在這里所講的,只不過是善意地提醒和敬告廣大的信眾們,不要癡迷和相信那些迷信的東西,以及奇談怪論和糟粕巫術,比如:算命看相、符箓之法、天罡陰符、真人步斗、神符驅邪、神機妙算、先知先覺等等。這些怪誕無稽而故弄玄虛的東西,會將人引入歧途,使人置身于神迷的幻境之中。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神仙們、交給了“老天爺”,實在未免有些愚昧了。
誰見過真正的神仙?誰見過老天爺?誰目睹過天帝的尊容?就連上古時期無所不能的大禹王也沒見過天帝的真實面目,何況以后的凡人們呢?
據傳,大禹領命治水之時,曾到過許多地方,見過西王母,西王母有三只叫“青鳥”的飛禽,每天為她取食物和用品。(三青鳥在此只提了大鶩和少鶩)。
一日,大禹離開蓬萊,跟著三青鳥使,正馳行之中,忽見一個道者上前向他拱手道:“足下是下界的文命么?”(釋:文命是大禹的號),大禹慌忙答應道:“正是。”
那道者道:“此山乃太上真人所居,某奉太上真人之命,說足下一直想覲見天帝,如今天帝已往鐘山,請足下到鐘山去,不必前進了。”
大禹聽了,唯唯答應。那道者也不多談,飄然而去。
青鳥向大禹道:“既然太上真人如此吩咐,我們就往鐘山去吧。”
大禹道:“我記得鐘山在塞山之西;從前先帝曾經去求過道,那么我們須回轉去了?”
大鶩忙說道:“不是不是,那個是下界的鐘山,這個是上界的鐘山,大不同呢。”
大禹問道:“上界的鐘山在何處?”
大鶩道:“在昆侖之北,北海之子地,隔弱水之北一萬九千里,我們向北去吧。”
于是,大禹再上斷車,天將和三青鳥使伴著向北而行。足足走了半日,忽見前面高山矗立,少鶩道:“到了到了。”一聲未了,斷車已漸漸落下,降在平地。
……有一羽士過來問道:“足下莫非要覲見天帝么?塵俗之人,凡骨未脫,天帝不可得見。今汝到蓬萊,又到此地,早已鑒汝之誠。汝此刻總算志愿已達,一切容某代奏吧。”
大禹聽了,又勝悵然;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大禹治水之功如此之大,想覲見天帝一面,到頭來還是因“凡骨未脫”而不能面見天帝。
千乞萬求,好說歹說,那羽士見他虔誠朝帝之心,這才引他來到一座金城跟前,但只能遠遠觀看,不可近觀。
那金城巍巍聳峙,光彩奪目。那羽士道:“這就是鐘山北阿門外,你要舉行儀式,就在此地吧,天帝在上面總能看見的。”
大禹聽了慌忙止住天將,整肅衣冠,趨進幾步,朝著天上恭恭敬敬地拜了八拜,心中默默叩謝天帝授助治平水土之恩。拜罷起來,剛要轉身,只見上面飛下一個金甲之神,向大禹說道:“天帝傳諭大禹:汝的一片至誠朕已鑒之……”。
在回歸途中,那羽士問道:“剛才參拜時看見天帝么?”
大禹道:“我秉誠拜謁,實在沒能見到天帝真容,唯見天上一片青云,青云之中隱隱有紅云而已。”
那羽士道:“這就是天帝了。你能看見,根基非淺。”大禹聽了不解。那羽士道:“天帝所居,以青云為地,四面常有紅云擁護,雖仙真亦罕見其面。你見的青云紅云豈非就是天帝么!某亦不能常見天帝。”
講到此,與前面提到的什么“先知先覺”、“聽天由命”等,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術語罷了。正是:
列位仙公莫彷徨,
愚下不才敢更章,
班門弄斧表寸心,
拙作一書道吉祥。
谷溪注:承蒙您的支持和厚愛,非常感謝您來閱讀和收藏拙作。希望您能耐心看下去,以后的故事會越來越精彩。求收藏,求打賞、蓋章、送花。拜托拜托。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茍在初圣魔門當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魔門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撈尸人
人知鬼恐怖,鬼曉人心毒。這是一本傳統靈異小說。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消耗壽元灌注武學,可無限進行推演。沈儀凡人之軀,壽數不過百年,所幸可以通過斬殺妖魔獲取對方剩余壽元。在邪祟遍地的亂世中亮出長刀,讓這群活了千百年的生靈肝膽俱裂!從【鷹爪功】到【八荒裂天手】,從【伏魔拳】到【金身鎮獄法相】!沈儀偶爾也會沉思,這壽命怎么越用越多了?他收刀入鞘,抬眸朝天上看去,聽聞那云端之上有天穹玉府,其內坐滿了千真萬圣,任何一位都曾經歷無盡歲月。此番踏天而來,只為向諸仙借個百萬年,以證我長生不死大道。……此書又名《讓你氪命練武,你氪別人的?》、《道友請留步,你的壽元與在下有緣》。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現,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