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業金融藍皮書(2017):中國產業金融發展指數報告
-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 1214字
- 2020-10-30 17:26:06
3.2 產業金融的發展歷程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金融的發展始終是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的。但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產業金融的發展會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了解目前我國產業金融的現狀并進行梳理,是評價我國產業金融發展的必要前期工作之一。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化,我國產業得到了快速成長,國內經濟的發展水平實現了巨大飛躍,產業金融的發展也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元,大致經歷了改革開放初期、產業資本集聚期、金融市場活躍期、資本市場多元化時期四個階段。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市場經濟逐步取代計劃經濟,金融體制開始向中央銀行體制過渡,這種政府主導下的金融體系有利于資金的集中分配和管理,增加有效供給,緩解市場緊缺的問題。但是由于金融資源稀缺,金融市場體系不夠完善,有限的金融資源不可能通過市場作用來實現有效的、合理的配置,這時就需要通過政府的作用,即產業金融的手段來將金融資源集中投向幾個特定的產業,以實現產業的非均衡發展和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因此,在這一階段,產業金融的特點是政府主導型金融,以金融體制的改革來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市場經濟的發展使長期壓抑的市場需求逐漸釋放出來,從而需求帶動了大量投資,國有企業成為投資的主體,實現了快速擴張。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金融資源的稀缺性有所緩解,市場體系也有所完善,我國金融市場開始多元化發展,資本市場對產業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一階段,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產業資本快速積累,并伴隨著對資本擴張的需求,開始向金融企業滲透。
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產融結合的模式呈現多樣化態勢。國內實力雄厚的企業開始通過發起組建、投資參股、控股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實現了資本的多元化經營,并借助產融結合加快發展。這時市場已經能夠比較高效地實現資源配置,而另一方面,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必要性大大減弱,其缺陷也逐步顯現,“政府失靈”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產業金融所重點的支持的產業則從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低的產業向高附加值的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轉移,這時,政府在產業金融中的作用也逐步讓位于市場。
進入二十一世紀,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回歸產業,一方面整合產業鏈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走出去尋求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以獲得更大的市場和更好的資源,因此,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如跨國并購、跨境支付、國際租賃等。同時,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引進了大量先進的金融技術,使得金融工具、金融產品不斷創新,資本市場趨于多層次、多元化發展,這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高質量、多樣化的服務模式。因此,這一階段的產業金融呈現出產業化、集成化、多元化的特點,產業借助金融手段整合產業鏈資源,吸引產業集聚,從而促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