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教研敘事:由起始課“作家介紹”想到的

有一次視導聽課,老師講《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這是一節起始課。老師按照常規從作家介紹起始,課堂教學采用課前老師布置預習作業:查找有關莎士比亞的相關知識,上課時交流預習作業。上課伊始,老師先叫了一名同學上講臺進行交流。這名同學運用多媒體手段(PPT)向教室內所有人展示了她收集的作家信息,一張PPT、一張PPT地呈現,每張PPT上都是她辛苦收集的有關莎士比亞生平、逸事、作品、成就等內容,寫得滿滿的。此同學一張一張地快速讀過。當讀到第六張時,我觀察了一下教室,一開始時,很多同學是坐直了身體在聽,現在慢慢地放松了身體,或低下頭,或眼觀他處。這位同學呈現完所有PPT后走下講臺。老師又叫了另外一位同學上講臺進行交流,內容與前者大致相同。這時,我感到課堂里的空氣好像少了許多,有一種讓人困倦感。當第二位同學讀完PPT時,課堂時間已過去了大約7分鐘,老師沒有對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點評,便開始了正式講課,讓同學們打開書,學習《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這時我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多人機械地打開書,按老師的要求,齊讀課文。朗讀完后,又跟隨老師開始分析、解讀課文……往下的課,我的注意力始終不能集中,觀察整個班級,很多同學如我一樣,但授課教師似乎茫然不知。我和同學們終于熬到了鈴響。下課時,我問其中一位同學:“為什么第一位交流同學讀到第六張PPT時,你的頭低下,看別處了。”他很平靜地說:“老師,她讀的那些我都知道。我查的東西比她查的還多……”

課后我做了反思,這節課從老師的講解看,可謂認真備課;引導學生文本分析,可謂循循善誘,造成后面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應該就是開始作家作品介紹的教學環節。為何這個教學環節,會影響到整堂課的學習效果。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老師是否考慮到它與后面教學的關系。我想,老師是考慮到的。因為我們進行文學作品的賞析,需要“知人論世”的閱讀方式。所以,老師才會給學生布置“課下找查有關莎士比亞的知識”這樣的課前作業。但為什么一個正確的教學設計,卻沒有達到好的效果?學生課下所學與后面的作品賞析不能融合,這就是教學契機捕捉問題了。我聽完課后,始終認為這個教學環節與后面是脫節的,是有些水和油不溶的感覺。如何讓此環節與后面的教學環節融合,正是教師教學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地方。

第二,面對信息時代,我們教師如何使用好“信息技術”這一工具,是要認真對待的。在我看來,這個教學環節,教師沒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只是粗淺地濫用。在當下,教師和學生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是一個常態,如何讓學生使用好這一工具,是需要我們教師反思的。學生課下查找資料或是網上搜索,或是圖書館查閱書籍,教師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要進行必需的指導和必要的任務安排的。因此,如何設計這一教學環節的學習任務,看似雖小,卻是非常有益于學生發展的。在當今海量信息時代,學會搜索引擎,并合理、有效使用,對于學生未來學習、工作都是有益的。

第三,交流環節,如何讓發言同學與聽講同學更好地進行互動,讓彼此有所收獲,這是教師應該思考的。現在許多的交流互動,看似熱鬧,但在課堂學習效果上往往出現“熱鬧是他們的(發言同學),我(聽講同學)什么都沒有”的現象。如何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需要我們教師的智慧。只有交流雙方互動起來,才能產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

針對這一教學環節,課下與教師交流,提出如下改進意見:

一、修改“布置作業”內容,創設情境,加入一些要求

圍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這篇課文,找查有關莎士比亞的信息。

(修改的目的是在海量的信息中,明確方向,找有用的東西。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教會學生面對復雜的信息時,找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漫無目的浪費時間。)

補充要求:1.資料查找要求:①整理作家的主要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以及對世界文學、文化的影響。不超過200字。②歸納整理,與課文相關的信息,可以提供給其他同學,對其閱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有所幫助。不超過200字。

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合信息、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制作課件要求

交流時使用多媒體PPT,每張PPT上的文字,不得大段粘貼,可以使用圖片、思維圖表來呈現。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此項能力的培養,對于部分學生未來發展是非常有用的。能做好一組具有“圖文并茂、言簡意賅、一目了然”特點的PPT,需要學生有很好的抽象思維能力,平時教學中教師是可以完全滲透的。

三、課堂發言要求

交流發言,每人一兩分鐘,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對于學生的發言,目前教學中存在著教師評價的隨意性。對此,教師應做出交流的評價量表,這個評價量表作為每次發言時的評判,由聽講學生計時、按評價表打分,可分小組進行,發言同學或自薦或者學習小組推薦,也可由教師安排一些不愛發言的同學,給其口語交流的機會。

從這一教學環節宕開一筆: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面臨工作總結發言的問題,作為具有工具性的語文課,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環節中有意識地設計一兩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有益的訓練。我們今天在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引導、幫助,也許就是學生未來騰飛的助力。于是想到多年前,工作室里的一位青年教師,后來當了國家公務員。靦腆不愛說話的他告訴我,正是由于教師培訓中的“說課訓練”,讓他在公務員面試答辯中,從容鎮定、論述條理清晰。

此課以后,對于工作室的青年老師,在進行每學期的研究課實踐中,凡有“作家作品”學習環節,這節課的“修改環節”成了青年教師教學培訓的“必修環節”。

我常想遠古人類使用火、使用石器從野蠻走向文明,這是工具發揮了推動作用。當下的信息技術,互聯網也是“工具”,如何引導學生合理、科學、高效地使用,應該是我們教師思考、實踐研究的課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天祝| 嘉黎县| 潮安县| 新化县| 南充市| 鄂尔多斯市| 黔东| 读书| 周口市| 卢龙县| 河津市| 开江县| 伊春市| 大同市| 水富县| 东辽县| 滦南县| 宁乡县| 清苑县| 大埔区| 梁山县| 易门县| 临海市| 沙河市| 金川县| 夏河县| 元江| 宁乡县| 宝兴县| 丹寨县| 怀集县| 梁河县| 南平市| 尉犁县| 江口县| 南靖县| 巩留县| 邹城市| 鹤峰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