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基于學生發展的“學習任務”設置

教研思考:由“游戲任務”談“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群”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的“新詞”。說它新,是因為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沒有提到過。它的出現,讓許多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感到有些茫然:一是不知何為“學習任務群”;二是不知如何設計“學習任務群”;三是不能很好地界定“語文學習任務”是什么;四是“任務”界定的內涵、外延是什么等等一系列問題。這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實施時,語文教師遇到的突出問題。不把“學習任務群”這個概念弄清楚,高中語文教學的定位、教學設計就無從展開。對此,作為區域教學研究,我們本著從“師情”出發,基于“問題”切入,開展“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

教師對“學習任務群”的茫然,究其根源是“目標”與“任務”之間的關系沒有想清楚。如果把這層關系想明白,對于“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就會進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舉一個淺顯通俗的例子,來闡釋“學習任務群”。

在電子游戲中,常有“任務”設置和完成這個環節。這里的“任務”是一個“窗口”,游戲設計者通過這個“窗口”引導玩家去了解游戲的系統、規則、機制等。比如,在游戲的某一場景中,任務是“使用‘大火球’,去殺死五個不同類型的怪物”。游戲設計者在設計這個任務時,首先要考慮到“目標”,這里的“目標”可以分為深層性目標和表層性目標。玩家需要通過不同形式(如玩家觀看“大火球”的文字教程、動畫演示、他人操作,自己親自操作等)掌握大火球的使用技巧,然后使用“大火球”攻擊并殺死不同類型的怪物,達到表層性目標。在攻擊殺死不同類型的怪物過程中,玩家將感受到大火球的攻擊效果,會有不同的使用體驗。與此同時,玩家面對不同類型的怪物,會采取不同的攻擊策略,感受最有成效的攻擊結果。在達成表層性目標的過程中,玩家自己學習、理解、感受、體會到大火球的攻擊效果。同時,玩家在使用“大火球”的過程中,還會和其他玩家進行技術、使用體驗的交流,甚至合作,最終達到設計者預先制定的深層次目標——體會大火球的攻擊效果。

我們用一張思維導圖來呈現游戲設計者的設計思維:

在一個游戲中,設計者會提出不同的目標,圍繞目標開啟不同的“窗口”,即任務,這些“窗口”稱為“任務系統”。設計先要考慮深層性目標,為落實深層性目標,設計者需要玩家通過不同形式來達成表層性目標。在完成了不同任務之后,便達到了設計者所要求的目標,理解游戲的玩法和特點,最終達到游戲的終點,獲得游戲的成就和滿足感。

我們由此遷移思考: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便是游戲的設計者。首先教師要明白深層性目標和表層性目標,然后思考要達到表層性目標的不同形式。這便是“顯性任務”的設計,即開啟的“窗口”,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通過“窗口”引導學生去了解、把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換言之,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過程,積累語言運用的經驗,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握其特點和運用的規律,形成能力,達到表層性目標。在完成這表層性目標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理解、感受、體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生發熱愛之情,發展自己的思維邏輯,提升思維品質,培養審美的情趣,獲得審美的愉悅,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便落實了語文學習的深層性目標——“語文核心素養”目標。

因此,“學習任務”的設計需要以下要素:情境(游戲中的具體場景)、目標(深層性目標、表層性目標)、任務學習指導(玩家觀看“大火球”的文字教程、動畫演示、他人操作,自己親自操作等)、任務完成的支架(玩家完成任務所用的工具、戰略等)、具體任務的實施及要求、學習體驗和成果分享(玩家間的交流、互動、合作等)。我們還可以思維導圖來呈現學習任務設計的思路。

在教師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時,一定要確立讓學生自主動起來的語言學習任務,教師要有明確的指令,來確立“任務”。這一設計類似“使用‘大火球’,去攻擊五個不同類型的怪物”這樣可具體實操的活動。因此,此輪課改對教師的一個挑戰,就是教師要轉變思想,轉變角色,由輔以化為、由什么轉化為什么。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真正轉變供給側,因此教師備課的重心更多應放在如何讓學生學,如何創設學生學習活動的情境(如游戲中的場景),如何通過設計的“窗口”如“社會生活窗口”“個人體驗窗口”“學科認知窗口”從而讓學生了解語言運用、閱讀審美、文化傳承等方面的知識,形成能力和素養。教師可以在這些“窗口”里創設一些“主題任務”,如“家國情懷”“奮斗的青春”“《論語》在當下意義”“從詩人詩作看人生選擇”“夢想與追求”“跨越時空的鄉情”“行走著的成語”等等。在這些主題任務下,設計多樣的完成表層性目標的任務,組織學習資源作為任務完成的支撐、戰備,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任務的實施),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增長語言、人文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培養閱讀、審美能力),形成語文的核心素養。

以“戲劇閱讀”為例,設計學習任務。

設計場景:

任務一:你的班級要排演《哈姆萊特》第三幕的第一場,你作為班里編輯,需要為這一場戲寫一個“人物說明”,請參照戲劇的人物說明的寫法(如《茶館》中的人物說明),為參演同學寫一個“人物說明”。

設計場景:課本劇(《哈姆萊特》第三幕第一場戲)。

具體任務:寫一個“人物說明”。

了解任務:參照戲劇的人物說明的寫法(如《茶館》中的人物說明)。

實施任務:①寫作(《哈姆萊特》第三幕第一場戲的“人物說明”); ②學生排演時使用劇本的“人物說明”。

分享體驗:班內交流。

這個學習任務的表層性目標:知道戲劇劇本的“人物說明”的特點、寫作規律,會寫“人物說明”。學習任務的深層性目標:①會閱讀劇本、鑒賞劇本、觀賞戲劇;②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表達交流能力。

新的課標對教師的要求,不再只是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而是對課程的設計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教學方式的真正變革。教學設計中要明白學生能力、素養的形成不是由單一的學習任務來完成,而是在眾多的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形成。當多個學習任務組合起來,成為“任務系統”,便是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習任務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孙吴县| 临洮县| 疏附县| 合江县| 石门县| 阿拉善右旗| 宿州市| 会宁县| 叙永县| 太原市| 普定县| 光山县| 西吉县| 临邑县| 明星| 河西区| 兰考县| 弥渡县| 泰宁县| 额敏县| 读书| 汾西县| 兰考县| 鹰潭市| 广水市| 潜江市| 霍邱县| 青冈县| 延吉市| 同江市| 嘉荫县| 隆昌县| 上犹县| 平陆县| 子长县| 新营市| 浪卡子县| 迁安市| 崇信县|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