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機器人技術是科學技術的制高點,是國家創新能力的標志,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我國機器人產業經歷了短暫的搖籃期,迅速跨過實用期,正邁入普及期。

本書研究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首先我們將機器人界定如下:機器人是指基于現代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自動化機制、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具有感知、決策、執行等功能的產品、設備、儀器和成套系統的統稱。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大細分領域。

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國家開始逐步完善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2017年6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現今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國家標準,替代原《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新標準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機器人制造首次作為獨立的行業列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之中。

2017年上半年,國務院、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又陸續出臺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關于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文件,引領行業有序發展。2017年和2018年,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圍繞智能機器人基礎前沿技術、新一代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幾個方向對重點專項進行了部署。在各類政策引導、資本作用以及轉型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用10年的時間基本走完了日本20年的發展歷程,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工業機器人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2019年2月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加快制造業結構調整。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以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制造骨干企業。”

國家一系列的政策相繼出臺,為未來機器人產業建設提供了最堅實的土壤。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保障,以及需要一系列硬件設備、軟件、技術等基礎條件,粵港澳大灣區各個城市之間正在形成合力,逐步推動著我國機器人產業的創新發展。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其成熟的金融體系、商業模式以及優秀的大學為機器人產業所需的資金和人才提供助力;深圳以高新技術產業發達聞名,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創業氛圍,目前深圳工業機器人已形成了包括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服務等環節在內的上下游產業鏈;廣東省內的佛山、東莞、珠海、惠州等城市,擁有不少傳統產業集群的優勢,包括家電、家具、陶瓷、五金、3C產品、芯片、通信設備,等等,這些都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成為機器人產業落地發展的重要核心區域。

《深圳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年)》顯示,深圳市機器人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深圳市機器人企業的個數從2017年的594家增加到2018年的649家,機器人工業總產值從2017年的1035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11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率為13.82%,總產值仍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本書講述了來自深圳的6家機器人企業的故事,其中,泰達機器人、鴻栢科技、中科德睿、洲際通航4家企業屬于工業機器人類別,勇藝達和銳曼智能機器人屬于服務機器人類別。

為什么要先介紹工業機器人,再介紹服務機器人呢?是因為自動化技術和機器人技術替換的第一波勞動力,大多來自危險的、骯臟的、乏味枯燥且絲毫不涉及人際互動的行業,比如焊接、噴涂、裝配、檢測等行業。但機器人正在向服務業中需要個人化技能的職業進軍了,包括法律咨詢員、商場導購員等。而隨著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需要情感感知、空間推理能力和語境理解的這類工作,也開始向機器人逐漸敞開大門。

我們走進這些機器人企業,一方面可以看到機器人能夠幫助或者代替人類做單調乏味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到機器人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未來的機器人產業充滿期待。機器人的出現,將為我們的社會帶來諸多好處,職業傷害將日益減少,車禍或者犯罪率降低,手術更安全,還有其他無窮的可能性。

筆者贊成亞力克·羅斯在《未來產業》一書中所說的觀點:“面對科技,最大的贏家將不是加倍復制過去,而是能成功引導人們轉向成長產業的社會和企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天等县| 龙岩市| 金山区| 天镇县| 屯留县| 双桥区| 涟源市| 呼和浩特市| 万山特区| 镇平县| 洪雅县| 长乐市| 台州市| 武胜县| 武威市| 五寨县| 德惠市| 柘荣县| 汤阴县| 彰化县| 汉沽区| 车险| 富民县| 林芝县| 中西区| 澜沧| 台北县| 大安市| 涿鹿县| 富宁县| 定结县| 罗山县| 嵊州市| 左权县| 同江市| 肇州县| 榆社县| 衡阳市| 乌鲁木齐市| 施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