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未來已來

王京生
國務院參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獎章”獲得者
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深圳大學客座教授

如果把亞洲分成大陸亞洲和海洋亞洲的話,那么珠江入海口就是兩者的連接點,這里將崛起世界上最密集的城市群。這種說法,曾出現在英國作家詹姆斯·克拉維爾于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小說《望族》中,無形之中成為今天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絕佳預言。

回望這片灣區城市群的現代化進程,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改革開放前,從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崛起,與澳門一道,為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做了前期準備,成為中國觀察世界和引進外資的重要窗口;第二個時期,經過40年改革開放,以深圳為代表的灣區城市,不僅自己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蝶變,一躍成為領跑全國的先鋒城市,同時也使整個城市群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為粵港澳大灣區媲美于世界其他灣區奠定了基礎;第三個時期,中央作出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部署,并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表明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代表性地區,將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粵港澳大灣區云集廣深港三大國際大都市,造就了以東莞、佛山為代表的世界制造工廠,擁有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等一系列世界級港口群,形成“城市群+港口群+產業群”的超強世界城市群。其城鎮化水平、土地面積、人口規模、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和產業競爭力,都堪與世界一流城市群匹敵。

暢銷書《變量》里說,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是哪一個?香港?廣州?深圳?都是,又都不是。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更像是一個超級的組合城市。

一個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并駕齊驅的世界級城市群,已經呼之欲出。粵港澳大灣區土地面積5.6萬平方公里,約7000萬的人口規模,以僅占全國0.6%的土地面積,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總量的12.57%,未來增長空間十分巨大。自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之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引起全球關注。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將超過1億,實現人口翻倍,意味著有望超過世界三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中國最有活力的經濟板塊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將引領下一波的世界發展潮流。在這樣的情況下,觀察它今天的科學技術、產業布局,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情況尤為重要。實際上,我們在用今天的眼光瞻視未來,而未來已經在我們面前呈現清晰的輪廓。

作為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誕生在一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基因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一個個新鮮詞語不斷涌現。由這些詞匯堆砌的未來世界,是一個機器人可以代替更多人類工作的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逐漸模糊的世界,也是一個創新驅動、充滿幻想的世界。

粵港澳大灣區血脈里擁有天然的創新基因,它的戰略定位就是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這里,不僅金融產業發達,而且未來產業發展速度國內領先。在這里,開始流行給新出生的嬰兒做基因檢測預測性格,中學生開始學習人工智能的編程課程,工業機器人代替了更多的年輕人在流水線上工作,服務機器人出現在機場擔任迎賓或在商場擔任導購,無人駕駛的大巴開始在街頭試運行,新能源出租車取代了傳統汽車,自助圖書館和自助辦證等越來越多的自助機器闖入我們的生活,無人機不僅可以航拍而且能服務消防和公安領域。這一切分明在說:未來已來。

在這里,傳統產業從業者已經不再觀望,紛紛引入互聯網技術或者人工智能技術,各個產業在悄悄地升級,流水線上大量的工人紛紛涌入城市做起了快遞員和銷售員;年輕的父母開始為子女選擇專業感到苦惱,時常在一起討論學習哪個專業未來更有前途,或者最好是從什么年齡開始學習編程課程。因為站在時代大潮的路口,他們非常明白,未來的變化只可能更快速、更迅猛,父母是否有能力為孩子規劃好未來,這個問題讓人思慮再三,且忐忑難安。畢竟,他們雖置身其中,卻對未來產業所知甚少。有人說:“你的對手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整個時代。”現在看來,這句話還是很中肯的,不論個人或者企業,成功的最終決定因素是我們能否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而只有那些洞察趨勢的先行者,才能把握時代的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二節指出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描繪出了大灣區未來的產業格局。“依托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等高端要素集聚平臺作用,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打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圍繞信息消費、新型健康技術、海洋工程裝備、高技術服務業、高性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及其關鍵環節,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

“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叢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創業故事和產業趨勢,主要探索未來20年中能夠主導我們經濟和社會的產業。5冊圖書是基于未來的5個關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分類創作的,包括機器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物聯網,之所以選擇這五大產業不僅僅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重要性,各自擁有數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的產值空間,而且也因為它們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代表,彼此之間密不可分。比如,新材料是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生命健康等產業的基礎;同時,隨著BT(生物技術)和IT(信息技術)逐漸融合,生命健康產業也需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物聯網同樣與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技術分不開。顯而易見,未來世界將是一個多元技術、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的世界,讓我們對未來不禁浮想聯翩。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賦予深圳無比崇高的歷史新使命。從一騎絕塵的“深圳速度”,到以高產出、低消耗、低污染為特征的“深圳效益”,到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深圳質量”,再到對標國際一流、打造更具時代引領性的“深圳設計”“深圳品牌”“深圳標準”……深圳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先行示范,如果說最初只是深圳的使命,今天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自覺追求,沉淀為深圳的城市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文化血脈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深圳新的使命,深圳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本系列叢書里絕大多數的企業案例來自深圳,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深圳企業家群體銳意進取的精神,而且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學習樣板,深圳正在積極地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加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先行示范、創新引領的背后,實際上需要一系列的支撐,特別是文化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托舉一切的大地。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往往是文化發達的國家。文化驅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正是融合了創新、智慧、包容和力量的文化,在不斷的流動與碰撞中,為經濟社會尤其是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力和持久的支撐。

我們創作“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叢書,一方面,站在未來產業的大潮里,傾聽未來產業中的弄潮兒講述精彩的創業故事,看他們是如何把一項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又是怎樣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這些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和專家的產業展望內容,也可以給父母和年輕人一些啟迪和智慧,使其感受到創新背后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幫助我們和下一代更從容地面對新的經濟浪潮。

未來在有準備的人們面前已經到來,因為承接未來的一切早已開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奉节县| 东阳市| 常德市| 治县。| 永清县| 滦平县| 恭城| 郁南县| 恩施市| 措勤县| 莲花县| 双牌县| 泰安市| 美姑县| 贵定县| 永年县| 舒兰市| 乌鲁木齐县| 怀化市| 阳信县| 马山县| 鹰潭市| 克什克腾旗| 都昌县| 甘孜| 建阳市| 贵南县| 渑池县| 墨竹工卡县| 岳阳市| 温宿县| 亳州市| 汉川市| 文昌市| 利川市| 磴口县| 运城市| 江川县| 靖远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