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題:問題分析與解決十二法
- 殷祥
- 1910字
- 2020-10-30 15:06:20
八、你有職業信仰嗎
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曾經說過,與其說一個人像他的父母,不如說他更像這個時代。金錢不代表一切,人最終還是需要感動和醒悟的,這個過程需要有關愛、付出和責任。
我覺得職業上的信仰比任何時候更迫切地需要回歸。否則,我們的社會將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一個人如果在精神層面無所依、無所畏,那他必定受制于感官上的欲望。在市場經濟與社會不斷地發展演變中,沒有職業信仰,人們就會開始迷失自我,做出許多違背初衷的事。
我覺得信仰不是目標,也不是使命之類的東西,它是一種生活的狀態和愿景。信仰不是被實現的,而是一種在路上的過程,是被用來永遠追求的。因為有了信仰,人的思想才會充實,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如何去做;因為充實,人的內心才有了真實的快樂。
人類最充沛的幸福感來自精神狀態,而統攝精神的最高力量就是信仰。我們需要信仰的支撐,使我們的精神不動搖地維系我們的理想世界。信仰不是證明,也不是邏輯,而是將一件事情堅持到底。
英國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我相信,信仰是我們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信仰,等于反對我們一切創造力量的精神源泉。
中國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說過,舞蹈是什么?是語言、是信仰、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凡有大成者都對自己的工作十分投入,他們歷經困苦,卻無怨無悔,像對待生命一樣負責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信仰、有熱愛。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堅持這種信仰就可以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信仰是心中的“綠洲”。愛情可以是一種信仰,職業也可以是一種信仰。把自己的職業當成自己的信仰,那會增加我們的幸福感。職業信仰的樹立可以幫助我們堅定未來的目光,讓人生充滿外在物質無法填補的內在精神的激蕩!
社會中很多人都有信仰,對自己的信仰十分虔誠。那么,現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像對待自己的信仰那樣對待自己的職業呢?
信,相信。仰,敬仰。信仰,對世界觀、人生觀相信并敬仰,在生活中按照所信仰的世界觀、人生觀行事與做人。不能照做,不叫真信仰。不同的信仰,決定了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出發點,也決定了他的所作所為,而他將來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追求信仰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過程,而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信仰包含著信仰者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信仰是一種行為,它只有在被實踐的時候才有意義。我們的使命絕不是求得一個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可能不是那種由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使我們感到厭倦、勁頭低落、熱情冷卻的職業。
醫先品德而后學問,士先器識而后文章。社會中越缺失職業信仰,越意味著我們不能一味地隨波逐流,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職業信仰的回歸。但當下社會有很多人被偏頗的信息影響,內心失去了對職業的敬畏之心。
所謂職業信仰的實踐,在我的理解中,是一個人非常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并認真做好現在的每一項工作,只有這樣,他才會把一項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出滋味且富有創造力。能結合本職工作找到自己的職業信仰,從而把每天枯燥的工作轉變成有價值、有意義且充滿樂趣的工作,就是職業信仰的實踐。成功的過程雖然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同時也只有堅定職業信仰才能在遇到問題時迎難而上。
怎樣將職業信仰融入工作中呢?很多職場人士都讀過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的《把信送給加西亞》一書,借其中一段內容來給更多職場伙伴提供參考。
1.如果你只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將因此陷入平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雖然是獲得報酬,但工作能給你帶來的遠比工資要多得多。
2.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最普通的事,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任務順利完成,有利于你對大任務的成功把握。
3.如果你自認為敬業精神不夠,那就趁年輕的時候強迫自己敬業——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做任何事!經過一段時間后,敬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4.“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將會讓你從你的同事中脫穎而出,不管你是普通職員還是管理者,這都一樣。你的上司和顧客都愿意加倍地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5.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贊揚,就會贏得器重,同時也會獲取一份最可貴的資產——自信。
6.一個忠誠的人十分難得,一個既忠誠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難求。在人生事業中,需要用智慧來做出決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動來落實的小事甚多。少數人需要智慧加勤奮,而多數人卻要靠忠誠和勤奮。
7.熱忱是工作的靈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年輕人如果不能從每天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僅僅因為要生存才不得不從事工作、完成職責,這樣的人是注定要失敗的。
8.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回報也許無法立刻得到,卻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
9.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這可能就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