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三首①(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②,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③,曳裾王門不稱情④。淮陰市井笑韓信⑤,漢朝公卿忌賈生⑥。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⑦,擁彗折節無嫌猜⑧。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行路難,歸去來。
①《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名。 ②社:漢時民間二十五家為一社,漢以后為民間飲食宴樂之所。 ③彈劍:用馮客孟嘗君事,詳見《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其一)詩注。 ④曳裾王門:意為寄食于王公貴人之門。曳,拖。裾,衣之前襟。不稱情:猶言不順心。 ⑤韓信:秦漢之際人。先依項羽,后歸劉邦,佐劉邦得天下,封淮陰侯。被誣叛逆,為呂后所殺。信少時有大志,貧賤,嘗為淮陰無賴少年所辱。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⑥賈生:即賈誼,洛陽人。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任太中大夫。多次上疏批評時政,遭權貴忌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后在任梁懷王太傅時,郁郁而死。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⑦“君不見”句:燕昭王、郭隗及以下劇辛、樂毅事,俱見前《燕昭延郭隗》(《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五)詩注。 ⑧擁彗(huì):古時迎接長者之禮儀。長者至門,主人以衣袂擁彗卻行,恐塵埃及于長者,以示敬意。彗,帚。折節:屈折肢節,即鞠躬。
李白《行路難三首》,非一時所作。此首當為開元十九年初離長安前所作,是他一入長安坎坷遭遇的真實寫照。全詩感情由憤激而悲涼,一瀉直下,全無曲折,盡情披露初從人生戰場敗退下來的天才人物的悲切心緒。寫法上的突出特點,是多用典故和長短句的錯綜使用。由于有真情流貫其中,用典雖多而絕無堆砌板滯之嫌,讀來但覺古今之情融成一片,感憤萬千,悵恨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