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栩瞄了一那壯漢眼,回過頭來正待說話,忽然間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回頭看那壯漢。
看那時,那壯漢身掛一把弓,一手提著韁繩,一手提著一把鳳嘴刀,威風堂堂。從此人的氣場,趙栩就已看出此人武功卓絕,這人定是一員猛將,想起這里是濟陰,地處兗州,一時想不起這里有什么猛將,見他身掛一把弓,趙栩心中一驚,三國中的神射手,第三是太史慈,第二是呂布,第一是黃忠,這人難道是黃忠,不對啊!歷史上記載黃忠明明是南陽人,怎么會到這來了?不管他是誰,反正也是一名猛將吧,先問問再說。
趙云和陳到發現趙栩看向其他地方,往那看時,見一個中年壯漢架著馬車,以趙云和陳到的眼力見,也以然看出這人身手不凡。
趙栩忽生一念,說時遲,那時快。趙栩直接提槍縱至那人馬前,那馬受驚,前蹄躍起,大聲嘶叫,那壯漢急忙拉住韁繩,只手一拉一放,那馬即安穩下來,趙云和關羽等武將看了心下暗暗稱贊,這人好大的氣力,那壯漢手提鳳嘴刀,喝道:“哪里來的小子,攔我馬車!”
劉備等急忙上來,劉備說道:“伯雄何故無禮”!
“哦!某非故意的,只是心急所致,實在抱歉,呃,某姓趙,名栩,字伯雄,敢問好漢高姓大名?”
那漢子聽言大驚,神情也緩和了下來,說道:“你便是那大破青州黃巾的趙栩!”
“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便是趙栩。”
“某姓黃,字漢升,南陽人,剛才某以為是歹人,因此無禮,還請將軍見諒。”
黃忠!竟然真的是他,趙栩大喜。 黃忠原為劉表手下,和劉磐一同鎮守長沙。原為韓玄手下將,年近六旬,有萬夫不當之勇,弓箭射術天下無雙。黃忠與前來取長沙的關羽連戰三日,不分勝負。黃忠感動于關羽的義氣,不忍用弓箭相傷,太守韓玄以忠戰關羽不利要處斬忠,為魏延所救,投降于劉備。黃忠隨劉備入西川,所到即克,戰功赫赫。后又率軍取漢中,定軍山親斬夏侯淵,為取漢中的第一功臣。后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并列,后來劉備伐吳為關羽報仇,黃忠不顧年邁,請令擔任先鋒,為吳將馬忠偷襲射中,回營后不治而亡。
“哪里,是某沖撞在前,該道歉的是我才是,你剛才說你叫黃忠?”
黃忠本來聽說趙栩的事跡,對趙栩很是佩服,但此刻聽得趙栩相問,心下很是不喜,心想:我又不是和你一樣的將軍,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何故如此。當下冷冷的道:“某便是黃忠黃漢升。”
此時黃忠言語已無恭敬。
劉備和趙云等人也很是疑惑,都心道:趙栩今天為何如此失態。
趙栩在大喜之中,還尚未聽出黃忠的語氣,聽得黃忠確認,更是大喜過望,拱手說道:“某觀漢升兄你武功卓絕,為何不投軍一展身手啊!”
黃忠見到趙栩拱手做禮,言語中并無輕慢之意,尋思:我剛才莫非是理解錯了。也收起脾氣,亦回趙栩一禮。
嘆道:“某非不想啊!只是我兒現在命在旦夕,離不開身,我正到處尋訪神醫華佗,希望他能救我兒一命,唉!敢問將軍來此可曾見著神醫華佗先生啊?”
“華佗?”趙栩聽罷轉身向華佗拜道:“還請先生救一救。”
“華佗,你便是華佗!”黃忠聽得趙栩言大喜過望,下馬跪拜道:“還請先生救我二一命,黃忠定感激不盡,日后如有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華佗急扶起黃忠,緩緩的道:“好漢請起,救死扶傷本就是老朽之職,不必多禮,好漢之子現在何處?”
“哦,就在車上,先生請。”說罷黃忠拉開車簾,只見一滿面雪白的少年躺在車上,看起來奄奄一息,顯是得重病了,但在后世也看過醫書,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趙栩也看過,所以趙栩眼光來看,這少年顯是得了傷寒吶!唉,這傷寒在后世不過是小病,在古代卻是要人命,趙栩不禁暗暗慶幸,還好自己不是出生在古代。
華佗走上看,把著那少年的脈,不一會,華佗說道:“此易事耳。”
黃忠大喜,華佗投之以藥,“服用半月可愈。”黃忠喜極而泣,拜謝華佗,說道:“先生大恩,黃某無以為報,單憑先生吩咐,黃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漢請起,老朽可當不起啊!你若要報恩,吾今投了劉皇叔,你何不投也。”華佗一手指劉備說道。
黃忠聽言,向劉備拜道:“某早聞劉皇叔乃當世英雄,本有意相投,只可惜吾兒重病,無緣得見,今天先生即舉薦,某豈有不從之理,忠不才,愿隨將軍持鞭墜蹬,肝腦涂地。”
劉備大喜,扶起黃忠,以美言說之,黃忠大悅,眾人見得了華佗,又得了黃忠,都是十分歡喜,趙栩更是激動。歇息不一日,眾人即動身前往會盟。
……
數日間,劉備率趙栩,關羽等將并五萬精兵來,一人率兵接著。見著劉備,大喜。
“操久聞劉皇叔之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曹操?趙栩見那人時,身高不過一米六幾,細眼長髯,其貌實在不敢恭維,難怪后世都說曹操其貌不揚,一臉奸相。趙栩知道曹操雄才大略,城府極深,趙栩心下暗想:該早點除掉曹操才是。
“哪里,備聞曹操曹孟德只身刺殺董卓,膽氣過人,劉備佩服的緊。”
“哈哈,皇叔過獎了,來!請!”
“請!”
不一日,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續二百馀里。曹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后進兵。”曹操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劉玄德乃漢室宗親,他們二人可為盟主。”
“劉備才德威名遠不如本初,還是讓與袁本初的好。”
“哪里,玄德公本漢室宗親,又大破黃巾,平定青州,紹遠不如你,還是你當為好。”
劉備與袁紹再三推辭,最后劉備身后閃出一員大將,乃是趙栩,說道:“非袁本初不可。”劉備也應和道。
曹操見著趙栩,問道:“此何人也?”劉備答道:“此乃我大將趙栩也。”
曹操大驚,說道:“莫非以百人破黃巾賊的趙栩?”
“正是。”
眾諸侯本來見著趙栩接話,心下不滿,心道:我們諸侯說話,哪有你說話的份,但見劉備面上,一時不好發作。。這時聽得趙栩之名,盡皆失色,諸侯早聞趙栩百人破幾萬黃巾賊,這下收起了不滿之意,面面相覷,生怕惹了趙栩這個猛將。
眾諸侯見劉備堅決不肯當盟主,才紛紛道:“非本初不可。”,袁紹見劉備執意不肯當盟主,方才接受。
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并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歃血為盟。
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
歃血已罷,下壇。眾扶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
曹操行酒數巡,言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道:“惟命是聽。”
袁紹道:“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馀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出道:“堅愿為前部。”
袁紹道:“文臺勇烈,可當此任。”
孫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