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離京前夕(二)
- 我,朱由檢,只想躺平當王爺
- 陳道儒
- 2772字
- 2025-06-16 08:20:00
是夜,信王府后花園。
經過白天的事,周玉鳳和兩個側妃彼此之間算是熟絡一些。
這會約在一起聊天。
自從信王成婚后,雖說頗有獨寵周玉鳳的意思,但成婚都數月了,她的肚子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讓周玉鳳實在有點慌,以至于偶爾還會讓朱由檢多多寵幸兩位妹妹。
封建時代,夫妻雙方沒有孩子,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女方有問題。
朱由檢無論是前主還是現在的,倒是都不在意,現在的更不在意了,況且現在一男三女年齡都比較小。
“殿下突然就要出門遠行了,還真有些不習慣。”聊著聊著周玉鳳起了個話題,今晚她是帶有目的的。
“殿下身邊都是男子,起居總歸是不便。”周玉鳳略帶擔憂地說。
這話一說,另兩個側妃也都沉吟起來,田秀英道:“不知能否帶些婢女,殿下離京后身邊都是男人,粗手粗腳的如何能照顧好殿下呢。”
周玉鳳暗暗翻了翻白眼,帶婢女萬一有個一萬,我倒是無所謂,你倆不就吃虧了。
“想來是不行的,未曾聽聞總督有帶婢女的。”這話當然是托詞,周玉鳳也不清楚。
“可以帶婢女,不過殿下此行長途跋涉,恐怕婢女吃不消。”袁清秋接話,她父親袁祐是百戶,對這些有一點了解。
田秀英插話,調笑道:“玉鳳姐姐,不知道能不能讓袁妹妹跟著去呢,袁妹妹可是擅長騎射的女將軍呢。”
袁清秋沒想到田秀英居然說到自己頭上,肉眼可見的臉紅了,“姐姐莫要玩笑,哪有總督帶妾室赴任的。”
主要是袁清秋也不敢想,三個女人中,她的受寵程度是不如前兩位的,一直都是王府中的小透明。
周玉鳳心想,這田妹妹誤打誤撞倒是把今晚的目的說出來了。
可以是可以,不過得跟皇帝請示一下,只要袁清秋同意,她明天就去找皇后說。
“秀英這話倒是提醒我了,殿下此行畢竟風餐露宿,普通女子應該吃不消,清秋從小習武,身子骨也比我們要好。”
“有清秋隨行,我和秀英也能放心。”
袁清秋自然愿意,不過一想到信王,臉上的紅暈稍稍退卻,繼而眸子充斥了暗淡,“妾并非不愿意,只是不知殿下同不同意。”
“清秋愿意就行,姐姐去跟殿下說。”
子時,在書房整理完思路的朱由檢,洗漱完回到寢室。
“玉鳳怎么還沒睡?”進了房間,見周玉鳳還在看書,好奇道。
周玉鳳聽到聲響,放下書迎上前幫忙脫掉外衣。“妾正等殿下呢。”
朱由檢聞言,心道莫非是臨行前要我交作業?朱由檢前世只是沒談過戀愛,又不是沒碰過女人。
這方面的意志力還是可以的,也沒有猴急,玩笑道:“王妃有何正事?說來與本王聽聽。”
外衣脫掉后還順手攬住周玉鳳的腰,周玉鳳本想去放衣服,被攔住順勢靠在朱由檢懷中。
“殿下即將遠行,妾和兩位妹妹都很是擔心。”
啊?三個作業嗎?生產隊的驢都扛不住吧。
朱由檢扯了扯嘴角,“王妃莫要擔心,皇兄也派了護衛,再說了也不是去打仗,沒什么事的。”
“殿下,妾想說的是,不如讓清秋妹妹隨殿下一同赴任可好?”
哦~是這事啊。
“怎么啦?突然要清秋一起?雖然此行并無危險,但風餐露宿的,清秋一個弱女子能行嘛。”
周玉鳳雙手抱緊他后腰,柔柔地說:“殿下忘啦?清秋妹妹自幼習武,身子可比妾和秀英妹妹強。”
這朱由檢還真不知道啊,主要是之前想起來的前主部分記憶并沒有多少袁清秋的片段。
而且自從穿越過來,朱由檢不過是例行公事去袁清秋那邊住過一晚而已,兩人也沒什么交流。
“這,孤不太舍得你們吃苦。”朱由檢也不好說不記得,只好找了個借口。
“妾跟清秋妹妹說過了,她是愿意的,只是她怕殿下不同意。”
“總督赴任不好帶家眷吧。”朱由檢想了想,又接著說。
周玉鳳這時離開懷抱,怔怔看著朱由檢,“可以的,殿下此行千里,妾無法隨行,心里難免會整日擔憂,如有清秋妹妹隨行,平時還能寫封信過來,妾與秀英妹妹以及王府中人也好安心。”
聞言,朱由檢重新將她攬入懷中,沉吟一會,“也好,只是此事還需請示皇兄。”
“殿下放心,妾明日進宮與皇嫂說一下。”
“行。”朱由檢應一聲,接著將懷中女子橫抱起來,笑著說:“接下來該聊聊正事了。”
。。。
翌日,朱由檢剛吃完早飯,便叫上王承恩出門。
昨晚思來想去,這個買糧人可以是他信王,但是恐怕沒多少人信。
所以還是得借勢,而這個勢最好就是勛貴了。
目前京城勛貴中威望最高的當屬英國公張維賢了。
東江米巷,英國公府。
王爺到訪自是貴客,張維賢聽到管家來報雖然吃驚,但也趕緊讓管家大開中門,隨即親自出來迎接。
張維賢在一個年輕人的攙扶下走出大門,拱手行禮,“信王殿下到訪,老臣有失遠迎,還望殿下海涵。”
國公府其他人也都行禮。
“孤未上拜帖,倒是叨擾英國公了。”
兩人在門口客套一番,張維賢趕緊將人迎了進去,同時讓管家上茶。
落座后,朱由檢便按照流程,開口聊一下家常。
“年初便聽說老國公身體不適,今日看老國公龍行虎步,想來是無礙了。”
張維賢笑呵呵的,看起來確實身體不錯。“呵呵,托陛下洪福,陛下遣了御醫,說老臣是酗酒所致,戒了大半年的酒,如今確實好些了。”
兩人就這樣聊了兩刻鐘,張維賢知道信王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所以也不著急,嘮嗑嘛,老人家我最擅長了。
朱由檢畢竟年輕,聊到沒話題了,只好開口說事,“不瞞老國公,孤此番拜訪,是有一事想要請老國公幫忙。”
剛剛還耳聰目明的英國公這會居然有些耳鳴,伸手拉了拉旁邊侍立的年輕人。
直到年輕人在他耳邊復述一遍,英國公才笑著說:“殿下請說,只要老夫能幫上忙的,斷無拒絕之理。”
“哦,這是老夫的孫子張世澤,世澤,快見過信王殿下。”
“英國公府張世澤,見過信王殿下。”
朱由檢點點頭,暗罵一聲老狐貍,剛剛還自稱老臣,這會變成老夫了。
“老國公,是這樣的,孤這次受陛下信重,出任總督一職,此事老國公應當知曉。”
見張維賢聽了年輕人講述后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便接著說:“過程緣由就不多說了,現在有個問題,孤欲從南方購一些糧食,數目約為一百萬石左右。”
隨后朱由檢大致說了一下,大概就是信王府是出得起價錢的,至于購糧所需銀兩,王府自有籌措之道,老國公無需掛懷。
但是現在外界對信王府的家底恐怕比他這個信王還清楚,所以想請老國公幫個忙,做個公證。
張維賢沉吟片刻,做個公證倒是無妨,信王的名聲在朝臣眼中還是特別好的。
“敢問殿下,南方如何有多余的糧食賣與殿下呢?”南方的糧食除了本地用之外,大多也都充作漕糧運京,即便有一百萬石也需要經過搜刮,這費時費力的,利潤也不知道高不高。
“孤聽說安南那邊糧食一年三熟,每年產的糧食多到倉廩溢出,南方的商人可以從安南購糧嘛。”朱由檢笑著說。
“哦,這個老夫還真不清楚。”
張維賢又問了一些細節,比如信王府出價幾何,運到京城找哪里交接之類的。
朱由檢一一解答,出價嘛,目前京城的糧價一石平均是一兩,這本就把各地運來的損耗算在里面了,所以信王府出價一石1.1兩(一兩一錢)購糧。
也就是一百萬石糧食,朱由檢要多花十萬兩來買,對比一下購買力,一兩銀子大約是后世600元,十萬兩。。
朱由檢心里默算一下,大約是6千萬。。。
嘶。。。雖然不是自己的銀子,但還是有點肉痛。
而且安南那邊的糧食很便宜,一兩能買兩石甚至三石。
可以預見的是,這6千萬,啊不,這十萬兩幾乎是純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