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 公主心計
- 千斛明珠
- 2328字
- 2020-10-23 20:28:35
五月里人間春色正濃,所有的花色似乎一夜之間開遍了帝都。楊柳枝頭黃鸝輕啼,嚶嚶婉轉,像是一首極為動人的小曲。
蕭皖南的事情過去已經有些日子,朝堂似乎又變回了平靜。不,應該說局勢仿若結了冰的湖面,表面平淡安靜,私下卻是暗流洶涌。
丞相邵東閣拉攏了大理寺卿謝寒詞,在朝堂之上越來越有獨霸的地位,商量起朝政之事,但凡問策,群臣皆是眼看著他,雖然他對平安恭敬依舊,眼底潛藏著的欲望卻開始展露面貌。平安表面上倒是不動聲色,心里已然起了戒備。
不過,當務之急卻不是這件事。
江北之地傳來洪澇消息,尚西又有蝗蟲之災。兩禍并起,引得人心惶惶。早前南閩的瘟疫已經廢了朝廷不少氣力,國庫財務也擋不住救災所需。
一時之間,竟有流言傳出來,說是因為平安一介女流監國,有違天道,故而天降罪于趙國。上位者最是畏懼如此流言,朝臣本來就對平安監國一事不甚滿意,只是因為她手執先皇旨意,行事果斷堅毅,隱忍不言,但是神色之間不免有些欠奉。而百姓卻不管這許多,只想著趙國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平靜無災,自從平安長公主監國以來,趙國又是瘟疫,又是旱澇,不可謂不多災。既有這樣的事情,當然免不了有這樣的說法,當下憤憤不已。
“長公主,他們實在太過分了,發生這種事情怎么可以怪罪于你呢?”鴛鴦替平安不忿。
平安蘸墨,在宣紙上寫著什么,聞言倒是淡淡一笑:“清者自清。”筆下未停,她說道,“只是這流言從哪一方傳出來,本宮倒是有點興趣。”能懂得利用時機這般打壓她的人,果真有些意思。她倒是不畏懼流言,只是流言使得有心人趁機作亂損傷趙國可就不是她愿意看到的了。“派人去查一查,流言最開始是哪里傳出來的。”
“喏。”鴛鴦奉命退下。
“長公主,陸文苑大人,王中大人,李靜一大人求見。”門外內監細而尖的聲音穿透了朱紅色的扃。
“宣。”
“微臣陸文苑,王中,李靜一參見長公主。長公主萬福金安。”著了錦衣紫袍的三位大臣進來御書房,向平安下跪行禮。
“起來吧,三位大人。”平安擱下了筆,道:“此番本宮將你們叫來,卻是為了江北和尚西的災情。”
“微臣明白,但是請恕微臣直言。”左側的李靜一說道,“上一回南閩瘟疫,雖然唐芎大人處理得極好,但是國庫為了救災拿出去兩萬兩白銀,如今國庫空虛,只怕再也負擔不起兩地的災情啊。”
“李大人所言甚是。”其他兩人附和道.
“本宮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平安微微一頓,道,“江北和尚西相隔甚遠,江北之地又多盜賊,即便朝廷派出了救災銀兩也難以保證是安全到達災民手中。本宮思慮再三,得了這樣一個法子。朝廷派人請江北尚西的富貴人家各自捐出萬兩白銀,登記在冊。來年朝廷為其減稅,一直減到他所捐出的銀兩用盡的那一年份。不知道三位大臣以為如何?”
平安此言一出,三人皆是一喜。是了,這就相當于是朝廷問當地殷實人家借錢救災,既有了救災銀兩,有免去長途跋涉運送銀兩還有可能被截的危險。此法甚是絕妙啊!
“一切聽從長公主的安排。”
“既然三位大臣都覺得此計可行,那就定下吧。王大人帶足兵將往江北而去,而陸大人和李大人便帶人往尚西而去。可?”
“喏。微臣告退。”
等三人慢慢退下,平安將筆重新拿起來,蘸著墨水寫完最后一筆。
三日之后,當鴛鴦將得來的情報上呈給平安,紙上寥寥數語,卻叫平安寒了雙眸。“原來是他。”倒是有些意外的人選,看來他似乎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出局。
燭火燃起,將平安手里薄薄的紙張吞噬,化為煙灰。
“長公主,我們要不要......?”鴛鴦試探著問。
“先等等。”平安舉手示意,道,“他既然煞費苦心布了這一局,本宮若是不應戰,豈不是辜負了他?”
翌日上朝,諸事皆罷。平安說了一句:“近日各地連起災情,使得百姓心慌,實非本宮所愿見。故而本宮決定和皇上去泰山祭天。”
朝臣一時嘩然。
泰山祭天原本是歷代皇帝即位封禪之后往泰山祭天,以此表示自己受命于天,乃是真正的天子至尊,有安撫民心之用。趙國也不是沒有皇帝因為災禍之事為使得百姓心安而往泰山祭天的前例,是以平安要這樣做的理由他們也明白。只是,還從來沒有女流去往泰山祭天......
“本宮決心已定,明日便啟程。朝中六部大臣不必前往,朝中事務一律是邵丞相暫代處理。”
“喏。”邵東閣和六部大人皆出列應聲。
朝中幾位重臣都沒有意見了,其他朝臣便禁了聲。想來也是,女子都已經監國了,去泰山祭天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當平安回了風華殿的時候,卻看見了坐在殿中的暖和公主。她今日著了桃紅色的宮裝,梳著時下最流行的驚鴻髻,整個人看上去十分秀麗,正宛如畫里的仕女。只是黛眉顰蹙,似有所思。
“長公主。”宮女看見她,施禮的聲音引來了暖和。
她刷的站起來,好似要興師問罪一般,待走了幾步,見平安眸如冰霜,便頓了一頓,才停下來不情不愿地施禮:“暖和見過皇姐。”
“何事尋來?”平安問她。
暖和公主本是氣焰沖沖,叫她的眼神一凍,說話聲音也小了一些。“你和皇上明日要去泰山祭天,是也不是?”
平安淺淺啜飲杯中茶水,回答的卻是:“你不能去。”
雖然答非所問,但是這個回答顯然正是暖和真正想知道的。而平安的回答使得她失控地叫了一聲。“為什么本宮不能去?”同樣是趙國皇室的血脈,為什么她和皇上可以去,唯獨她不行?
“不能去便是不能去。”平安沒有理會暖和陰沉沉的臉色,站起來徑直往殿內而去。掀開青色紗幔的時候,她頓住了腳步,道:“鴛鴦,送暖和公主。”
這就要趕她走?
暖和氣得臉色發青。她絕對是故意的,絕對是故意的!泰山祭天就是不讓她去,連個好聽點的理由都不愿意編。
平安,平安!
“不必了,本宮自己會走。”
鴛鴦看著暖和公主氣沖沖地跑出去,再回望青紗后的平安,不由在心里嘆一口氣。去泰山祭天并不是出游,一路上舟車勞頓自不必說,還有可能會......長公主分明是不愿意叫嬌生慣養的暖和公主吃苦受累,明明心里是疼她的,暖和公主不懂,長公主卻偏偏不肯說一句委婉解釋的話語,使得暖和公主對她的誤會越來越深。這可真是不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