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總序

黨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和總結,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全面闡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基本方略,明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目標,對未來五年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軍隊、外交及黨的建設九個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如何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勾畫了美好的藍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們黨立足國情,基于對世情國情黨情科學分析而對時代特征作出的戰略判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種歷史性變革主要體現為:經濟上,我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的時期;政治上,我們迎來政治穩定、社會安定、風清氣正,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的新時期;文化上,我們進入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們黨在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歷史性變革基礎上作出的戰略判斷。這一戰略判斷符合我國發展實際,準確標注出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對于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廣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前沿陣地。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為全國樹立起一面旗幟。廣東的發展,是黨中央和歷屆廣東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廣東全省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后,習近平總書記把履新后的首次調研安排在廣東,對廣東提出了“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殷切希望。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又對廣東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希望廣東“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開放,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既是對廣東工作的厚愛和關心,也是對廣東工作的激勵和鞭策。習近平總書記的批示,是對廣東發展的準確把脈定位,是推進廣東改革發展各項事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方針和根本行動指南。

廣東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偉大成功的實踐縮影,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提供了成功的方案;同時,廣東的實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落地開花提供了生動范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新時代是一個大轉型大發展的時代。極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追求自己社會發展的整體轉型升級,以謀求自身現代化的健康發展。中國道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世界性成功,亦是如此。

進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都在考慮轉型升級的方式、動力、途徑和未來,因為,現代化無論從深度、廣度、厚度等各方面都在重塑著現實世界,那種超然于世界體系之外的發展,已經不可想象。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與不定的世界里,轉型升級既變得讓人充滿期待,同時又面臨困難和挑戰。

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已經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增長乏力。發達國家在這場危機之后,仍然擔心債權危機不能有效解決而導致的一系列經濟政治沖突的可能,但它們仍然不失其在世界體系中的中心地位;發展中國家在這場危機之中都遭受著新自由主義失敗所帶來的陣痛,通脹不斷、社會變動加劇、貧困人口再次增加。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使發展中國家縮小與中心國家的差距之路更為漫長,邊緣地位和弱者角色將注定仍然是未來半個世紀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定位。大國經濟能夠通過政治、生態、科技甚至戰爭的視線轉移,使危機的解決可能劍走偏鋒——轉向第三世界的政治目標或不發達地區,比如“阿拉伯之春”變革。

但是,無論資本主義體系如何變革,它都意味著,以“市場”和“民主”為標榜的西方普遍主義話語范式霸權不斷走向衰落,以美國、歐盟、日本等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和地區難掩發展的失落與困境,西方現代性的“全球普遍價值”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在這場西方力量的沒落中,代之而起的,則是新興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力量,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獨領風騷。以至于,由于中國在危機之中表現出一枝獨秀的成就,全世界都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中國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使中國社會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實現了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變革。

這些成就和變革,不僅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更“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1]。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整體成就,打破了西方普遍主義現代化的模式,為世界提供著一種新的社會文明發展結構。

什么是“中國道路”?中國道路究竟具有什么樣的魅力才會使世人聚焦于此?中國道路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中國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文化的結合體,凝聚著中國智慧,體現出中國方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廣東,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試驗田、先行地,擁有最豐富的改革開放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以其經濟的高增長率、政治民主的先行探索、文化生活的市場改革等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她的一舉一動無不關系著中國整個改革開放的大局。從某個層面上說,廣東實踐探索的成敗反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成敗與得失。近40年來,廣東一直以“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的勁頭沖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在經濟上,率先開放搞活,辦經濟特區,引進“三資”搞工商業,引入并合理轉化境外、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發展起引領全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政治上,最早探索基層民主政治、進行省內部制改革,積極培育與發展社會組織,探索政府管理與市場分離的經驗;在文化上,充分發揚嶺南文化務實敢干精神,充分發揮毗鄰港澳、華人華僑眾多的地緣人緣優勢,充分借鑒發展文化產業和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的經驗,不斷打造“幸福廣東”的文化強省。近40年來,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8年全國居首,人均GDP超1萬美元,邁入中等發達經濟體梯隊,實現了從積貧積弱到民富省強的歷史性巨變。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能夠一直獨占中國經濟發展的鰲頭,其根本經驗正是依靠黨的堅強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突破改革的禁區,打破計劃與市場、市場與政府、開放與封閉、傳統與現代等的二元爭論,堅持改革開放,在嶺南文化精神的傳承中,開辟出了一條既具有廣東特色又反映全國發展意愿的發展道路。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廣東仍然繼續承擔著這一角色與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囑托,在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廣東發展,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擔負起先行先試的重大使命。經濟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率先加快形成,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成效初顯,區域協調發展持續優化,依法治省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穩步前進,民生福祉明顯提升,生態文明理念普遍推行,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黨中央始終關心和關注著廣東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正在引領廣東的發展。展望未來,廣東將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引領發展方向,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出發,堅定“四個自信”,不斷破解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偉大方向,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應有的表率和引領示范作用。

新時代要實現新發展,新時代也將面臨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銳意進取、扎實工作,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廣東在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前進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困難和挑戰。比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任務艱巨,區域發展不協調仍是最突出問題,農村發展嚴重滯后,民生社會事業存在不少短板,社會矛盾糾紛仍然高發多發,營商環境優勢相對弱化,基層治理問題較多,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等等。這些都是今后廣東發展中必須高度重視并著重加以解決的主要問題。

作為黨的十九大重大貢獻之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了黨章,并確立為全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就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行動指南和行動綱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命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廣東實現新發展,必須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斷,在保持自己獨特發展優勢的基礎之上,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發展。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廣東要將中國道路發展的普遍邏輯與特殊邏輯率先內化,并進行可能的創新。這就要切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在現實中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融合;堅決推進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改革,但絕對不放棄公有制的主導地位;堅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但堅決批判新自由主義的放任;堅持政府職能的轉變,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目標;堅持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目標,打造公平正義的社會民生與分配體系;堅持文化強省的自覺建設,積極實踐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新嶺南文化精神。

廣東的實踐充分說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廣東的發展,也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鮮明的特征,堅持改革開放、推進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根本邏輯,并且仍然是決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廣東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招。在未來的改革開放道路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已經為廣東的發展把準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希望廣東能夠繼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智慧和范例。這種智慧和范例一旦成型,將不僅僅是屬于廣東,應該也屬于為全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的內在訴求。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使命重在新作為。我們相信并期待,廣東在新征程中必將牢記囑托、再創新局,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奮勇前進,鑄就新輝煌,在為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本書編委會

2017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山区| 黄冈市| 乳源| 永德县| 三门县| 上栗县| 介休市| 城口县| 吉安县| 镇原县| 唐山市| 邵阳县| 乡宁县| 新营市| 玛曲县| 芜湖市| 阿图什市| 石渠县| 平度市| 泊头市| 洛川县| 丹江口市| 上虞市| 张家界市| 中卫市| 武邑县| 盐边县| 志丹县| 荆州市| 宁德市| 汪清县| 于都县| 新建县| 叶城县| 汕头市| 洱源县| 长丰县| 齐齐哈尔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安吉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