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娛樂大嘴巴:堅決不滿口“跑飛機”
- 很雜很雜的雜學知識(升級版)
- 王悅
- 12310字
- 2020-10-14 09:56:11
孫悟空原來是印度猴王
在《西游記》中,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當然是那個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不過,咱們今天不說他如何神通廣大,而要說一說他的“真身”。
《西游記》并不是唯一一部講述三藏法師取經故事的小說,在它出現之前的宋代,有一部名叫《大唐三藏法師取經史話》的小說,講述的也是猴王幫助玄奘取經的故事。可以想象,吳承恩的《西游記》必然參考了這部宋代的小說。《大唐三藏法師取經史話》中的猴王可以說是孫悟空的原型。可有意思的是,《大唐三藏法師取經史話》中的猴王形象也并非原創,而是源于印度史詩《臘瑪廷邦》。
《臘瑪廷邦》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罕見的巨著,這部小說約成書于公元前2世紀,相傳為瓦爾米基所著。它講述的故事是:在古代恒河下游,有一個名叫達沙拉賽的國王,他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臘瑪才貌出眾、武藝高強,受人敬仰。臘瑪娶了鄰國美麗的公主為妻,兩個人相親相愛。后來,國王要把王位讓給臘瑪,但國王的第二個妻子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國王而故意陷害臘瑪。臘瑪最后被趕進森林,與妻子艱辛度日,一過就是十年。一天,惡魔萊瓦那來到森林里,搶走了臘瑪的妻子。臘瑪在尋妻途中,巧遇猴王蘇格里瓦。猴王見義勇為,派兵幫助臘瑪打敗惡魔,救出了臘瑪的妻子。后來,猴王又幫助臘瑪回國當上了國王。
盡管在這個故事中,猴王的“戲份”并不多,但能看出它與孫悟空一樣,都疾惡如仇,神通廣大。看來,這孫悟空與“印度猴王”確實有一定的淵源。
知識雜碎
孫悟空有原型,那豬八戒估計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據說在1981年,大英帝國博物館里展示了一幅中國敦煌的唐人繪圖《大摩里支菩薩圖》,上面畫著大摩里支菩薩。有趣的是,在他的腳踝前面,有一只可愛的小金豬,它豬頭人身,兩手攤開,做奔走如飛狀。這很可能就是豬八戒的原始形象哦!
“丐幫”究竟是真是假
武俠小說中幫派林立,第一大幫就是乞丐大聯盟——丐幫。小說中的丐幫人數眾多,組織嚴密,從上到下形成了幫主、長老、舵主、香主等層次分明的權力體系,還有嚴格的幫規。那么,歷史上真的存在這與少林齊名的第一大幫嗎?
不難想象,人多了自然就會拉幫結伙的。在歷史上不乏一些由乞丐組成的局部地域范圍的幫會組織,但其與“天下第一大幫”這樣的組織相差太遠,僅限于某一狹小地域。
這些地域性質的“小丐幫”,組織體系十分簡單,一般是依照地域大小、自下而上設立層級不同的頭目,統稱“丐頭”。丐頭就是某片地面上的頭頭兒,這里的乞丐都要服從他,并按月繳納“份例”;倘若不交,就會遭到刁難。此外,丐頭還負責維持行內規矩、懲罰違規乞丐等。
在明清時期,這些乞丐組織直接受官府管制。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原本就是個“盲流”,所以在奪得天下之后他對乞丐這一最大群體組成的“盲流”格外關注。據說,他曾親自分封各省丐頭,以便加強對他們的管制。整個明代乃至清代,各地丐頭都要得到政府的承認。
總之,天下第一大幫不過是武俠小說中作者的奇思妙想,并非真有其事,所以請想做天下第一大幫幫主、想學習降龍十八掌的同志們趕快醒來吧!
知識雜碎
《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是有原型的,他就是金代末年的蒙古漢族將軍郭寶玉,其祖籍山西陽曲,據說是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后代。他通天文、兵法,善騎射。金朝末年,他曾被封為汾陽郡公兼猛安(猛安即金初期女真族軍隊組織名稱)。1211年,蒙古汗國太師木華黎率軍南下,郭寶玉投降蒙古軍,后成為成吉思汗時期的著名將領。
清代就有“高麗棒子”
…說起“高麗棒子”,還真讓人感覺有點兒匪夷所思。這種奇怪的稱呼,是怎么出現的呢?有人說,“棒子”其實就是北方人對玉米的俗稱,因為朝鮮半島種植玉米,而那里的人也喜歡吃玉米,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稱呼。這種說法經不住推敲,因為玉米在朝鮮半島種植得并不廣泛,且種植歷史很短。事實上,據史料記載,“高麗棒子”一詞在清代就出現了。
據說,“棒子”這個詞最初源自朝鮮語“bangza”,原本被音譯為“幫子”。這個詞在朝鮮半島有很長的歷史了,是朝鮮王朝時期對國內仆役階層的稱呼。當時,朝鮮還在向大清朝朝貢,隨著朝貢使團的頻繁來華,“幫子”一詞逐漸為國人所熟知。朝貢使團中的大多數成員都屬于“幫子”階層,他們在家里受了氣,到了中國便忍不住違法亂紀,騷擾沿途的百姓,于是“幫子”漸漸成為對這些人的令人厭惡的代名詞,再加上明清時期國人普遍把朝鮮稱作“高麗”,于是就形成“高麗棒子”的特定稱呼。
根據朝鮮李朝哲學家洪大容的《湛軒燕記》記載,最晚在清乾隆年間,“高麗棒子”的稱法在中國就已十分流行。
知識雜碎
公元4世紀,朝鮮半島上有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個國家。幾個世紀后,公元918年,漢族后人王建建立王國,國號“高麗”。又過了幾個世紀,在1392年,高麗三軍都總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國名為“朝鮮”,意為清晨之國、朝日鮮明之國或晨曦清亮之國。在《東國輿地勝覽》中記載了定“朝鮮”為國名的原因:“國在東方,先受朝日之光輝,故名‘朝鮮’”。
“林妹妹”是曹雪芹親戚
《紅樓夢》中那個“兩彎似蹙非蹙眷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她的真名叫作李香玉。有意思的是,這李香玉竟然是曹雪芹的奶奶的兄弟的孫女。
大約在清康熙末年,李香玉的父母不幸雙亡,后來其爺爺李熙也在宮廷黨爭中被革職查辦,從此只剩她獨自一人,無家可歸。李香玉聰穎過人,很受曹雪芹奶奶李氏的喜愛。李氏可憐她無人照顧,常接她到家中居住。沒想到,曹雪芹一家最后也難逃厄運,不到五年便被抄家,在江南七十多年的家業也被連根拔起。
1728年春,曹家搬到了北京,當時李香玉也一同隨往。可是,當時李氏的身體不好,無暇顧及李香玉。這李香玉在曹家也算是寄人籬下,難免郁郁寡歡,加上她生來多愁善感,雖然得到曹雪芹的溫存寬慰,但是一直憂思難平,結果不到幾年便香消玉殞。據說當時曹雪芹曾為她悲痛大哭,并在《紅樓夢》中將對李香玉的情思寄托在了林黛玉身上。
知識雜碎
關于林黛玉名字的由來,《紅樓夢》中賈寶玉有推測:“《古今人物通考》上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據說香山一帶出產一種黑石,年輕的婦女用此描眉,老太太則用來染發。有意思的是,這種黑石頭不染衣服,畫在額頭上也一擦就掉,深受人們喜愛。曹雪芹以黛玉為女主角的名字,是為了反映出她本質純潔,情操高尚。
《金瓶梅》是一部“番外篇”
“番外篇”是動漫作品中常用的一個術語,它是指以除主線人物以外的配角人物改編成的故事、動漫、小說等。有意思的是,《金瓶梅》恰巧就是《水滸傳》的“番外篇”。
眾所周知,《金瓶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體小說。它的作者署名為蘭陵笑笑生,但究竟此人是誰還真搞不清楚,或許是因為這本小說寫得實在過于“露骨”,所以作者不愿拋頭露面吧。
對不了解這本書的人來說,看到“金瓶梅”三個字肯定不會想到這本小說里竟然有“武松”“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等《水滸傳》中的人物。事實上,這本小說就是根據《水滸傳》中西門慶勾引潘金蓮,殺潘夫武大郎,最后被武松所殺的情節展開的,并集中描寫了西門慶從發跡到淫亂而死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金瓶梅》開篇說“話說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間”,這表明《金瓶梅》寫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間的故事,這恰好證明《金瓶梅》前六回寫的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的故事是從《水滸傳》中抄襲來的,因為《水滸傳》中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宋末年政和年間。
《金瓶梅》雖然有不少關于性的“露骨”描寫,但是其文學價值并不亞于《水滸傳》,而且據說它對《紅樓夢》的寫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知識雜碎
據說《金瓶梅》的書名是從小說中西門慶的三個妾或寵婢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組合而成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它實際上有更深一層的含義,即“金”代表金錢,“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替武大郎和潘金蓮“正名”
《水滸傳》中最悲劇的角色當屬武大郎。書中說武大其貌不揚,身材短矮,常被人欺負,并得了“三寸丁、谷樹皮”的外號。長得丑不打緊,他最后還被帶上了“綠帽子”。他得知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奸后前去捉奸,沒想到被西門慶打傷。西門慶、潘金蓮以及撮合他們的王婆見武大已知道奸情,怕其弟武松回來報復,于是安排潘金蓮用砒霜將武大毒死滅口。
然而,這樣悲劇的角色恐怕只有小說中才有。歷史上真正的武大郎的身世與此完全不同。據史料記載,武大郎原名武植,是山東清河縣武家村人,身高1.78米以上,并不像小說中所寫是“三寸丁”。而且,雖然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時曾考中進士,出任過山東陽谷縣縣令。由此可見,這個武大郎即便算不上“高富帥”,但也不能說是個“矮矬窮”。
再說臭名昭著的潘金蓮。小說中說她是清河縣大戶人家的侍女,漂亮風流又懦弱,后來與西門慶通奸,并直接害死武大郎。這樣的女人可謂人人得而誅之。可事實上,潘金蓮真人被施耐庵老先生的妙筆給害慘了。據史料記載,潘金蓮是一個知州家的千金,算得上名門淑媛。而且,她和武大郎一直都是和睦恩愛的模范夫妻,并育有四子。
知識雜碎
《水滸傳》最早的英文譯本是美國(旅華)作家賽珍珠(1892—1973)在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其書名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該書于1933年出版,當時在美國頗為暢銷。但有人覺得該譯本中有很多錯誤,如將花和尚魯智深譯為“Priest Hwa(姓花的牧師)”,將母夜叉孫二娘譯為“Night Orge(夜間的怪物)”。
“廁神”原來是個女的
中國民間傳說中有很多神明,比如財神、門神、灶神、井神,就連“藏污納垢”的廁所也有神明守護。守護廁所的神明自然稱為“廁神”,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據說這個廁神還是個女的。不知道廣大男同胞在聽了這種說法之后再上廁所時會作何感想。
傳說廁神就是紫姑,她的本名叫何媚,是武則天時代的山東萊陽人。何媚家境貧寒,長大后被父母賣給了山西壽陽刺史李景為妾。在那里,她經常受到李妻曹氏的虐待,被迫每天打掃廁所。最后,她不堪忍受,毅然在廁所里自盡,那天剛好是正月十五。人們覺得何媚的遭遇十分不幸,為了表示同情,便尊她為“廁神”,并把每年正月十五定為“祭廁神”的日子。
據說每到這個日子,人們會在廁所或豬圈旁邊,念“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等語句。傳說此時她就會出來顯靈,人們便借機問她來年蠶桑的收成。
唐代詩人李義山曾寫過“羞逐鄉人祭紫姑”的詩句,由此可見“祭廁神”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后來,“祭廁神”的日子改到了正月十六,估計是為了避開元宵節。
其實,讓女人當“廁神”這件事并不奇怪。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男尊女卑”,所以像廁所這種地方,即便有“神”也肯定不會是男的。此外,女性每天要上廁所時,放個“男神”總歸不大方便。
知識雜碎
關于“廁神”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廁神”是戚姑,另一種說法認為“廁神”其實是三位仙姑,人稱“坑三姑娘”。戚姑原本是漢高祖劉邦的正妃,后因冊封太子一事遭呂后迫害,被砍掉了手腳,死在廁所中。后人為了對戚夫人的慘死表示同情,便尊她為“廁神”。至于“坑三姑娘”,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她們就是《封神榜》中三仙島上的云霄、瓊霄、碧霄三位仙姑。
“彌勒佛”不是個胖和尚
在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佛,除了如來佛、觀世音之外,就是笑容可掬的胖大和尚彌勒佛了。人們還依照他的這種形象給他寫了一副對聯,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可是,彌勒佛最初真是挺著大肚子、袒胸露乳、咧嘴而笑的形象嗎?答案是否定的。根據佛教傳說,彌勒出生于古印度的雞頭城(一個小國),出生時相貌莊嚴,全身金黃;年少時便出家求道,后成為佛祖的弟子。他常教導弟子“樂有苦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所以他自己也不可能一天到晚樂呵呵的。
那么,人們熟知的彌勒佛形象又來自哪里呢?佛家認為,佛菩薩有無數化身,在人間弘揚佛法,救苦救難。照此理解,這大肚笑臉形象的彌勒應該是彌勒佛在人間的一個化身,而這個化身就是“布袋和尚”。
在一些古籍中記載,唐末五代后梁時期,在岳林寺(今浙江奉化)出現了一個身體矮胖、大腹便便、一天到晚笑呵呵的游方和尚,名叫契此。他常用一根木棍挑著個布袋,人稱“布袋和尚”。
這布袋和尚見物就乞,平時語無倫次,困了累了隨地而臥,在別人看來他不是個瘋子就是個傻子。可是,他卻有一些異能,比如能預測天氣、預示吉兇禍福,常為人驅邪避災。傳說有一天,布袋和尚端坐在岳林寺盤石上向眾人說道:“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說完之后便涅槃于石上,此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布袋和尚就是彌勒佛的化身。
后來,人們根據傳說中的布袋和尚,塑造了“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塑像,這布袋和尚也就以彌勒佛的名義坐在寺廟里受人供奉了。
知識雜碎
彌勒佛既然是如來佛祖的弟子,自然也是法力無邊,據說他將接替釋迦摩尼的佛祖之位,成為“婆娑世界”的主教。民間流傳說,摸一下彌勒佛的大肚,可消災除病,保佑平安。此外,彌勒也是一種多子多福的象征。在民間有一種“五子戲彌勒”的塑像,塑像中彌勒身上有幾個大胖小子,爬上爬下地與他嬉戲,這就是所謂的“多子彌勒”。
“鐘馗”原來是“棒槌”
在民間傳說中,鐘馗是一個專門懲治惡鬼的神,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這鐘馗最初竟是指一種家用器物,名叫“棒槌”。
鐘馗在古代為“終葵”,是古時一種家用器物,現在人們稱之為“棒槌”。據說在古時候,家中有人得病,如果懷疑是鬼魅作祟,就可以用棒槌(“終葵”)去趕鬼。自這“棒槌”被公認為有驅鬼避邪的作用后,從六朝開始,很多人都開始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鐘葵”,如魏獻文帝時的大將軍楊鐘葵、魏孝文帝時頓丘王李鐘葵等名字,都有治鬼邪、保平安之意。
可是,那時候的“鐘馗”還沒有人的形象,只是完全被看成一種驅鬼的物件。直到唐代,唐明皇的一場夢,讓“棒槌”一下子成了“精”。
據《逸史》記載,唐開元年間,唐明皇染上了惡性瘧疾,好長時間也不見好。一天夜里,他夢見一個小鬼來盜玉蕭,這時出現了一個破帽藍袍的大鬼,他一下子就將小鬼捉住了。唐明皇在夢中驚駭,忙問他是誰,那大鬼便自稱“鐘馗”。唐明皇醒來不久之后,病竟然也好了。
據說后來唐明皇曾讓書畫大師吳道子畫出鐘馗的畫像,還印發鐘馗捉鬼圖分發給諸大臣,讓他們在除夕的晚上懸掛在大門上,以驅妖除邪。再后來,這件事傳到了民間,鐘馗便成了各家各戶的守門神。
另外,據說鐘馗還是一種草藥的名稱。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就曾對鐘馗作過多次考證,并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中記述道:“鐘馗,菌名也。”…
知識雜碎
人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一俗語源于一個有趣的傳說。傳說在東漢時,蔡倫的嫂子慧娘希望自己的丈夫也能造出好紙賺錢,可是無奈她丈夫的技術太差,造出來的紙質量沒保證,根本賣不出去。后來慧娘想出一個法子,她躺在棺材里裝死,讓丈夫一邊哭一邊燒紙。當人們都以為慧娘死了時,她卻坐了起來說:“我到了陰間,閻王讓我推磨。這時,我丈夫恰好燒了一些紙。原來這些紙是陰間的錢。幾個小鬼為了得到我的錢,都爭著幫我推磨。我又把我丈夫送的錢都給了閻王,閻王就放我回來了。”人們信以為真,紛紛拿錢去買慧娘家的紙來燒,后來,便有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俗語。
五百羅漢里有倆皇帝
五百羅漢的形象最早出現在我國五代時期的宗教繪畫和雕塑中,之后有許多寺院建起了五百羅漢堂,后人又附會地列舉出五百羅漢的名字,不過基本上都是杜撰的。
有趣的是,在五百羅漢中,有四百九十八位身穿袈裟,一看就是佛家人,而另外兩位竟然穿著龍袍,足登朝靴,顯得與其他羅漢的形象格格不入。這兩個混進五百羅漢中的皇帝究竟是誰呢?
其實說出來大家都認識,他倆就是康熙帝和他的孫子乾隆帝。他們在五百羅漢中也都有自己的名號,康熙位居第二百九十五位,稱“阇夜多尊者”;乾隆位居第三百六十位,稱“宜福德尊者”。
在人間享盡榮華的皇帝,為何在死后還要躋身羅漢的行列呢?原來,因明清交兵,戰禍不斷,很多古寺寶剎被毀。清朝平定天下之后,為了穩定民心,開始大批修復這些古寺。清朝歷代皇帝都崇尚佛教,更有的皇帝特稱“老佛爺”。這五百羅漢本就是清朝的匠人逐一創造的,所以把兩個皇帝放到里面也就不足為奇了。
知識雜碎
古代印度慣用“五百”“八萬四千”等來表示眾多的意思,這和中國古人用“三”或“九”來表示多數是一個道理。“五百比丘”“五百弟子”“五百阿羅漢”,在佛教經典里面十分常見,但并不意味著“五百”是一個確實的數字,那只是一個概數而已。
哆啦A夢的耳朵呢
很多人都知道哆啦A夢是一只胖胖的機器貓,可是貓都有耳朵,它的耳朵跑哪里去了呢?這個問題對很多“哆啦A夢迷”而言,并不是很難,但卻讓其他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問題在哆啦A夢的漫畫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其實,哆啦A夢本來不僅有耳朵,而且渾身是橙色的,并非現在藍色的,而且它原來的聲音也很好聽。
據說哆啦A夢還跟小世(大雄的玄孫)在一起時,小世想做一個哆啦A夢的泥塑送給哆啦A夢做禮物。可是,泥塑哆啦A夢的耳朵怎么都弄不好,于是小世便命令機器老鼠幫忙。沒想到這個機器老鼠會意錯了,竟然把正在睡午覺的哆啦A夢的耳朵咬得破破爛爛。之后,哆啦A夢就失去了耳朵,而且也特別怕老鼠了。…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哆啦A夢看到鏡子里光禿禿的頭難過極了,于是便想喝一點兒“精神素”來改善心情,沒想到卻錯吃了“悲劇素”。吃錯藥的哆啦A夢連哭了三天三夜,導致身上橙色的鍍層脫落了,露出了藍色的底色,而且聲音也因此變得沙啞了。于是,人們所熟知的這個哆啦A夢的形象就這樣誕生了。
知識雜碎
說完哆啦A夢的耳朵,再來說一說鐵臂阿童木的發型。《鐵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畫家手冢治蟲的不朽名作,在這本漫畫中,阿童木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他的發型——頭兩邊有高高豎起的頭發(手冢治蟲自己是這么說的)。為什么手冢治蟲要把鐵臂阿童木的發型設計成這個樣子呢?原來,手冢治蟲小時候是“自來卷”,每次洗澡之后他的頭發一定會桀驁不馴地豎起來。于是這樣事情就很明了了,阿童木的發型原來就源自于手冢治蟲本人的發型。
“泰迪”是羅斯福的昵稱
喜歡毛絨玩具的人都知道泰迪熊,那是一個十分可愛的熊寶寶。可你是否知道,當你抱著這個熊寶寶并“泰迪、泰迪”地叫它時,實際上卻是在喊著美國前總統迪奧多·羅斯福(俗稱老羅斯福)的昵稱。
話說在1902年11月,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前往密西西比解決路易斯安那州與密西西比州的邊界爭端。當時他曾受密西西比州長之邀,參加了一次狩獵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人人都有收獲,唯獨羅斯福顆粒無收。
要說羅斯福這幫手下還真是會逢迎領導,他們見羅斯福一無所獲,便在向導的帶領下抓到一只熊,并把它綁好請羅斯福來射殺。可羅斯福并不領情,他覺得這是缺乏體育道德的。事情傳開后,一個政治漫畫家迅速創作了一幅漫畫作品——《Teddy's...Bear》,并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漫畫標題中的“Teddy”正是老羅斯福的昵稱。
這幅漫畫十分有趣,畫中一只小熊坐在地上,而羅斯福拿著槍,背對著小熊,做著拒絕殺死它的手勢。
也許是因為畫中小熊無辜的眼神太惹人憐愛,紐約一家糖果店的老板突發奇想,根據畫中小熊的形象制作了兩個毛絨玩具,并將它們和華盛頓郵報上的原畫一起擺在櫥窗前供路人欣賞。據說,老板還專門征求了羅斯福本人的同意,將這兩個毛絨玩具命名為“Teddy's...bear”,也就是“泰迪熊”。這就是最早的泰迪熊玩偶。
知識雜碎
熊是一種雜食性的大型哺乳類動物,有很多種類,如大熊貓(正式名稱為“貓熊”,屬于熊類)、眼鏡熊、棕熊、北極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懶熊、馬來熊。那么,“泰迪熊”究竟屬于哪種熊呢?答案顯而易見,它屬于美洲黑熊,而且是一只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小黑熊。
雅虎(Yahoo!)并非“Yahoo”
一提到雅虎,人們立刻就會想到它的英文字母“Yahoo”,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雅虎真正的字母代號是“Yahoo!”。別看就多了一個小小的感嘆號,它的作用可是巨大的。
首先說說“Yahoo”這個詞,它的來歷一直有很多說法。有人說,“Yahoo”一詞最早是由《格列佛游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發明的。在小說里,它代表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非常令人討厭的家伙——列胡。而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和聯合創始人David...Filo(大衛·費羅)選擇這個名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就是“Yahoo”。他們喜歡字典里對“Yahoo”這個詞的定義——粗魯、不通世故、粗俗。
公司的名字確定下來后,他們便擇日去進行注冊。可是,當他們注冊這個名字的時候,發現“Yahoo”已經被其他公司注冊了。
費了很大勁兒才確定的名字怎么能輕易放棄呢?為了注冊成功,David...Filo和楊致遠決定對這個詞進行小小的改動,就是在后面加上感嘆號。這樣,“Yahoo”就變成了“Yahoo!”
遺憾的是,在提及“Yahoo!”時,感嘆號往往被人們忽略掉,但毋庸置疑,“Yahoo!”才真正代表著雅虎。
知識雜碎
谷歌公司選用“google”一詞來表示在互聯網上可以獲得海量的資源。“google”一詞源于單詞“googol”,即10的100次冪,也就是數字1后跟100個零,表示數量極大。該詞現在也可以用作動詞,如“google某物”的意思是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搜索“某物”這個關鍵詞。
“HOLLYWOOD”本是房地產廣告
“HOLLYWOOD”就是美國電影之都好萊塢的英文。很多人都知道在好萊塢的半山腰里豎著“HOLLYWOOD”這個大招牌,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個大招牌曾經是一個房地產廣告牌。
話說在1870年,好萊塢這個地方還是一片繁茂的農田。1886年,一個叫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的房地產商在這里買下了600平方米的土地,并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
一般來說,搞房地產的地塊都會被取個名字,方便進行宣傳。韋爾考克斯的妻子在一次旅行時,聽到旁邊的一個女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作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于是回家后便將丈夫的這塊地稱為“好萊塢”。其實,好萊塢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
1887年2月1日,韋爾考克斯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妻子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好萊塢大街作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他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之后開始出售產權。為了使好萊塢名副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多久。更有趣的是,為了加強地產的宣傳,他們還制作了一個標有“HOLLYWOOD”的大廣告牌。
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并擁有500名居民。后來,這個小城最終發展成了電影產業的一大圣地。1979年,廣大電影人湊錢重新更換了已經老朽不堪的“HOLLYWOOD”招牌。
知識雜碎
美國電影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片尾的字幕特別長,很多電影片尾的時長竟達5分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電影工作者覺得每個參與電影制作的人都應該留名。一個演員,哪怕他只扮演了一個“路人丙”,也應該把他的名字放進片尾中。有些工作人員僅僅在片場打了一點兒零工,也要把他們的名字放進片尾字幕里面去。這樣一來,電影的字幕必然就很長。不過觀眾可沒耐心看完字幕,通常在屏幕上出現“The end”之后便“閃”人了。
讓鬼子頭疼的“土地雷”
說到抗日老電影,就不得不提《地雷戰》。在該影片中,“土八路”的“土地雷”可讓小日本鬼子們吃了不少苦頭。可是真正讓鬼子頭疼的“土地雷”,并非影片中引人發笑的“屎雷”,也不是用頭發當引線的“頭發絲雷”,而是一種一運送就爆炸的地雷。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日本鬼子對這種地雷是非常懼怕的,他們一直想帶回一個這樣的“土地雷”去研究,但是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拿到一個完整的樣本。這種地雷真的有那么厲害嗎?
“土地雷”就是“土地雷”,你要說它含有高科技,那就太抬舉它了。它實際上就是一種硫酸雷,其原理是利用硫酸和炸藥混合時發生的化學反應來引爆,制作方法是在日軍工兵可能經過的地方,把地雷的蓋子打開,口上放一片蠟紙,再倒上幾滴硫酸,之后把蓋子蓋上,小心埋好。
這樣的地雷可能很容易就會被小鬼子發現,而且以他們的技術也很容易破掉地雷上常規的引信。不過,只破壞它的引信是沒有用的,因為蓋子下面還有硫酸。在將地雷放在車上時一切都還正常,可等車子顛簸起來,硫酸就會從蠟紙上流進地雷里面,從而引起爆炸。這樣一來,坐汽車的小鬼子就改坐“飛機”了。
據說當時冀中武工隊的這個制雷絕招讓小鬼子頭疼不已,最后他們只得規定發現地雷就原地銷毀。這也正應了影片中小鬼子的那句經典臺詞:“土八路,狡猾狡猾的!”
知識雜碎
再來說說地道戰。很多人都知道,地道是河北人民對付日本鬼子的地下工程,可卻極少有人知道,日本人也曾用地道對付過美國大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就曾在硫磺島采用地道戰與美軍周旋。為了抵御美軍的攻擊,日軍在硫磺島上利用天然山洞、礦穴以及人工挖掘的地道修筑了重重防御工事。據說當時日本軍民幾乎將該島南部尚未冷卻的死火山——折缽山掏空,在里面修建了9層坑道。
被誤會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乍聽起來就像浪漫愛情的表白,意思似乎是想要牽著對方的手,與他(她)一起慢慢變老,相知相伴。可是,我現在不得不告訴大家:咱們被忽悠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其實并不是用來形容戀人或夫妻之間的愛戀關系的,而是用來形容戰友之間的友情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鄴風·擊鼓》,其原文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實描寫的是沙場上軍士之間相互勉勵、相互救助的情景。意思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危難,我們都不要獨自跑掉而不顧對方。尤其是其后四句,表現了戰友離去,自己也要追隨他一起離去的超然情感。
知識雜碎
人們常說要“以德抱怨”,還說這是孔老夫子的主意,但事實上,孔老夫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有別的話呢。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就是說,如果你以德報怨,那么以什么來報德?應該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去對待傷害我們的人,換而言之,就別人怎么對待我,我就怎么對待他。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假孔子迷”給玩了一把!
詩詞中的趣味之最
中國古代尤其是唐宋時期的詩詞,是我國幾千年文化中的瑰寶。在這些生動的佳作中,有很多有趣的“之最”,下面就給大家稍稍總結一下:
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眼力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最高的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最荒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最長的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最孤獨的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最悠閑的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最不安分的女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只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最有計謀的士兵——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最有志氣的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烏江》)
最大的額頭——未出庭院三五步,額頭已到畫堂前……。(蘇東坡戲蘇小妹)
最大的門窗——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最慶幸的事——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最難找的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最強烈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離家最久的人——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知識雜碎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香味呢?是指墨水的香味嗎?當然不是。其實“書香”與一種名叫蕓草的植物有關。蕓草,又名“蕓香草”“七里香”“靈香草”“香草”,它所散發出的香味能殺死書中的蛀蟲,于是愛惜書的讀書人喜歡把它夾在書中,而其飄散出的縷縷香氣便是“書香”。
死后還被綁架的明星
人一旦死了,甭管生前如何,都應該入土為安。可是,偏偏有那種不想讓逝者安息的家伙,竟然還綁架起人家遺體來。被綁架的遺體不是別人的,正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傳奇明星查理·卓別林(1889—1977)的。
話說在1977年,一代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與世長辭,后在瑞士下葬。可是沒想到在3個月后,他的妻子烏娜卻接到了一個陌生男子的勒索電話,對方要求她支付60萬美元以贖回卓別林的遺體。烏娜趕緊跑到墓地察看,發現卓別林的遺體真的被盜了!…
烏娜很快就報了警,接著警察開始監聽她家的電話。她和“綁架者”繼續保持聯系,目的是讓警方確定“綁匪”所在的位置。幾輪通話之后,罪犯開始“打折”,將贖金降到了25萬美元。此時,警方已經確定了罪犯的位置。
“綁匪”的真實面目是一名24歲的波蘭修車工,他和他的一個朋友供認了盜尸罪行,最終被判入獄。
這件事發生之后,人們開始重視卓別林遺體的保護,將其埋進了鋼制墓穴中,還在上方澆筑了1.8米厚的水泥。卓別林大師終于可以安息了!
知識雜碎
喜歡歌劇的人會發現,大多數歌劇演員都很胖,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專家認為身體超重對發音有益。人的聲音源自喉嚨中聲帶的振動。喉嚨的外表面有一層黏膜組織,它是用來緩沖聲帶振動時所產生的碰撞的。研究顯示,當黏膜比較豐滿(身體胖了,黏膜里就會堆積更多的脂肪)時,就能更有效地將來自肺部的氣流通過聲帶轉化成高亢有力的聲音。
美女不關心“女權運動”
近些年,很多地方的女同胞都開始參與“女權運動”,她們的目的是能夠在生活、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上爭取到與男同胞相同的權利。可是,是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愿意參與“女權運動”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把20位女性的照片拿給一些男性看,并讓他們找出他們認為不漂亮的人;接下來,又讓他們找出他們認為會參加“女權運動”的女性。結果發現,“不漂亮的人”和參加“女權運動”的人出奇得一致。更讓人驚訝的是,那些被認為不漂亮的女性實際上都是“女權運動”的積極分子。
反過來說,那些漂亮的女人似乎對“女權運動”并不太感興趣。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美女們有了先天的“資本”,在社會上自然更“吃得開”,所以不如意的事就相對少一些。進一步來說,如果身為美女好處多多,那么她們對改變這個世界也就不會那么積極了。
知識雜碎
有“女權運動”,也有“男權運動”,也就是“男性主義運動”,它是針對西方社會日益發展的“女權運動”展開的,最先抗議的是西方法律在教育、就業、監護權、撫養權上對女性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