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關系
一、微觀經濟單位的活力
企業和個人是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微觀經濟單位。微觀經濟的活力體現于企業的活力和個人的活力。企業的活力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有主動性、積極性,能夠主動、積極地調整生產規模,改進技術,開拓市場。個人的活力是指個人在生產要素供給、消費和投資活動中有主動性、積極性,能夠主動、積極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增加社會的財富以及提高自己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為了使企業有活力,必須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使企業職工的勞動報酬同生產成果密切聯系。為了使個人有活力,必須保障個人通過正當方式得到的收入與積蓄起來的個人財產,并使個人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只要企業真正自負盈虧,企業必然首先考慮如何才能增加盈利,避免虧損。國家通過價格、財政、信貸等經濟調節手段而給予企業經營的影響,企業固然要關注,但如果企業認為接受國家的經濟調節要比不接受國家的經濟調節更能增加自己的盈利或減少自己的虧損,那么企業就會按照國家經濟調節的意圖來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投資規模、產品結構等。這樣的企業就是有活力的企業。
同樣的道理,只要個人成為有自由選擇權的消費品需求者,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生產經營者,他就會根據價格水平和市場前景來調整自己的支出,或調整自己的生產規模、投資規模、產品結構等。這就是個人經濟行為的活力的表現。
企業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活力,自然形成了微觀經濟活動的自發性。這種自發性就是:每一個有活力的微觀經濟單位(包括企業和個人)都是生產經營的決策者,他們各自按照自身的現實利益和對未來利益的預期來進行活動。只有在他們自身的現實利益同社會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現實利益一致的場合,他們的活動才符合于社會經濟的現實利益。只有在他們對自己未來利益的預期同社會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未來利益一致的情況下,他們的活動才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向。然而各個微觀經濟單位自身條件的差別是客觀存在,他們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行為的差別,以及他們對自身未來利益的預期的差別也是客觀存在,因此必然有一定數量的微觀經濟單位的活動不符合社會經濟利益的要求。
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方面,微觀經濟單位越有活力,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就越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另一方面,微觀經濟單位越有活力,它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就越能發揮出來,從而越有利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微觀經濟活動的自發性是一種壞現象。正確的認識應當是:為了使微觀經濟單位具有活力而產生的微觀經濟活動的自發性以及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不適應,不過是為此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二、微觀經濟活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微觀經濟活動對宏觀經濟有多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可能使本來比較適應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關系變得不適應,或者使本來不適應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更不適應。
例如,當社會上有較多的企業根據自己的價格預期、利率預期或對市場供求狀況的預期,改變目標存貨水平和實際存貨水平,改變進貨量的時候,或者,當社會上有較多的企業由于生產技術方面的重大變革,從而變更資金量的時候,宏觀經濟都會因此受到影響,甚至會發生較大的變動。
又如,當社會上有較多的個人根據自己的價格預期、利率預期或對市場供求狀況的預期,改變自己的消費品購買量的時候,或者,當社會上有較多的個人,由于個人消費偏好有較大的變動,從而改變自己的現金持有額的時候,宏觀經濟也會因此受到影響,甚至會發生較大的變動。
微觀經濟活動對宏觀經濟的上述影響是正常的,也是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應當重視的。國民經濟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就是應當從多方面獲取信息,以便及時了解微觀經濟活動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將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避免宏觀經濟的較大波動。
三、宏觀經濟研究與微觀經濟研究之間的關系
宏觀經濟研究與微觀經濟研究是經濟學中兩個不同的,但又彼此有聯系的研究領域。國民經濟運行分析屬于宏觀經濟研究領域,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和個人經濟活動分析,則屬于微觀經濟研究領域。在宏觀經濟研究中,研究者運用總量分析方法考察國民經濟的活動、一般市場的變化;在微觀經濟研究中,研究者運用個量分析方法考察個別經濟單位的活動、個別市場的變化。
對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宏觀經濟領域內的研究,但由于這一研究的重點放在“管理”方面,而國民經濟管理的任務之一在于協調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關系,因此,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必然涉及微觀經濟領域內的問題。這就是說,如果不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個人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并對其有所了解,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是無法得出正確的論斷的。
從方法上看,國民經濟管理研究中不僅要運用總量分析方法,而且要運用個量分析方法,并把二者結合在一起。這正是有關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與一般意義上的宏觀經濟研究不盡相同之處。
還應當看到,由于經濟中的總量和個量形成研究中的兩個極端,其間有一些中間環節,因此在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中,往往需要對一定的總量進行分解。結構分析方法,又稱總量分解方法,就是介于總量分析與個量分析之間的一種分析方法。例如,把國民經濟作為總體,把企業作為個體,那么對國民經濟的分析屬于總量分析,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分析屬于個量分析,而對區域經濟的分析和對行業(部門)經濟的分析,則介于二者之間,屬于結構分析??梢?,結構分析的運用可以使宏觀經濟研究與微觀經濟研究更好地聯系起來。
在經濟研究的方法中,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是兩種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分析方法。在一般的宏觀經濟研究中,往往側重于流量分析,如國民收入變動的分析、貨幣流通量的分析、總投資與總消費的分析等。然而,在微觀經濟研究中,流量分析雖然也重要,但對一個企業來說,它所考慮的主要是存量問題,如現有的存貨水平、現金的實際余額、本單位實際存貨量與作為目標的合意存貨量之間的差額等。這表明存量分析對微觀經濟研究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由于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同時涉及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兩個領域的研究,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應當并重。例如,在考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時,既要分析現期的收入,還要分析過去的收入已經轉化的財富存量,以及由財富存量再轉化而成的收入。這就是說,要使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協調,在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中,不僅應當在理論上做某種調整,即把本來應當屬于微觀經濟研究領域的企業經濟活動和個人經濟活動分析吸收到宏觀經濟研究之中,而且應當針對社會主義社會中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協調的困難所在,把國民經濟中存量與流量之間的關系以及微觀經濟中存量與流量之間的關系結合起來考慮,以便使國民經濟管理的研究建立在一個科學的基礎之上。
下面,讓我們轉入第二章,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分析。在分析中,我們將力求做到宏觀經濟分析與微觀經濟分析并重,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