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國民經濟管理學
  • 厲以寧
  • 9字
  • 2020-11-06 15:10:10

第六章 消費需求管理

第一節 消費需求的調節

一、判斷消費需求形勢的依據

總的說來,判斷消費需求形勢的依據與判斷投資需求形勢的依據是相似的,即都要從市場供求關系、物價水平、生產情況等來判斷。只是在判斷消費需求形勢時,所要考察的主要是消費品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消費品價格的波動、消費品生產部門的增長情況等。

在消費需求基本正常的條件下,消費品供求將基本平衡,消費品價格沒有大的波動,消費品生產部門的生產情況也比較正常。如果發生消費需求不足或消費需求膨脹,那么上述這些比較正常的狀態都將不再存在。這一點正與投資需求不足或投資需求膨脹時,生產資料供求、生產資料價格、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生產情況將會偏離較正常狀態的情況相同。應當注意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消費需求不足是較為罕見的,經常出現的是消費需求偏大,而在某些情況下,消費需求偏離較正常狀態達到了嚴重的程度,這樣就發生消費需求的膨脹。

消費需求膨脹與消費基金增長過快密切相關。消費基金按其使用形式可分為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兩部分,而以前者為主。因此,個人消費支出是影響消費基金增長的基本因素。如果消費基金增長過快,特別是如果居民個人收入增長過快,那么這必然會在市場上反映出來。也就是說,判斷消費需求是否膨脹的依據首先是消費品市場供求狀況的緊張程度。

具體地說,消費品市場供求狀況緊張的主要表現是:

1.居民個人和公共消費支出同市場消費品可供量之間存在較大的差額,某些緊俏的消費品尤為短缺,甚至會出現這些消費品的市場供給不足,從而出現排隊、搶購等現象。從企業存貨的角度來看,消費品一般庫存減少,緊俏消費品庫存量的下降更為顯著,

2.在非限制性市場上,消費品價格上漲;在限制性市場上,消費品價格也可能上漲。

3.由于居民個人所需要的某些消費品供給不足,使社會購買力的一部分不能實現,現金量與存款量都會增加。

以上就是消費需求膨脹的依據。但在做出這種判斷時,需要注意到,由于消費需求不僅有總量上的問題,而且有結構性的問題,因此在消費品市場上有時可以看到:一方面,某些消費品嚴重短缺;另一方面,有些消費品卻滯銷、積壓。正因為如此,所以從市場上的消費品存貨價值上看,問題也許不明顯,因為總量掩蓋了結構上的問題。

二、消費需求膨脹的原因

(一)與投資需求膨脹一起發生的消費需求膨脹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消費需求膨脹往往與投資需求膨脹一起發生。這是因為,如果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職工人數增加,職工工資總額增大,消費需求將隨著投資需求的增長而增長。此外,企業利用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作為職工獎金或公共消費支出,這也表明消費需求將和投資需求一起增大。

(二)非投資原因引起的消費需求膨脹

消費需求膨脹也有時在投資需求并未膨脹的情況下發生,或者,盡管投資需求有一定程度的膨脹,但消費需求的膨脹卻更加突出。這時,就應當研究非投資原因引起的消費需求膨脹是怎樣發生的。除了人口增長因素、社會文化和心理因素,以及農村經濟結構因素會引起消費需求膨脹而外,可能還有下述原因:

1.由于非投資方面的原因而使得居民收入增長過快,以致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過快,從而嚴重影響了消費品市場的供求平衡。例如,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種福利性支出過多,就會造成這種情況。又如,農產品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也會使農民個人手中的貨幣收入增長較多,從而農民的消費支出會增長過快。

2.在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并沒有明顯變化的條件下,國民收入中投資與消費的比例發生了變化,即消費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增加了,投資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了。除上述農民收入因農產品價格上漲而增長外,還可能有:公共消費支出大幅度增加,或職工工資普遍增加,或就業人數在原有生產資料供給的基礎上有較大的增長。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在消費品價格上漲的同時,生產資料會因需求下降而有價格下跌的趨勢。

3.在實行消費信貸的條件下,現期的消費支出可以使對消費品的需求過多地超過消費品的供給,從而引起消費品價格上漲。

(三)公共消費支出增長帶動了消費需求增長

關于公共消費支出的增加,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原因而外,可能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這就是不切實際地追求消費方面的高檔次、高標準,在宴請、會議、招待、慶祝儀式等方面花費過多的貨幣,或者建筑一些豪華的樓堂館所設施,或者采取公費送禮、公費旅游等形式來花費公共經費。其中有相當大的部分屬于浪費。在討論減少消費需求時,首先應當把這些浪費的部分減去。

下面,可以把造成消費需求膨脹的各方面因素綜合到一起,用圖6-1來表示。

請看圖6-1。

圖6-1

圖6-1雖然省略了某些因素(例如,由于某些資源的短缺而引起的消費品供給不足,由于農產品價格上漲而導致農民收入增加,從而使消費需求增長過快等),但基本上仍可以說明問題。

(四)消費需求膨脹對投資需求膨脹的影響

前面已經指出,投資需求膨脹可能引起消費需求膨脹,但消費需求膨脹也可能是由非投資原因引起的。無論消費需求膨脹是否由投資需求膨脹所引起,只要消費需求膨脹已經成為事實,那就不可避免地對投資需求膨脹產生如下的影響:

1.為了應付消費需求膨脹給予消費品市場的壓力,消費品的增產是理所當然的,而要增加消費品的供給,就必須增加投資。這樣,投資需求就可能緊隨著消費需求的膨脹而趨向于膨脹。

2.由于消費需求膨脹而引起的消費品價格上漲會進而影響生產資料價格,使得后者也上漲。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可能有三個原因:

(1)由于消費品價格上漲,使生產資料的生產成本增大,從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2)消費品價格上漲后使得對消費品生產的投資增加,而投資的增加擴大了對生產資料的需求,進而引起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3)消費品價格的上漲使得一些投資者產生錯覺,以為各行各業都出現了贏利的機會,于是追加投資,導致投資需求增長和生產資料價格上漲。

以上情況表明,消費需求膨脹的影響最終并不僅限于消費品生產領域內,而會擴大到生產資料的生產領域。

三、消費的合理規模

(一)定義

這里所說的消費規模,就是消費支出的規模,也就是社會的消費支出總量。這里所說的消費的合理規模,就是有利于維持經濟的穩定和維持經濟持續增長的社會消費支出總量及其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這一比例偏大或偏小都是不利于經濟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的。

消費的合理規模又稱為消費的適度規模。

消費的合理規模,從總量上說,是一個有伸縮性的范圍,它是與消費需求不足和消費需求膨脹對應的。換言之,消費的合理規模是使消費品市場處于比較正常狀態的一種規模,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品供求基本適應,消費品價格沒有較大的波動,居民個人在可支配收入為既定的條件下的消費意愿基本上可以得到實現。假定投資需求這時也處于比較正常的狀態,那么貨幣供應量也將是適當的。

(二)消費合理規模

從總量上說,要確定消費的合理規模,必須確定合理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數量及其增長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國民收入中歸于個人的收入減去納稅支出后的余額,它又分解為消費和儲蓄兩部分。如果居民個人儲蓄和居民個人消費支出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并且居民個人儲蓄只是一種延期的居民個人消費支出的形式,那么居民個人儲蓄和居民個人消費支出可以合并考慮,這樣,消費合理規模的確定就可以同合理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數量及其增長率的確定聯系起來。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國民收入的一部分,國民收入的其他部分包括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投資和公共消費的部分。假定國民收入的其他部分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不變,那么要使得消費規模合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就應當與國民收入的增長大體上保持一致。

(三)個人預期收入與消費規模的關系

以上在談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國民收入增長相適應時,所考察的只是現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而不包括居民個人的預期收入(即目前尚未取得,但預料今后可以取得的收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只要消費者可以主動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個人預期收入就有可能轉化為現期消費。這樣,消費的合理規模的確定就不限于現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及其增長率的確定,也包括可以轉化為現期消費支出的個人預期收入總量的確定,否則,現實的消費品市場上的供求也就難以大體上保持平衡。

問題在于:假定從總量上說,消費需求已經偏大了,是不是不應當再把可以轉化為現期消費支出的個人預期收入再包括在合理的消費規模之內呢?

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

1.這是一個不完全依照消費合理規模的規劃者的意志而能確定的問題。即使金融機構不辦理居民個人消費貸款,企業也一律采取現款現購的銷貨方式,從事直接生產經營的個人卻不受這些限制,他們會讓自己所了解的居民個人以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來購買商品,從而仍會增大現期消費需求。

2.消費品市場上可能存在結構性問題。例如,一方面某些消費品緊俏、短缺,另一方面某些消費品滯銷、積壓,而造成滯銷的原因之一在于這些消費品價格偏高,居民雖然有一定數量的現金或儲蓄,但一下子達不到所需要支付的數額,于是出現持幣待購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消費信貸對經濟是有利的。

因此,在確定消費的合理規模時可以適當地把一部分個人預期收入考慮在內。

(四)居民消費結構問題

究竟什么樣的居民消費結構是合理的居民消費結構呢?這是一個不易回答的問題,因為居民消費結構的合理性是不明確的。

毫無疑問,合理的居民消費結構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可能相適應。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與可能的居民消費結構很難被認為是合理的。不僅如此,在考察居民消費結構時,還必須同消費行為的規范分析相結合。離開了規范研究,居民消費結構的合理性也不容易確定。但是,盡管這個問題不易回答,我們仍可以在討論近期國民經濟管理時,暫時不去討論消費行為的規范,并且可以假定居民消費結構的現狀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可能大致適應。這樣,如果消費品市場存在著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的狀況,那么,這與居民消費結構的合理與否沒有直接的關系,而是由于:

1.從總量上說,消費品生產得過多或過少,同消費者的收入或支出不適應;

2.從商品結構上說,生產者所提供的消費品或者不適合消費者的需要(表現為一部分消費品的滯銷、積壓),或者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要(表現為一部分消費品的緊俏、短缺)。

因此,在確定消費的合理規模時,可以從消費支出及其增長率方面進行調節,或者從生產者所提供的消費品結構方面進行調節,而不必涉及居民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樣的問題。

四、消費規模的控制方式

控制消費規模是從屬于維持消費合理規模這一目標的。控制消費規模絕不是壓抑消費。

首先,如果客觀上確實存在因投資規模過大而增加了工資總額,使消費支出增長過快的現象,或者存在因投資規模過大和投資占用的資源過多而限制了消費品的供給,使消費品供不應求的現象,那么不控制投資規模也就無法維持消費的合理規模。

其次,假定客觀上不存在投資需求膨脹,那么要控制消費規模就應當設法控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總量及其長率。在這里,對企業給予職工的工資和獎金的增長率進行控制,具有重要意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有權制定自己的工資標準,有權使用稅后利潤的一部分作為對職工的獎勵。職工工資和獎金的數額及其增長率同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際盈利狀況相聯系。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企業對于如何發放職工的工資和獎金,以及發放的工資和獎金的數額多少,有一種內在的制約機制,它們不會置自身的生產經營與盈利狀況于不顧而濫發工資和獎金。這種內在的制約機制防止了消費基金的過度增長。

缺乏內在制約機制而發放職工工資和獎金的現象,或者來自政府部門,或者來自不自負盈虧的單位。要控制由此產生的消費需求膨脹,則必須采取以下兩方面的措施:

1.要有財政預算的約束,消除突破財政預算而增加工資和獎金總額的現象。

2.要制定一定的工資和獎金制度,避免工資和獎金發放中的隨意性。

對所有的居民個人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在內)的一種有效的控制方式是嚴格實行個人所得稅制度。不管是否發生了消費需求膨脹,也不管所發生的消費需求膨脹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都起著調節個人收入,從而調節消費規模的作用。

在調節消費規模方面,比較難以處理的一個問題是:職工工資和獎金收入的增長與市場上消費品供給的增長能否適應?要知道,由職工工資和獎金收入轉化而成的個人消費品支出所要購買的是消費品,但有條件給職工增發工資和獎金的企業并不都是生產消費品的企業,更不都是生產職工想購買的那些消費品的企業。這樣,盡管這些企業的生產增長了,盈利增多了,但市場上有沒有足夠的可供職工購買的消費品呢?這是個疑問。于是就出現了以下三種不同的情況:

1.假定國家有足夠的外匯,可以從國外進口供增加了工資和獎金收入的企業職工購買消費品,于是這些增加了收入的企業職工的消費意愿得以實現。

2.由于增加了工資和獎金收入的企業職工在市場上買不到自己希望買到的商品,因此把這些追加的收入轉為儲蓄,即個人消費延期實現。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當增加了收入的企業職工想買而買不到合適的商品的信息傳遞給有關企業之后,或者,當市場上受這些職工歡迎的消費品價格上漲之后,有關企業就會設法增產這些消費品,從而滿足了職工增加收入后的消費意愿。

由此可見,即使從市場消費品供給方面考察,也不能采取壓抑消費的辦法來控制消費規模。不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對于職工工資和獎金的發放有一種內在制約機制,而且消費品市場上也存在著市場自行調節的機制,這樣,消費需求過度增長與消費品供不應求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那么,如何理解消費的計劃化呢?應當指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計劃化并不是指政府的計劃部門決定企業生產什么樣的消費品和生產多少數量的消費品,也不是指政府的計劃部門決定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如何發放工資和獎金或發放多少數額的工資和獎金。只有在計劃體制下,政府才這樣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消費計劃化,有兩方面的含義:

1.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目標,對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之間的關系、國民收入中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消費需求與消費品供給之間的關系在總量上進行計劃,擬定消費支出與消費品生產的增長率。這是帶有指導性質的計劃。

2.政府根據資源條件,根據各個行業的勞動生產增長率,對消費需求的總量和結構以及消費品供給的總量和結構進行計劃,對消費品供求結構的調整做出計劃。這同樣是帶有指導性質的計劃。

消費的計劃化與政府部門對消費需求的管理有聯系,也有區別。消費計劃不僅是間接的、指導性的計劃,而且主要是中長期的計劃。而對消費需求的管理則是近期國民經濟管理的內容,主要是針對現實中出現的消費需求膨脹或消費需求不足采取一定的調節措施。政府調節消費需求的措施越有效,越能促成消費計劃的實現。

五、一般情況下調節消費需求的措施

這里所說的一般情況,是指消費需求膨脹或消費需求不足雖然存在,但并沒有嚴重到必須采取緊急措施時的情況。

如果出現了嚴重的消費需求膨脹,可供選擇的緊急調節措施包括:壓縮財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消費的開支;減少由財政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減少由財政付給居民個人的福利性支出;減少或停止消費信貸;減少庫存的消費品儲備,在市場上出售;動用外匯,進口消費品等。

如果出現了嚴重的消費需求不足,可供選擇的緊急調節措施包括:增加財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消費的開支;增加由財政支付工資的職工人數并提高工資標準;增加由財政付給居民個人的福利性支出;實行或擴大消費信貸;從市場上購買消費品,增加庫存的消費品儲備等。

而在一般情況下,則不一定要采取諸如此類的緊急調節措施,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利率、收入調節政策等來進行調節。

(一)稅收調節

稅收調節總的說來包括增稅措施和減稅措施。無論是為了抑制消費需求膨脹還是為了消除消費需求不足,都可以運用稅收調節。而且,增稅措施和減稅措施在某些場合是可以并用的,即對一些商品和勞務的生產經營采取增稅措施,而對另一些商品和勞務的生產經營采取減稅措施,因為增稅旨在抑制消費需求,減稅旨在促進消費品的供給,緩解消費需求的不足。增稅與減稅并用時,可以有主輔之分。

在消費需求膨脹時,既可以對一般企業增稅,以減少它們由于各種原因而得到的過多收入,也可以針對某些生產短缺消費品的企業實行減稅的措施,以刺激它們增加這些消費品的供給,緩和供求矛盾。在這種情形下,增稅是主要措施,減稅是輔助措施。

在消費需求不足時,既可以對一般企業減稅,以便使它們增加利潤,從而增加公共消費支出和職工的收入,增加對消費品的需求,也可以針對某些生產長線消費品的企業實行增稅的措施,促使它們轉而生產市場上緊缺的消費品,或迫使它們減產,以便把資源用于生產市場上緊缺的消費品。在這種情形下,減稅是主要措施,增稅是輔助措施。

以上所談的都是對企業的增稅或減稅。關于對個人收入的征稅,將在下面有關收入調節政策的話題中進行分析。

(二)利率調節

這里所說的利率調節,既包括貸款利率的調節,也包括儲蓄存款利率的調節。

就儲蓄存款而言,為了應付消費需求的膨脹,可以將儲蓄利率提高,必要時還可以實行保值儲蓄、有獎儲蓄,以鼓勵人們多儲蓄,把現期消費轉化為未來消費。專項消費品的購買儲蓄,在這種情況下也能發揮作用,如銀行開辦購房儲蓄,就可以促進想購房的居民個人把貨幣存入銀行。而為了緩解消費需求不足,可以降低儲蓄利率,以便增加居民的消費支出。

就對企業的貸款而言,在消費需求膨脹時,應當提高貸款利率,減少投資方面的貸款,以免投資規模的擴大引起消費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為了鼓勵生產緊缺消費品的企業擴大產量,對它們可以實行差別利率,即貸款利率稍低一些。而在消費需求不足時,則可以降低貸款利率,增加投資方面的貸款,以增加與投資支出相伴而來的消費支出。

(三)收入調節政策

政府實行的收入調節政策,其社會意義在于避免居民之間收入的過分懸殊,維持社會的協調發展,其經濟意義在于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維持經濟穩定,促進經濟增長。

收入調節政策包括兩方面的調節。一是在消費需求膨脹時限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過快增長。二是在消費需求不足時設法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但無論在抑制消費需求膨脹還是在緩解消費需求不足的過程中,避免居民之間收入的過分懸殊,都是收入調節政策的任務之一。關于收入調節政策的這一任務,留在本書第四部分“長期國民經濟管理”中再來論述,這里專就近期國民經濟管理中的抑制消費需求膨脹與緩解消費需求不足問題,分析一下收入調節政策的作用。

總的說來,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超過了市場上消費品供給的增長,會使消費品供不應求,從而導致物價上漲。這時需要限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收入調節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

1.個人所得稅制度可以抑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

2.開征新稅(如利息收入稅、奢侈品消費稅)也有抑制居民可支配收入或抑制消費需求的作用。

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較大程度地低于市場上消費品供給的增長,會使消費品滯銷、積壓。這時需要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收入調節政策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

1.降低向個人征收的稅的稅率,以便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2.停征或暫時停征某些與個人收入和消費支出有關的稅,既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又可以促進居民的個人消費。

在企業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情況下,在個人所得稅以外再征收獎金稅或類似的稅,在一般情況是不必要的。這是因為,既然企業是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企業會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和實際盈利狀況來發放獎金,如果征收獎金稅,勢必影響企業與職工兩者的積極性的發揮,結果是企業一部分生產潛力發揮不出來,對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都是損失。

還應當看到,收入調節政策中,用限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辦法來抑制消費需求膨脹必然有一個限度,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供給將下降,這恰恰是不利于緩解供不應求的矛盾的。比如說,農民個人的收入是同他們提供的商品聯系在一起的。在價格既定的條件下,農民直接提供的一定的商品量必然使農民得到一定的收入,這里并不存在消費需求的增長與國民收入的增長不適應的問題。限制農民收入的增長只能挫傷他們提供商品的積極性。又如,農民以外的其他人,只要他們在市場中提供了一定的生產要素,就會得到一定的收入。限制他們收入的增長,也將不利于生產要素的供給。由此可見,收入調節政策雖然是有用的,但不能超過限度。過度的收入調節對經濟不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德州市| 安岳县| 连州市| 钟祥市| 灌南县| 日土县| 鄂州市| 昌图县| 大宁县| 中山市| 黔南| 青铜峡市| 防城港市| 定兴县| 海丰县| 宜君县| 长岭县| 涟源市| 万荣县| 孝义市| 准格尔旗| 福州市| 常山县| 神农架林区| 内黄县| 梁平县| 张家川| 荥经县| 中方县| 山东省| 筠连县| 始兴县| 应城市| 东丽区| 静宁县| 延安市| 大丰市| 安岳县| 宜兰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