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太文明史話
- (美)伯納德·J. 巴姆伯格
- 1473字
- 2020-11-06 17:49:00
第三十三章 夢境
一、圣職授予問題
在經過了一千多年以后,我們的場景又回到了巴勒斯坦。圣地的猶太社團在加昂時代一直在萎縮,所以歐洲十字軍來到后能輕而易舉地屠殺那些已為數不多的人。但是當薩拉森人征服了這里后,猶太人又開始返回來了;在土耳其人統治時期,他們的人數又變得多了起來。著名的唐·約瑟夫·納西曾試圖在他的太巴列省系統地推行殖民定居化——這可以說是后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所進行的努力的一種先聲,但這一計劃卻沒有成功。
16世紀,加利利山區的薩費德城成了一個杰出的學術和宗教中心。在這里,人們以同樣的熱情學習塔木德和喀巴拉。或許正是由于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約瑟夫·卡羅才被吸引到薩費德來了,而沒有去耶路撒冷,因為這位杰出的律法學家天性中有一種神秘的夢幻特征。他常常接受到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這個聲音宣稱自己是密西拿之精靈。(令人驚奇的是,這個精靈只對卡羅的個人生活行為加以指導,而把有關律法問題完全留給他自己的意識來解決。)卡羅的《舒爾漢阿魯赫》完成于他定居巴勒斯坦之后。
卡羅在薩費德的老同事之一是雅各·貝拉伯拉比,他是一位鋒芒畢露而又有獨立性格的人。由于巴勒斯坦猶太社團人數的增加和學術聲望的提高,使貝拉伯大受鼓舞,他便提出了一項驚人的提議——恢復圣職授予制度。為了理解這一提議的意義,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它的背景。
在塔木德時代一直都實行拉比職位授予制,這一制度被認為是直接繼承了自摩西任命七十位長老而開始的神授權力制(見《圣經·民數記》11:16)。正如《圣經》故事所講述那樣,圣職的授予是通過“把手按在”被授予者的頭上完成的;這一儀式只能由族長或者由他正式委任的代表來履行。通過這一儀式獲得圣職者就在猶太教的最高宗教權力機構——猶太教公會中有了一席之地。
巴勒斯坦的領袖們不愿把圣職授予散居巴勒斯坦之外的人。他們只愿把禮儀和其他律法問題方面的決定權授予巴勒斯坦以外的學者,而保留某些權力(包括處以罰金的權力),這些權力要通過正式的圣職授予才能獲得。為了體現這一區別,巴比倫的教師被稱為“拉布”,而不是“拉比”。當族長制被廢除后,舊的圣職授予制也就結束了。
在中世紀時,學者們又恢復使用“拉比”這一稱號——據說這是一種反喀巴拉派的姿態。后來,這便成了一種慣例:青年學生們要接受一位已擁有拉比稱號的學者對他們的塔木德律法知識進行考試;如果考試合格,他們便能獲得一份證明這一事實的證書。這一學位的授予仍被稱為“按立”(s'micho),但是其獲得者只擁有有限的權力。他們僅僅只是記錄下來的哈拉卡的轉述者和教師,而不是像“坦拿”和早期的“阿摩拉”那樣的哈拉卡的定型者。起初,他們在律法方面的權力是來自流亡首領對他們的任命;到了后來,尤其是在歐洲,學者們作為執法官和立法者的權威基礎,是猶太社團明確或者不明確地一致同意接受他們所作的決定。但是,邁蒙尼德在其法典中宣稱,早期的那種完全的圣職授予制可以通過所有生活在巴勒斯坦的學者的一致同意而得到恢復。
1538年,雅各·貝拉伯便試圖獲得這種一致同意。他稱,只要恢復了圣職授予制,就可能重新建立一個有資格為全世界猶太人立法的猶太教公會。這一機構將為散居各地的猶太人民提供一個中心權威和集合點,也將能夠比作為個人的拉比大膽得多地處理許多棘手的律法問題。
如果貝拉伯的計劃實現了將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全世界的猶太人就會團結起來嗎?它能使哈拉卡重獲活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嗎?這些問題盡管非常有意思,卻只能作為學術問題來討論了。由于耶路撒冷的大拉比不贊成這一提議,而猶太學者們此時已變得謹小慎微,不能采取獨到的、有創造性的行動,因此以色列人依然沒有一個宗教權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