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國三問
- 遠遁美文薈萃
- 遠遁
- 1771字
- 2020-10-10 10:19:39
經典名著需要細讀細品,不能走馬觀花,一讀而過。《三國演義》相信許多讀者都很熟悉,有的讀者恐怕還讀了不只一遍。今天在這里提出三個問題,不知您以前細想過沒有。
一、諸葛亮借東風
當時諸葛亮在東吳協助孫權破曹。由于孫、劉雙方秘謀準備用火攻破曹,可苦于冬季總是刮西北風,結果導致周瑜一籌莫展,竟急得生了一場大病。于是諸葛亮裝模作樣,向周瑜要了一些東西,在南屏山筑臺借起風來。
關于這一段,有的讀者說古人迷信,刮風下雨是自然現象,作者夸大了孔明的能耐。其實作者在這里并沒有宣揚迷信思想。細細想來,就是先前周瑜已經有兩次想要加害孔明的事實,一次是聚鐵山劫糧,一次是草船借箭,這讓諸葛亮不能不為怎樣安全回家做好提前謀劃。當他看到周瑜因氣象問題急得生病時,馬上想好了脫身之計,那就是當東南風起、東吳全軍上下準備對曹軍開戰時脫身。其實早在周瑜生病以前,劉備曾到江東與周瑜議事,當時劉備走時孔明就交待好了,讓劉備于十一月二十甲子日派趙云接他回營,還說東南風起時就是他回營之時。作者這樣構造情節,無非就是夸大諸葛亮對氣象的精準預測以及料敵在先的先見之明。在古代,根據九大行星相對位置的變化來預測天氣是軍事家的技能之一,諸葛亮提前預測到甲子日會刮東南風也在情理之中。雖然這段小說情節可能是虛構,但在情理上、邏輯上卻是真實合理的,絲毫沒有半點迷信的成分。有的學者也說作者迷信,這樣的學者若非腦殘,我想就是他假裝腦殘。
二、劉備拜訪喬國老
為了除掉劉備,周瑜定計將孫權的妹妹孫尚香許配給劉備。劉備走前諸葛亮送給趙云三個錦囊,第一個是讓他們到南徐之后先去拜訪喬國老。這是為什么呢?那就要看看喬國老究竟是何許人也。
孫權繼位前江東是他的哥哥孫策掌權,而喬國老就是孫策、周瑜的岳父。以諸葛亮的智商,他當然知道東吳是以招親為名,行謀害劉備之實。可如果不去,既不利于孫、劉聯盟,又讓東吳小看了自己和自己的主公。接下來我們再分析,孫尚香是什么人?吳國太的親女兒。吳國太是孫權的親姨媽,自己父親臨終前讓自己將其視作自己的親生母親。那么孫尚香就是比孫權同父異母的妹妹還要更親一些的妹妹。根據這樣的關系,孫權定美人計不可能告訴吳國太,更不會告訴與此事毫不相關的喬國老。可是要讓劉備安全最好是讓吳國太知道劉備來東吳相親這件事。但是劉備和趙云不可能見到吳國太。可是要見到喬國老卻很容易。喬國老聽說劉備來相親而自己卻不知道必然要去挑親家的理。這樣一來,吳國太就知道這件事了。那么,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甘露寺相親,龍鳳呈祥等等,既確保了劉備的平安,又娶得美人歸,而周瑜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空城計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一,史上最著名的應用者恐怕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了。可是,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這段情節是虛構的。那么,我們這里就來分析一下作者虛構得是否合情合理。
小說中講的是當時諸葛亮駐軍在西城,城中只有二千五百名軍兵,而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來犯。此時,逃走來不及,要戰實力不匹配,選擇使用空城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初步分析認為,諸葛亮也沒有十足的把握,這就是賭。
那么司馬懿不進城合不合理呢?初看合理。因為他面對的對手是諸葛亮。中國歷史上有句話很有名:“諸葛一生唯謹慎。”“這樣一個以謹慎著稱的人,會用空城計嚇唬我嗎?”司馬懿不能不有此一問,因為此前無數統帥上過諸葛亮的當。
可是細想又不合理。司馬懿不敢進城,因為他無法判斷城內是否有埋伏。那么他為什么不派二千偵察兵進城探一下?這個解釋不通。我們能想到偵察的事,司馬懿自然不會想不到。那么,此處是作者的疏漏嗎?如果您這樣想,恐怕又把作者想簡單了。
早在諸葛亮一出祁山之前,他就知道司馬懿是一個軍事才能堪與自己匹敵的人物,所以他很有顧慮。馬謖給諸葛亮出了個主意,用反間計離間魏國君臣,結果導致司馬懿賦閑在家。后來蜀軍長驅直入,魏國無人能敵,司馬氏父子才被重新任用。由此看來,司馬懿不進西城就有道理了。他若進城捉住了諸葛亮,那么自己還會繼續擁有現在在魏國的地位嗎?司馬懿能考慮到這一層,那么西城中的諸葛亮也應該能考慮到這一層。所以說,諸葛亮設空城計,你可以認為他是在賭,也可以認為他是在給司馬懿臺階下:你讓人家不進西城捉你,總得給人家一個理由向自己的老板交待吧?
但是,以上總總,羅貫中不會向我們明說,他只是讓我們細品,爭論,妙悟……
這就是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