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研發自主芯片服務器

2002年,華為第一個服務器部門——服務器營銷工程部成立了。華為為了給運營商做整體解決方案,需要給系統設備做配套,所以每年采購IBM、HP小型機金額超過10億元。一些員工向公司提出,自己做一個產品以替代昂貴的小型機。在這個背景下,華為服務器應運而生。

與其他產品線相比,服務器團隊的組建頗為低調,因為他們對接的是內部客戶。據服務器產品與解決方案銷售總監鞏建農回憶,當時公司內部部門提了很多要求,有的要求連IBM、HP的通用服務器都不能滿足。不過服務器團隊并沒有打退堂鼓,邱隆說剛開始大家抱著技術研究的態度去做,后來發現沒那么神秘。

(一)6個月研制出超IBM、HP的服務器

“不神秘”的原因在于華為的硬件基因。服務器和交換機、路由器在很多地方是共通的,所以服務器的以太網交換系統、整機的供電和散熱,對他們來說都不成問題。唯一困難的是服務器主板的CPU、內存等計算節點,這是服務器團隊主攻的方向。大概半年時間,華為第一代電信級刀片服務器T8000呱呱落地。

2015年,法國客戶Criteo選擇部署了華為的服務器產品,原因是經過對比,客戶發現華為服務器的集群性能竟然比競爭對手高出一倍,因此在眾多服務器競爭品牌中毅然選擇了華為。正因為在產品研發上的持續創新和在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方面的不懈努力,才贏得了行業用戶的認可。目前華為服務器產品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全行業的覆蓋,被廣泛應用于金融、政府、能源等行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中。華為服務器2015年在國內電力、廣電、公安等領域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位,在銀行領域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位。

在質量方面,華為在設計、元器件以及流程等方面一直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和要求。華為發現導致服務器硬盤故障最大的原因是震動。位于某數據中心機架位上的一個服務器硬盤,故障率高出普通硬盤數倍。經過仔細探究發現,負責機房環境衛生的工作人員經常不經意間用吸塵器碰觸此機架位,長此以往硬盤便發生了損壞。為此華為服務器圍繞硬盤托架找到許多專家,花費了100萬美元,購買了許多設備,進行相關結構的優化,終于制定出適合的解決方案,使位于機架上的服務器硬盤的抗震能力大為增強。

其次,在元器件質量方面確保產品的可靠性。華為服務器一直在抓部件質量,而所有供應商也都是以部件質量為核心來確保對華為服務器的供貨。

華為認為,當前包括中國在內,市場的人力成本非常高。如果產品質量問題多,那么維護成本將遠遠高于產品售價。例如位于歐洲的合作伙伴幫助用戶上門維修或更換硬盤需要1000美元,而一臺服務器的售價才兩三千美元,因此華為必須強調產品的質量問題。在質量方面,華為服務器制定了相應的流程以及測試和認證方式,包括CPU、硬盤、內存都有相應的檢測流程及工具。最終華為服務器產品的故障率遠遠低于競爭對手,因為華為將許多故障排除在了服務器產品發貨之前。

另外,華為致力于打造最安全的服務器產品。華為的安全理念從上至下涉及服務器的各個層面,從底層的芯片、代碼到上層的軟件,都有自己的各種認證測試工具。華為服務器還成立了專業的團隊,通過與第三方組織合作進行安全審批工作,華為服務器目前已經通過歐洲專業實驗室的安全測試。正是這一系列舉措,全方位保障了華為服務器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品質。

作為服務器市場的后來者,華為服務器成績驕人:根據Gartner服務器市場報告(2016Q1),華為服務器出貨量連續11個季度穩居全球第四,八路關鍵業務服務器增長率全球第一,刀片服務器中國出貨量第一。據Gartner發布的2016服務器魔力四象限,華為服務器憑借業務驅動的持續創新和穩定上升的市場份額,從特定領域者(Niche Players)象限邁入挑戰者(Challengers)象限。

(二)2016,嶄露頭角

2016年,華為服務器產品最大的亮點應該聚焦在2016年3月14日,CeBIT展上正式發布的全球首款32路開放架構小型機——KunLun上,華為服務器全年的市場活動也以此為重點展開。

中國區50+城市的巡展,KunLun分行業(包括中國區金融、公安、醫療、交通、稅務、煙草、油氣)發布。11月24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南天信息與華為共同發布銀行個人核心業務系統KunLun聯合解決方案;與Oracle簽訂KunLun與Oracle數據庫合作協議;12月30日,KunLun 9016通過SAP HANA 12TB GA認證。

2016年,華為服務器不但在市場上做得有聲有色,更是得到了國際兩大頂級咨詢機構的雙重認可。

華為服務器邁入Gartner魔力四象限的挑戰者象限,充分反映了華為在服務器市場的中堅地位,并體現了華為服務器強有力的上升態勢和業界認可度。華為服務器一直以高品質、高可靠性、技術領先、差異化的創新作為自己的價值定位,得益于華為每年將超過10%的收入用于研發的持續投入。華為服務器以客戶為中心,圍繞客戶使用場景,在底層芯片、整體架構、工程設計和上層應用全面持續創新,充分滿足客戶當前和未來的計算基礎設施需求,實現與客戶共同成長。

華為榮獲Forrester超融合基礎設施“強勁表現者”稱號,該稱號的獲得充分體現了華為超融合產品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和競爭力,逐步得到客戶和分析師的認可,同時也是華為超融合產品走向市場領先地位取得的一個進展。隨著華為在超融合上的持續投入,華為將不斷提升競爭力,并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價值。

(三)2017,“無邊界計算”閃亮登場

2017年7月6日,華為在北京發布“無邊界計算”服務器戰略及系列解決方案,這有點像是華為服務器的一次例行新產品發布會,但實際上這次的重點真不在產品端。

這是華為服務器關于未來的一次宣講,內容遠不是“服務器”三個字能覆蓋的,“計算”是一個更精準的代名詞。其實從云時代開啟,計算這個詞就在被有意無意地用來替代服務器,但從沒有像華為這般徹底。而且這次,華為還給計算加了一個定語“無邊界”,二者結合形成了華為服務器未來5年的戰略。

無邊界淺顯而富有深意,字面意思打破原來服務器盒子的邊界,這是業界早已經在做的,虛擬化和云,首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除此之外,華為還賦予了它新的含義,有三層。一是釋放計算潛力,打破計算只依賴CPU的邊界,提升計算效率,還有更多選擇,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二是打破服務器邊界,實現DC級別的資源池化和按需供給,提升DC整體計算效率。三是打破數據中心的邊界,計算不只是在數據中心內進行。

三者由小及大,由處理器到服務器,再到數據中心,構成了華為無邊界計算戰略的內涵。該如何理解?第二點很簡單,不多解釋。這里主要講講第一點和第三點。

華為無邊界計算戰略內涵

前者釋放計算潛力。從處理器角度看,CPU性能提升放緩。過去每年提升1.5倍,現在只提升1.1倍。再加上處理器周邊I/O的進步幾乎停滯不前,嚴重影響CPU的效率發揮。從應用角度看,CPU的工作模式已經不能匹配很多新應用的需求,比如AI。異構成為一種必然,CPU+GPU、CPU+FPGA的應用模式越來越多。當然,單純的加法并不能發揮最佳的計算效率,這其中的工作就是華為要做的。具體是什么,后面再講。

后者打破數據中心邊界。業界一直在探討計算是無處不在的,但服務器這個計算的代名詞似乎總被禁錮在數據中心內,形態必須是那樣的黑盒子,否則就不叫服務器了。廣闊天地服務器大有可為,華為預測到2025年,全球有超過1000億各類終端聯入互聯網,其中50%的數據都會在邊緣而不是數據中心內進行處理,這些都是未來服務器的機會,甚至市場規模并不比傳統的服務器市場小。這是華為服務器的又一個方向。

2017年12月6日,美國權威調研公司Gartner公布當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中國浪潮服務器出貨量和銷售額雙雙躍居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戴爾、EMC、惠普。

昔日美國壟斷的高端服務器市場,如今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這份報告中,排名前六位的服務器制造商中還有中國的聯想和華為。

此前Gartner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中,指出華為增速最快。

多年以來,華為在技術研發方面一直持續高投入,每年投入額為整體經營收入的10%。這種高投入也保證了華為服務器在各個層面的研發創新,成為支撐其產品快速成長的重要動力。在服務器產品研發上,無論是底層芯片還是上層的軟件以及整體方案,華為都有著一系列的創新。

此外,華為服務器還在工程、架構以及應用方案等領域進行創新,比如華為服務器研發的“黑匣子”功能。此前服務器一旦出現宕機等故障,由于沒有記錄,一般都無法及時追蹤到問題原因。“黑匣子”對用戶操作、系統兼容性以及軟件運行參數進行記錄,再加上華為長期積累的服務器故障信息數據庫以及大數據分析工具,可以非常容易地幫用戶發現導致宕機等故障的原因,在很短時間便能解決問題。同時,借助該功能還可以根據硬盤、內存、CPU、網卡等的表現,對硬件設備未來運行情況進行預測,從而防范相關風險的發生。這樣的功能對于用戶系統穩定性非常有益。以前只有在高端的大型機上才會有,而現在華為服務器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了。

(四)2018,全球一躍而出的黑馬

2018年,華為成為服務器市場一躍而出的一匹黑馬。

一般人認為華為在5G領域居于全球領先地位,才招致美國的打壓與禁用。但實際上華為的產品不止5G通信領域,還包括手機領域,已經成長為全球前三的通信大品牌,給予蘋果、三星以極大的壓力。

而真正對美國威脅最大的還是華為的海思。其不但發布了基于ARM架構的手機CPU麒麟980、990,與美國的高通形成全面比拼,個別性能甚至猶有勝出。同時還在2019年1月推出了服務器芯片鯤鵬920,顯示出華為不懼美國禁用芯片這招。而且華為替代android操作系統的自研平臺鴻蒙也呼之欲出,就像阿里巴巴的YUN OS系統,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三的通用操作系統。

華為的服務器業務自2002年組建以來,歷經16年的發展,現在已經成長為全球前五的服務器品牌。僅排在Dell、惠普、浪潮之后。從下圖來看,全球服務器五大品牌,我國已經有三個,分別是浪潮、華為與聯想。

2018-2019年全球前四大伺服器品牌市占率排名

華為服務器2018年出貨量達到91.8萬臺,較2012年的7.7萬臺增長了12倍,2012-2018年累計出貨超過356萬臺。

華為服務器領域的業務,隨著華為本身技術的進步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自主芯片的研發成功,還有華為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及華為特有的狼性文化,未來發展一定會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

(五)全球首個智能路由器

2003年華為家庭網絡終端部成立。

2004年,華為發布10G路由器,比思科落后4年。之后華為加快創新步伐,不斷縮短與思科的技術差距,40G路由器時間差距縮短到2年。直到2010年,華為發布100G路由器,與思科追平。到2012年,華為開啟400G路由器時代,從此處于領跑位置。

2005年華為寬帶貓實現全國市場份額No.1。2005年起,華為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在歐洲、中東、中亞、拉美等國分別實現數百萬的銷量,并在2010年實現累計發貨全球第一的成績。

2012年,華為開始進入消費類民用路由市場。華為是第一個智能路由器廠商。

2012—2013年,對于不招人待見的無線路由器市場來說不同尋常,因為智能路由器橫空出世。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幾乎顛覆式的應用體驗和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產品設計,讓以往因為配置繁雜、功能埋沒、只能屈尊躲在陰暗角落里的無線路由器重見天日。

2012年,VDSL超高速多功能路由器面世。它搭載了博通頂級芯片,54 Mb/s電話線與1000 Mb/s以太網線雙接入上行,不僅支持DECT-Catiq無繩IP語音電話,首批還支持802.11AC千兆WiFi,更使其成為德國電信專屬。

“從目前來看,在網絡設備領域,華為等國產品牌產品已完全可以和思科相媲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如是說。

2012年9月,華為成功實現了全球最大容量集群路由器搬遷工程——中國聯通169骨干網江蘇無錫節點核心集群路由器搬遷。這也是中國通信業界首個思科集群路由器的搬遷:13張城域網、110多條干線鏈路、280G的流量、50多萬條路由、海量的數據、復雜的網絡鏈路和路由關系,從思科的設備安全切換到華為的設備上。

2014年,榮耀立方面世。這款搭載了Android和Linux雙系統的路由器,通過實現網絡互聯、存儲共享、媒體播放等眾多使用功能打造的智能家庭中心,被業界競相效仿。

2015年,榮耀路由器登場,繼承了榮耀立方網絡部分的強悍CPU和WiFi性能的同時,利用獨家的Hi-Link專利,創新性地提出了雙路由分布式WiFi方案,一鍵解決大戶型無線信號覆蓋問題。

2016年,發布了業界首個1T平臺2+8集群核心路由器,打造出最具演進能力的骨干網平臺,最高(集群)容量可達128T。

2017年,推出業界首個基于50GE FlexE的5G承載分片路由器,可提供50GE基站接入能力、無縫兼容100GE。基于創新的FlexE技術,實現端口通道化物理隔離,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的SLA保障。

同年,推出業界首個單端口400GE,并率先商用部署。

2019年,攜手中國電信在四川部署了全球首個SRv6商用局點。

Dell'Oro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以太網交換機(CES)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來自中國的巨頭華為首次超越了白富帥的思科,一舉成為全球核心路由器的老大。

在過去的約20年,思科一直是核心路由器市場的霸主,地位之高,如同是魔教教主的“西方不敗”。思科占據了全球核心路由器市場份額的80%,這意味著無論是路由器、交換機還是其他網絡設備,思科幾乎可以用壟斷二字來形容,整個通信領域沒有一個對手能對其造成有效的威脅。但如今,這一項技術壁壘被華為攻下,實現了破天荒的逆襲,中國制造再一次揚名立萬,華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如今華為的運營商級路由產品已經部署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于全球超過17億用戶。行業影響力方面,其在IEEE、CCSA、ATIS、BBF、ETSI和OMA等標準組織中均為董事會成員、并出任了9個IETF工作組的主席,2018年的IETF IP領域活躍草案數位居世界第一。

C114通信網作家蔣均牧撰寫專稿指出:“超越背后:壓強式投入下從‘芯’開始的全面領先反超的故事大家都愛看,正是因為其稀有性。華為在運營級路由器市場上何以達成這一壯舉?究其原因,在于壓強式投入下的持續創新以及對客戶訴求的把控。”

蔣均牧說,以芯片為例,這無疑是路由產品的核心。而華為很早就意識到自研的重要性,自1999年開始研制基于ASIC架構的Solar芯片,2004年正式商用。在3.0時代,Solar芯片即已領先業界,目前為止已經演進到基于NP架構的5.0版本。

Solar 5.0發布于2016年,采用了16 nm制程、集成45億門電路,是世界上首個T級網絡處理引擎(單芯片1.2T)。它擁有2.2倍于業界的288個內核、1.5倍于業界的3168個線程;架構上的持續優化使之較上代版本提升了4倍的吞吐量。可靠性上,華為獨創了Atom-NPU-Thread三級隔離技術,并引入Memory全校驗以消除單比特軟失效。

能耗上,Solar 5.0通過對動態調頻(每次降頻可節省10%)和智能開關核技術(關閉單核可節省0.2W)的支持,相較上代版本降低了37%。新技術融合方面,支持10層以上SRv6高性能轉發、us級Telemetry數據采集、FlexE/FlexE+等。

2018年,華為拿下運營商級路由器市場第一,實現對思科的超越

“哪有什么洪荒之力”,尤其在技術密集型領域,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賴于研發創新投入的決心。根據華為發布的年報,2018年其研發費用達到1015億元,占比銷售收入14.1%,位列歐盟發布的2018年行業研發投資排名第五位。在過去十年中,在研發上累計投入超過4800億元。聯合國下屬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向該機構提交專利申請高達5405份,位居全球第一。

蔣均牧的調研數據扎實、詳盡,因此富有權威性。

在數據通信領域,華為公司整合了全球研發資源,以打造業界一流的產品。其中包括法國巴黎的算法學習研究中心、美國硅谷的芯片預研中心、日本橫濱的超導材料研究中心、德國慕尼黑的網絡規劃實驗室、印度班加羅爾的VRP平臺研發中心,以及國內北京、南京、深圳的產品開發中心等。

從客戶訴求角度,除了性能、功耗、集成度這傳統“三圍”,可靠性更是運營商衡量路由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華為深知這點。為了讓運營商“買得放心、用得省心”,甚至對路由器產品做出了“0事故”的承諾。為此,它不僅建成了擁有3700多臺設備、超過10萬條測試用例、能夠1∶1模擬現網運行情況的業界最大的自動化測試工廠,以及開發了能夠100%覆蓋單板焊點、無需手工干預的業界首款智能硬件測試系統,還制定了覆蓋從設計到開發、從生產到安裝運行的全生命周期的嚴苛質檢標準。

此外,網絡的穩定性要求也決定了存量設備難以被替換,曾經一度成為橫亙在市場后來者面前的一道鴻溝。華為在這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施工經驗,并開發了相應工具。2012年9月,它協助中國聯通在無錫完成了業務不受損的核心集群路由器平滑搬遷,這也是當時最大規模、最具挑戰性的IP干線網絡整網搬遷工程,從此完全打消了運營商的顧慮。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從10G、40G時代追趕,到100G時代并肩,再到400G、1T時代的超越和領先,華為運營商級路由器的這一勵志軌跡,正是中國ICT力量全球崛起的一個縮影。此次市場份額的躍居榜首,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交替。

蔣均牧最后寫道:

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智能時代,華為方面表示將持續踐行極簡架構、極簡協議、極簡站點、極簡運維的理念,在網絡架構、智能運維、網絡協議、轉發芯片、高速端口等領域不斷創新,引領智能IP網絡,致力將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调兵山市| 达孜县| 孟州市| 杭锦旗| 青川县| 闵行区| 和平区| 麻城市| 石泉县| 呼伦贝尔市| 白银市| 三明市| 隆安县| 乌拉特后旗| 新乡市| 巴楚县| 双辽市| 景德镇市| 遂溪县| 永年县| 来安县| 河曲县| 连城县| 禹城市| 新密市| 中牟县| 苏尼特右旗| 内丘县| 伊金霍洛旗| 拜泉县| 望都县| 黎城县| 来宾市| 隆昌县| 宁夏| 上栗县| 崇义县| 嘉峪关市| 南乐县|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