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武則天——中國唯一一位女皇帝

中文名:武曌

外文名:無

別名:武則天、武媚娘

國籍:中國(唐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并州文水

出生時間:公元624年2月17日

逝世時間:公元705年12月16日

職業:女皇帝、政治家

代表作品:《臣軌》、《如意娘》

武則天生于并州文水,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同時,她還以67歲即位,82歲去世的史實成為歷史上繼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如今,很多的影視劇都是以這位女皇為題材,而她的整個人生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從一個剛入宮的小才人,最終成為萬人朝拜的“天子”,從“媚娘”到“皇帝”的轉變至今吸引無數人。盡管,她在一些歷史材料中背上了謀權篡位、荒淫無度、執政殘暴等“罪名”,但武則天在國家治理上取得的成就值得被歷史銘記,她的統治被后人稱為“貞觀遺風”。作為一代女帝,武則天的政績無法泯滅。

柳暗花明二進宮

武則天是今山西文水縣人,14歲的她出落得就十分貌美,因此進入唐太宗后宮。因為年紀小,母親楊氏十分不舍,流淚不止,而對此,小小年紀的武氏也表現出不同于尋常柔弱女子的一面,她對母親十分平靜地說:進宮去見天子,未必不是一件福事,何必為女兒這樣悲傷?之后武氏便進宮了,成為宮中較低級的才人。隨后,太宗十分喜歡貌美的武氏,賜名武媚。而媚娘不僅擁有美貌,更擁有其他后宮美女沒有的個性,這讓唐太宗的兒子、性格懦弱的太子李治十分為她著迷。

晚年的唐太宗精神萎靡,當年的英雄豪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52歲的唐太宗臥病不起,才人武氏奉旨入宮,照料在這位衰弱的皇帝身邊。這時的武氏,進宮已經有很多年了,她對宮中的一切都已經十分熟悉,尤其更為了解宮里皇子們的生活。因此,武氏能夠讓每天入宮看望父親的太子得以經常看見她——這位服侍在父皇身邊的風姿綽約的女子。久而久之,內向的太子就被武氏所吸引,不能自拔。終于有一天,他們越過倫理之間的界限,而此時的皇帝還躺在病榻之上。從此,后母和太子的感情如同野草一樣瘋長,一發不可收拾。

唐太宗心力交瘁,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去世后,按照宮規,武氏這樣的后宮女子要成為尼姑。之后太子李治奉遺詔登基,為唐高宗。而這位新皇帝一直將這份禁斷之情埋藏在心中,登基之后還多次前往媚娘修行的感業寺,看望這位令自己魂牽夢縈的母后——父親的妃子武媚娘。不久,媚娘便有了身孕。在王皇后的鼓勵之下,22歲的皇帝李治終于下定決心將武媚接回皇宮。此時的媚娘也還不到30歲,依舊美艷如花,在生下長子李弘后,媚娘被新皇帝冊封為昭儀。

野心勃勃的武氏自然不會因為得到昭儀之位就感到滿足,她覬覦著皇后之位。但在朝廷上,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的勢力十分強大,唐高宗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這些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大臣對于唐高宗廢除王皇后改立武氏表示出強硬的反對態度,武則天想要實現她的目標絕非易事。

30歲武則天產下長女,據《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在長女出生后剛滿一個月,趁著王皇后來看過小公主之后,她就親手把女兒給掐死,并嫁禍于王皇后,高宗盛怒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宮,而書里則稱是“送到日本”。可見武則天工于心計。不過,武氏成為皇后也為唐高宗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于是,武則天和高宗除了身為夫妻外,又成了政治上的同盟者。他們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給予第一個明確支持“廢王立武”的五品官員——李義府重賞,之后,很多中層官員為了牟取自身利益也站在高宗和武則天這邊,“擁武派”逐漸形成,朝中的局面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后來,功臣元老中的李(即徐世,字茂功,唐高祖賜姓李)對高宗說“廢王立武”是“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這讓高宗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獲得了強有力的支持。事情可謂是出現了明顯的轉機,高宗也是十分高興。

野心勃勃的皇后

公元655年,高宗立武氏為皇后,成為皇后的武媚隨后做出一系列舉動:以十分殘忍的方式了結了王皇后和蕭淑妃,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骨醉”。她還將太子之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李弘,同時為高宗出謀劃策,采用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后除掉了長孫無忌。至此,在武則天的幫助下,高宗在實質上基本掌握了君主權力。“廢王立武”事件給了關隴貴族沉重的一擊,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得到改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武則天提出要給予那些擁護她當皇后的人重賞,李治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他的想法很簡單,要借許敬宗、李義府這些人之手來對抗長孫無忌等人。李義府之流的興起,與褚遂良等人的落魄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都明白誰招惹了武則天,誰沒有好下場;誰擁護了武則天,誰就有福享。這么一來,原來立場不定,還在觀望的人自然馬上表態,成為新政的支持者。先前受擠壓的人和處于社會劣勢地位的寒門學子也認為機會來了,紛紛向組織靠攏。

在除掉長孫無忌的過程中,武則天也背了一個罵名:親信小人,重用匪類。事實上,武則天并非喜歡小人,而任何人也不會對小人發自真心地喜愛,只不過是因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不愿意為武則天提供助力。作為政治家,武則天的用人準則只是“擁我者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武則天才能招攬越來越多的人,她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自古以來,小人從來都是政治野心家的重磅武器。他們在亂世中興風作浪,在盛世中溜須拍馬,對于權勢者來說有著很大的利用價值。

比如許敬宗,他一肚子墨水,不論做什么壞事總能找到依據。長孫無忌勢傾朝野,是武則天心腹大患,許敬宗自然也是知道皇后的心思的。于是,除掉長孫無忌的機會來了,有人狀告為太子掌管書籍的侍從官韋季方圖謀不軌,之后,李治讓許敬宗負責審理此案。許敬宗接案后,對韋季方進行嚴刑拷打,要他招認長孫無忌領導他們謀反,但韋季方寧死不屈。于是許敬宗又讓人捏造長孫無忌謀反的供詞,這正合了武則天的心意,李治卻不相信。于是許敬宗把他人捏造的供詞呈現給李治,果真證據確鑿。鑒于長孫無忌是自己的舅舅,李治不忍心下手,許敬宗就將漢文帝的故事講給他。當年漢文帝的母舅因殺人獲罪,文帝叫文武百官前去哭別,含淚將他殺了,至今人們都贊頌文帝的圣明。李治怕被人加上“昏君”的罵名,于是就下了殺心。許敬宗得了旨諭,怕突現變故,連基本的召來核實的形式都沒走,就辦了此案。

至此長孫無忌集團土崩瓦解,武則天大為快意,李治則感到了來自李義府的力量的威脅,而且這次的壓力更大。李義府手握大權,賣官鬻爵,胡作非為,他的親戚也仗勢欺人,為非作歹。李治曾十分婉轉地提醒他要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注意,李義府居然直接暴躁地對李治質問:“誰告訴你的?”李治十分憤怒,可是其后臺是武則天,是他親自立的皇后娘娘,自己也無能為力。面對李義府之流,他意識到自己一直被耍了,深知現在這一切的幕后操縱者是武則天。

后來,高宗曾意識到武后想要手握政權,一度有廢后的打算,但計劃被武后事先得知,最后只好放棄,但是協助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滅門。這件事情過后,高宗對于武后也是無可奈何,后來高宗又遭遇眼疾問題,武后因此機會已經得到了大部分政權,而武后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地行事,建議唐高宗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則天并稱二圣。就這樣,登上皇后寶座的武則天在自己一生漫長的政治之路上越走越遠。

建立武周王朝

公元683年,高宗病逝,將軍國大事交給武后裁決。太子李顯嗣位,號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從此,武則天開始以太后名義主持朝政。但中宗軟弱無能,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武則天在痛心之余,下令將中宗廢為廬陵王,同時將李旦立為皇帝,號唐睿宗,自己依舊將朝政把握在手中。

武則天的政治才能在此時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廣納賢才,外舉不避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上官婉兒。武則天本來是她的殺父仇人,可她卻被武則天封為近侍。隨著時間的流逝,上官婉兒不但不再怨恨武則天,而且對她產生了愛戴之情。同時,武后開始為自己當皇帝做準備,她先是重用武三思、武承嗣、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一批酷吏。

武承嗣為了博得武則天的歡心,曾叫人暗中鑿石為文,刻上“圣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還說這是洛水顯靈出現的結果,差人將此獻給武后。果然不出所料,武后得此石章大為高興,將之稱為“天授圣圖”,她先是封洛水為“永昌水”,為自己加號“圣母神皇”,之后又胸懷志氣出巡洛水,親自主持了拜洛授圖的儀式,在她的命令下,金碧輝煌的“萬象神宮”開始建造。在這之后,又有一個名叫潔明的和尚又杜撰了《云經》四卷,文中聲稱武則天是彌勒佛下凡,理應成為皇帝。

公元690年,時年67歲的武則天終于登上皇位,見證這一切的有6萬民眾與官員,她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但仍保留李旦的皇嗣之位,歷史上將武則天的周朝叫作武周。

政通人和,成績顯著

用人方面,武則天為了奪取政權,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的確引來不少非議,但是武則天同樣也是重用賢臣的,在歷史上,武則天也有著知人善任的政治家的形象。武則天一朝號稱“君子滿朝”,婁師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賢臣都在其中,后來有“開元賢相”之名的姚崇和宋璟也是在武則天時期被提拔起來的。用當今的話來說,武則天是一位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她在用人制度上擁有不少改革和創新,她改革科舉制度,提高進士科的地位;舉行殿試,開創武舉、自舉、試官等多種制度,讓不少賢才能夠擺脫出身寒門的束縛而獲得一展才華的機會。《資治通鑒》就此方面這樣稱贊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待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后,之前使用的酷吏也隨之被拋棄。女皇自然明白重用酷吏這一做法實在是不得人心,當初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迫不得已而為之。稱帝第二年,武則天利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公元697年,她又取了來俊臣的性命,至此酷吏政治走向了終結。

在軍事方面,武則天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但達到這一目標對于她來說已經是困難重重,但武后還是做到了。雖然,不少戰爭都以女皇的失敗告終,但武則天還是通過自己敏銳的政治手段逐漸扭轉了不利的局面。

經濟方面,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中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這得益于她在“建言十二事”中提出過的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能夠保障農時的主張。在這個時期,國家的生產力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盡管這樣的行為對于政府稅收起到了負面作用,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武則天在位時期還十分尊崇佛教,大修廟宇,當然,由于她的命令,人民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另外,在這個時期,因為府兵制逐漸崩潰,武則天根據實際情況在募兵制度方面進行了創新。比如說邊疆地區招募的“團結兵”(團練),這種兵的性質有點類似于今天的雇傭兵,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有一定意義。

總之,在各個方面,這位女皇都表現出了絕佳的領袖才能。雖然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幾位女性掌權者,但在能力上都是難以與武則天相媲美的。

女皇也是女人

武則天身為一代女皇,但畢竟還是一個女人,所以她感到在權力之外似乎還缺少什么。歷史上的皇帝都有三宮六院,有無數的美女侍奉左右。如今自己做了皇帝,雖然身為女人,但為什么就不能與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一樣呢?所以,女皇覺得自己也應該有三宮六院,也應該有男寵,而且是大量的男寵,就像曾經的那些皇帝們一樣,全天下的女子想要誰就能得到誰。自此之后,一座座宮院,開始有了英俊的男子的身影。無數強健壯碩的男子漢分批進入深宮,作為武則天的男寵。

武則天雖有男人的氣魄,卻不失女人的細膩感情,而且她還很有才情,曾寫過一首《如意娘》詩,把女人肝腸寸斷、愁腸百結的情懷,寫得淋漓盡致:“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一代鐵血心腸的女皇,竟然寫出如此細膩的情詩來,讓人為之驚嘆。或許,武則天本就是心思細膩,只是身不由己,畢竟一代君王豈能將自己的真實情感隨意表達出來。然而,她還是對于文人抱有鐘愛之情,她喜愛他們的浪漫風流。她將自己作為一位女皇的孤獨和一個女人的浪漫,寄托在這些風流倜儻的文人學士身上。她發現,在與才子們交往的過程中,她既讓權力得到了保障,又收獲了精神層面上的滿足,可以充分享受一個正常女人應有的幸福。武則天的一生,都置身于才子俊男的圍繞之下。在她年輕的時候,她促成了北門學士的起家,那是一批才華橫溢的文學之士,元萬頃、范履冰、苗神客、衛敬業等人是其中的代表。武則天特別喜愛這些才華橫溢的文學之士,臨政之后,武則天將特權賜予他們,特許他們不經南衙,從皇宮北門出入宮禁,因此他們獲得了“北門學士”的稱號。

在登上皇位之后,武則天下旨將洛陽改稱神都。置身于神都富麗宮殿的武則天,時常召文士們入宮歡聚,縱情享樂。而到了晚年,女皇幾乎是年年大喜,每逢大喜,武則天就換一個年號,年號幾乎一年一變,比如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圣歷、久視、大足等。武則天的一生也可謂是風流無比,她的艷聞傳播很廣,而她并不在意。曾有詩人寫詩來諷刺女皇的淫亂:“鏡殿青春秘戲多,玉肌相照影相摩。六郎酣戰明空笑,隊隊鴛鴦漾綠波。”

武則天已經70多歲高齡的時候,依然選擇年輕美貌的二張兄弟張易之、張昌宗侍候床笫。她特地為兩兄弟設立名為控鶴府的機構,任命張易之為府監,官居三品。而這兩兄弟的相貌自然是相當出眾,連大臣們也都忍不住贊美他們兄弟二人,甚至有一位大臣感慨二張兄弟相貌道:“六郎真是面似蓮花啊!”而內史楊再思則不假思索應聲說:“不然,不是六郎似蓮花,是蓮花似六郎啊!”然而幾年后,政變發生,女皇的兩位男寵二張兄弟在政變之中被殺,時年82歲高齡的武則天被從皇位上趕下來,很快也就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無字豐碑由史來評

按照父系社會的傳統,中國古代的皇權是不會落入外姓人的手中的,因此武則天這位女皇帝的困擾就出現了:如果讓兒子繼承帝位,自然是延續了李家王朝,但卻跟身為皇帝的自己不是一個姓;如果把皇位傳給侄子,雖然將姓氏傳承下去了,但侄子和自己畢竟不是一家人。所以武則天稱帝后,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她將原來的皇帝李旦稱為“皇嗣”,“皇嗣”的身份雖然與太子近似但畢竟也不是太子。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一直覬覦太子之位,使盡了渾身解數,連出狠招,但并未得逞。同時,契丹、突厥受到狄仁杰等大臣的勸說,先后以匡復李唐的名義反周。此時的武則天很明白自己不能違背天下之意,于是她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重新立已經被廢為廬陵王的李顯為太子。這樣一來,繼承人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武則天至此已經沒有什么棘手的問題了,她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逐漸輕視朝政,沉迷于享樂。

公元705年元月,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敬暉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兄弟,逼武則天讓出皇位,迎中宗復位,恢復唐朝舊制。這一年的十二月,時年82歲的武則天殯天,留下了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

武則天死后與高宗合葬于現今位于陜西乾縣的乾陵,整個陵園規制仿照唐京長安城。墓前有兩塊碑,一塊屬于高宗,另一塊屬于武則天,在高宗的墓碑上有武則天的題詞,而武則天自己的墓碑卻是一塊無字墓碑。

這樣一位在生前迷信文字的女皇卻為之后的世人留下了一塊無字碑,這實在是讓人迷惑。對此,眾說紛紜,總結出來大體為以下幾類: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認為自己功績已經不是文字能夠形容的了,立“無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認為自己的功過是非還是讓后人去評論,自己還是不要多言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對于生前的種種罪孽的愧疚,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也有學者認為,石碑原本是打算刻上碑文的,但武則天死后政局動蕩,各派政治勢力,對于武則天的功過是非一直沒有定論,因而最后便不了了之。還有人認為,武則天的兒子對自己的母親心懷怨恨,將她本寫好的碑文藏在了墓室之中,僅以一塊無字碑展示給后世之人。甚至還有說法,認為武則天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別人不知如何寫碑文,所以干脆不寫。而武則天本人,也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從唐代開始,武則天就得到了各種不同的評價,這主要是由于給予評價的人所站在的角度各不相同造成的。不過,無論其中負面的評價有多少,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殿試”制度的這些功績都是不能被否認的。特別是她知人善任,狄仁杰、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都是出于武則天的賞識。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整個國家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繁榮、百姓富裕,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貞觀遺風”,而其孫唐玄宗能夠實現開元之治的局面也是得益于此,武則天在歷史上確實為國家做出過巨大的貢獻。而她更創造出一個文化昌盛的時代,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當時雕塑、繪畫也創造出了新的高峰。

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武則天的直系子孫,并且社會還未被儒家正統觀念所統治,因此當時人們對武則天的評價還是相對比較積極正面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的《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進入南宋期間,程朱理學成為中國思想的主導,對于武則天的評價在這樣的思潮下發生了更大的轉變,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將武則天說成是“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然而縱觀武則天的種種經歷,可以得出結論:武則天還是一個功大于過、智慧魅力型的女皇帝。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吴旗县| 合川市| 崇文区| 南投县| 鄂温| 哈巴河县| 顺义区| 遂宁市| 昌邑市| 拜泉县| 长武县| 盐边县| 莱阳市| 黑河市| 德昌县| 武隆县| 襄垣县| 南康市| 米林县| 仙游县| 黎平县| 滕州市| 克山县| 平邑县| 吴忠市| 徐水县| 桐乡市| 汨罗市| 宾川县| 恩平市| 应城市| 乐至县| 华亭县| 米脂县| 凤凰县| 宾川县| 壤塘县| 梁山县| 包头市|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