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瑪格麗特一世——龐大的北歐帝國之主

中文名:瑪格麗特一世

外文名:Margrete I

別名:瑪格麗特

國籍:丹麥

出生地:丹麥沃丁堡

出生時間:1353年

逝世時間:1412年

職業:君主

丹麥,這個位于北歐的國家,擁有相對較悠久的歷史。在丹麥,一提起“瑪格麗特”這個名字,人們的心中都會產生一種敬佩與尊重的感情,幾百年前,她曾在政壇上叱咤風云,紅極一時。雖然從未登基受封,但在人們心中,她卻是丹麥乃至北歐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即便在那個社會普遍認為女性無權繼承王位的時期,她也獲得了一個流芳百世的稱謂——瑪格麗特一世,這是后人給她的最高榮譽。

瑪格麗特一世的一生為統一北歐各國奔走,最終成為丹麥、瑞典和挪威三國的統治者,同時,她也是中世紀里最具有成就的人物之一,更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婦女之一。

從公主到女王

瑪格麗特一世出身貴族,生于1353年,她的父親是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她出生后,在羅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的洗禮下,得到了瑪格麗特這個名字。一開始,瑪格麗特有5個兄弟姐妹,但最后家中只有哥哥克里斯托夫、姐姐英厄堡和最小的瑪格麗特三人活了下來。

后來,克里斯托夫被王室立為儲君,姐姐英厄堡與德意志北部的梅克倫堡公爵喜結連理,而瑪格麗特則與比她大15歲的挪威王子哈康結婚,那時她才只有10歲。哈康王子是瑞典第30位國王馬格努斯·艾立克松的兒子,挪威國王是他的外祖父,后來外祖父死后,瑞典國王繼承了挪威王位,所以哈康王子有兩個身份:挪威國王馬格努斯七世和瑞典國王馬格努斯二世。也因此,瑪格麗特同時是挪威和瑞典兩國的王妃。中世紀時,挪威還是個積弱成疾的國家,這一點可以在瑪格麗特公主寫給瓦爾德馬四世的信中看出。她談到,那時候冰凍三尺,家里卻沒有足夠的柴火用來取暖,還有一次她居然連著幾天沒吃飯,差點餓死。在瑪格麗特17歲的時候,她誕育了第一個兒子——奧拉夫王子。

1375年,瑪格麗特的父親與世長辭,而王位傳給瑪格麗特的姐姐英厄堡所生的兒子,除此之外的任何王室成員都無權繼承,這是因為瓦爾德馬四世在與漢撒同盟的梅克倫堡公爵阿爾布萊克特的斗爭中失敗了,并被逼無奈簽訂了和約。睿智又心懷天下的瑪格麗特對此感到十分生氣。22歲的她馬上采取行動,帶著還是嬰兒的奧拉夫提早回到了哥本哈根,并且早于她的姐姐們。回來后,她利用自己的智慧,通過各種方式,賄賂了丹麥的王室與貴族,致使合法繼承人——英厄堡的兒子沒辦法繼承王位。雖然她組織了合法的王儲登基,但卻以承諾自己不當君主為條件,并將土地拱手送人。最后,僅僅只有6歲的奧拉夫成了皇帝,由于年紀過小,便由母親瑪格麗特攝政,至此,瑪格麗特的目的實現了,她掌握了丹麥的實際國家大權。

瑪格麗特從小在父親的教育下長大,對政治的興趣十分強烈。作為國家的執政者,她注重以柔克剛,德威并用。她為了使敵人認輸,在充當了冷面殺手的同時,也用溫和的方式收買人心。僅僅用了幾年,國家不但在她的治理下走向強大,王室貴族們也在她面前俯首稱臣。1380年,奧拉夫順理成章地在父親哈康六世后繼承了挪威的王位,同樣,他的母親依舊攝政。此時,執掌丹麥和挪威兩國權力的人是瑪格麗特。但是心有大志的她,并沒有因此而停止自己征服其他國家的腳步,她還試圖將瑞典、丹麥、挪威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不幸的是,1387年,年僅17歲的奧拉夫突然夭折,瑪格麗特遭遇了沉重的打擊,因為瑪格麗特原本的計劃是心無旁騖地培育兒子,盡力保持自己的統治大權,為此她也沒有改嫁,但是誰也沒料到年輕的兒子還未長大成人便去世了,她要統一整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愿望也就此停滯。不僅如此,她對丹麥、挪威兩國的統治權也受到了威脅,因為她并不是真正的君主,只是代行權利的攝政王。

幸而這個問題隨著丹麥人的反德意識的高漲迎刃而解。那些宗教界和王室的領導者們,手中握有大權,他們在奧拉夫國王離世以后,擁護并推舉瑪格麗特為丹麥的“全權統治者和監護人”,目的是防止丹麥的王權被阿爾布萊克特奪去,畢竟阿爾布萊克特擁有德國人的血統。趁此機會,即便沒有被授予女王頭銜,瑪格麗特還是變成了實際意義上的丹麥女王,掌握了對丹麥的實際統治權。

不久,又傳來了好消息,1388年2月挪威的議會更改了一直以來的世襲制度,并推舉瑪格麗特為真正的君主,且具有終身統治權,瑪格麗特也被人稱為“名正言順的統治者”。

創立“卡爾馬聯盟”

1397年,來自丹麥、挪威、瑞典三國的使臣聚集在瑞典東南部的沿海城市卡爾馬,瑪格麗特在會上鄭重宣布,丹麥、瑞典、挪威三國正式聯合結成同盟,被后人稱為“卡爾馬聯盟”,聯盟的疆域很廣闊,包括如今北歐五國的范圍和格陵蘭,至此,卡爾馬成了盤踞北歐的強盛帝國。挪威、瑞典與丹麥在形式上地位平等,但實質上掌握統治大權的是丹麥。

為鞏固三國聯盟,瑪格麗特從自己的后裔開始入手。她的兒子已經離世,若想日后鞏固聯盟,瑪格麗特就需要找一個與自己在血緣上和情感上都親近的人,經過深思熟慮,她最終選定了姐姐英厄堡的外孫即英厄堡的女兒所生的兒子。這個名叫斯拉夫的孩子出身波美拉尼亞公爵家,出生地是波美拉尼亞山,出身上完全符合要求。于是,瑪格麗特收養了這個孩子,并給他改名為艾立克,悉心地栽培他,同時竭盡全力勸說丹、挪、瑞三國的國務委員會推舉艾立克為王儲,此后,她為了讓臣民承認艾立克,帶著他巡游了卡爾馬三國,并宣布他為王。三國代表紛紛響應,聲明會效忠于瑪格麗特,并正式承認年僅16歲的艾立克為卡爾馬三國真正的國王,此后瑪格麗特又像從前那樣退居幕后,居攝政地位,一直持續到1412年她與世長辭。

歷史表明,雖然瑪格麗特被尊為女王,但她真正坐在女王之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0年(1387~1397年),其余大部分時間坐在攝政王的寶座上。由于瑪格麗特一直沒有被加冕,所以她也被后來的人稱作“無冕女王”。

1412年,瑪格麗特開始了完成自己愿望的征途,她乘船一路向南,想要加強對日德蘭南部地區石勒蘇益格公國的控制。在她的計劃中,除了征戰之外,還要在外交上做文章,同時也要拉攏當地商人,獲得他們的支持。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瑪格麗特的船隊才剛剛到達弗蘭斯堡海灣時,她就感染了鼠疫(即“黑死病”),最后在船上悄然離世。

瑪格麗特死后,30歲的艾立克開始獨立且正式地成為北歐帝國的君主,他統治的領土不僅包括瑞典、挪威、丹麥三國,還有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格陵蘭、冰島、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艾立克雖然繼續著瑪格麗特生前推行的政策,但他缺乏瑪格麗特的智慧與才能,在人格魅力上也遠遜于女王。艾立克國王滿心想完成兩件事:一是在軍事力量上超越德意志;二是建立三國統一的專制君主政體。但是現實卻不如理想完美,連年的戰爭使瑞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專制體制的建立又觸犯了瑞典貴族的利益,招來了他們的不滿,于是,大規模的反抗活動開始,最終,艾立克在1439年被貴族廢黜。

瑪格麗特一世女王最大的功績就是“卡爾馬聯盟”,它自1397年起,經歷了126個歲月的考驗。而丹麥、挪威兩國的聯盟歷史更久,從1380年哈康國王去世后,一直到1814年,持續了434年,將近4個半世紀,最終被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搶奪去了。在當時的盛況下,挪威的遠洋領地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都曾是丹麥的囊中之物,而格陵蘭和法羅群島時至今日還是丹麥的領土。所以,即便此后挪威作家亨利·易卜生稱瑪格麗特統治時期是挪威歷史上的“400年黑夜”,人們也還是會感嘆,瑪格麗特女王不愧是丹麥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關于“國王”的稱號

瑪格麗特去世之后,由兒子將遺體移葬,長眠于羅斯基勒市的大教堂,與其他國王的靈魂團聚。羅斯基勒市的大教堂入列世界遺產,里面長眠著38位國王,而唯獨瑪格麗特一世的遺體被安放在石棺內,石棺還被放在神壇前,其他的國王均被放在側室中。不僅如此,瑪格麗特的面容還被雕刻在石棺上,一直受人瞻仰。

瑪格麗特還以建造過一座宮殿而聞名于世。時至今日,這座宮殿已經被歷史吞噬了,但是人們在它的遺址上建立了另一座建筑——目前唯一一座不在丹麥的丹麥語高級中學。

翻閱丹麥的歷史,瑪格麗特一世被稱為“斯堪的納維亞歷史中卓越的、謎一樣的人物”,并被載入丹麥史冊,擁有“瑪格麗特女王”的稱號。根據丹麥的歷史,在瑪格麗特女王以前的諸多國王,都會被冠以一個綽號,算是對國王的性格和特點進行說明和補充,且多為褒義。如:高姆國王被稱為“老王”、哈拉爾一世稱為“藍牙王”、斯凡被叫作“八字胡子王”、馬格努斯名為“善良王”、瓦爾德馬二世被人稱贊為“勝利王”,等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但是,人們或是因為尊重,或是因為她作為第一位女王的地位,從古至今沒有一個人給瑪格麗特女王起綽號,瑪格麗特之后歷史也發生了改變,再沒有人為國王起綽號。究竟是因為什么,到現在也不得而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盐县| 南投市| 来宾市| 桦川县| 古蔺县| 务川| 中阳县| 沙河市| 上高县| 高唐县| 松滋市| 乐清市| 抚州市| 墨江| 东丽区| 九龙县| 江津市| 永和县| 澎湖县| 清新县| 慈利县| 正镶白旗| 朝阳区| 蓬莱市| 海淀区| 泊头市| 隆尧县| 塔河县| 铜川市| 额济纳旗| 墨竹工卡县| 丽水市| 凯里市| 龙泉市| 金华市| 张北县| 伊金霍洛旗| 永嘉县| 体育| 社会| 元谋县|